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说起“天府之国”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艺,很多人会想到精美绝伦的蜀绣、蜀锦,以及亮丽典雅的漆器。但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成都银花丝,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道安,掌握银花丝全套技艺的唯一人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2008年,银花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年后,道安被文化部指定为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位掌握成都银花丝技艺全部流程的匠人。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究竟是怎样的一门技艺,如此吸引道安?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银花丝与蜀锦、蜀绣、竹编、漆器,被誉为成都“五朵金花”,又与蜀绣、竹编、漆器并称为“四大名旦”。

1700年历史沉淀,宫廷御用,为银花丝添上一缕神秘高贵。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0.08毫米,比头发丝还细,从银锭而来,持续800°环境下,三十多道工序,一把镊子,一把剪刀,一双素手,提纯、拉丝、绞合、焊接、洗色、抛光…精通物理化学变化,才能拉出一根银花丝来。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这种独特的技艺令人想起了刺绣及其他手工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工夫。”从道安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她对银花丝这门技艺的热爱。

矢志创出银花丝版“蒂芙尼”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道安在坚持银花丝传统技艺的同时还与女儿一起尝试工艺创新。

道安的女儿——王晓璐。身为一名时尚的85后,深刻了解到传统样式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很难被市场接纳。于是她大胆创新,摒弃花卉为主的传统纹样,多采用线条简练的几何图案,制作出很多造型夸张别致的手镯、耳环、吊坠等配饰。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起初,一些老艺人对此难以接受,就连一向支持她的母亲也不太认可这样“不伦不类”的设计。但为了支持女儿,在一次到杭州参加工艺美术展时,道安还是将女儿设计的另类银花丝首饰带到了展会上。

出乎她意料的是,这些首饰很快就卖光了,这让一向讲求传统的道安很受触动,也对如此创新有了认同。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除了造型求新求变,王晓璐还不断尝试工艺突破,试图让银花丝被更多人接受。根据年轻人的喜好,将浮雕、镶宝、烧蓝等立体制作技艺运用在银花丝的设计制作上,让银花丝更具观赏性与装饰性。

她还创新性地将珐琅这种技艺融入到素色的银器制作上,通过珐琅技艺的烧制,让纯净素雅的银花丝有了全新的光泽和色彩,深受消费者青睐。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和母亲一样怀着传承隐忧的王晓璐,希望自己能够担负起更大的责任,用时尚、现代的语言重新释义传统,让更多人认识古老的银花丝非遗技艺,不仅打造好道安银花丝品牌,也将自己的银花丝首饰创出中国版的“蒂芙尼”。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道安的工作室现在已经有近二十名学艺者,不乏80后、90后新生力量,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了焕发新生的希望。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道安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知道这门技艺,“大家有喜欢的就愿意来学,我可以传授,特别是大中院校的学生,他们有美术的基础,学这个技艺的时候上手也很快。”在道安看来,年轻一代是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关键。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每个美好的事物

都会遇到为它坚持的伯乐

每个人

也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现在就有一个机会

天府途礼特色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创意设计大赛

携640万奖金

让世界看见你的

无限可能

中国版“蒂芙尼”|掌握这门技艺的,如今只剩她一人

报名仅剩5天啦!

看到640万奖金在向你招手了吗?

我们不想错过

一个热爱传统工艺

又具有创新智慧的你

赶快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活动详情吧!


原文链接:http://www.huaxi100.com/topic-2018cysj.html

本文中涉及赛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更多详情以官网公示内容为准。

“创意天府,礼遇成都”首届“天府途礼”特色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