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成都茶文化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底蕴丰富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渊源流长。公元前59年,寓居成都的王褒就在《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最明确的饮茶记载。由于茶,成都也因此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第一家茶馆、第一个茶叶市场、第一首茶诗……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无茶不成都

有谚语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据《成都通览》记载,在清末成都街巷总共为516条,然而茶馆却有454家,也就是说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不得不说,成都就是一个浸泡在茶汤中的城市。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当我们走在成都的一些旧街老巷,这样的情景仍依稀可见。老茶客十分熟练地抬脚进了茶铺,往竹躺椅上一陷,以一种成都独有称呼的坐姿—“二郎腿”, 抽着叶子烟、嗑的瓜子皮满街撒落,三五扎堆侃龙门阵,舒服的开始他一天的生活。

老成都的“茶名片”——盖碗茶

成都老茶馆的茶具称为“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因而也称“三件头”,对于这种茶具的托捧方法也有要领,左手托茶沿,右手拇指中指提起茶盖,在碗面、碗沿上轻轻拨动,发出声响,然后将茶盖半沉入水中,由里向外慢慢滑动,这时只见绿波翻涌,翠叶沉浮,幻影游动。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盖碗茶流传于民间后,更丰富了其内涵,形成了特殊的茶语。茶盖翻转在茶沿旁。要求续水、加汤;茶盖平放在碗旁,表示座位有人,立马回来;茶盖翻转平放茶碗之上,表示要结账走了。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成都的茶馆

成都的茶馆与别地方的茶馆不一样,它没有那么多华丽的外表,它展现的是“俗”,通俗,民俗。成都的茶馆“有座、有茶、有趣”,戏曲茶馆、评书茶馆、茶与麻将博物馆、艺术品鉴茶楼、休闲娱乐茶馆、商务茶馆......各色茶馆全方位演绎着成都的茶馆文化。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茶馆在成都,它的属性早已不是单纯的饮茶的休闲场所,到此的人群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身份,三教九流、七十二行都在这里相聚。邻里之间,家长里短,乡间旧闻,国内外大事等,都在茶客们口中变成横飞的泡沫星子。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成都的“茶博士”

茶博士,其实就是以前掺茶跑堂的。在茶馆里,一坐下,便有茶博士跟踪而来,拎着晶亮的铜开水壶,将捏在手中的白瓷盖碗“扑”地一声摆到你面前。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自古以来,茶博士是茶艺学的实践者,提壶从一尺多高处往碗里汩汩冲茶,那不滴不溅的功夫,往往使人又惊又喜,成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仙人摆渡”、“雪花盖顶”、“双龙戏珠”、“海上飞虹”,这些茶博士的绝活技艺,让旁观的茶客拍手叫绝。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被茶滋润着的城市

成都,是一座泡在茶里的城市,是浸润在茶香里的城市。竹靠椅上一坐,茶水沏满,打开一张报纸,优哉游哉地往后一靠,这就是地道的成都式消遣。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报纸上多是本地新闻,有些读着读着,茶凉了都不知道,堂倌便会走上来续热水,有些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脱了鞋子把腿往另一张椅子上一搁,伴着夏日的蝉鸣美美地睡上一觉,在成都人眼里这样的生活才叫生活。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传承独具神韵的城市的灵魂

成都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在保护自己的历史印记,追寻自己的文化脉络,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发展创新的思想。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为了传播成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得以传承。由斯维登集团和途礼公司主办的主题为“创意天府,礼遇成都”首届“天府途礼”特色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项目创意设计大赛正在报名中。

640万现金大奖诚邀全球顶级设计师团队及个人为成都特色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创意升级。

老成都的故事——无“茶”不成都

本次大赛的主旨是让一批具有文化传承性的产品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当下审美需求,能代表成都、代表天府文化的本地特色纪念品或旅游商品,提升消费者体验。

▼扫描图中二维码,进入赛事专题页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