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教授劉守英:給年輕人的五個建議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應該怎麼應對這種不確定性呢?

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畢業典禮上,經濟學教授劉守英發表演講,他建議畢業生要增進個人的確定性來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劉守英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學生們提供了五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主義。劉守英認為理想是個好東西,理想就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樹立一個標杆,它可以讓你在不確定性的世界不放棄,讓你心中有一份堅守。當你“心裡有了這處高地並一直捍衛它,就比別人高出了一截”。但劉守英也建議,不要脫離複雜現實陷入理想主義,同樣,也不要脫離實事求是陷入形式的飄渺,以及不要走極端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第二個建議是,用機會而不是成本給自己定價。劉守英發現,多數人的計較往往是從成本出發,比如,付出的與得到的不合算就開溜,哪掙錢多就往哪跑。這些選擇都沒錯,確實是在現實約束下做出的理性選擇。但劉守英提醒學生,在計算成本的時候,一定要加入機會的變量。有時候人們當前放棄掉的東西,有可能是未來的機會損失。“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你在這場馬拉松中能跑多遠,取決於你的機會,這些機會有許多是在你自己成本的算計中被排斥掉的。人一生的價格是由機會決定的,你對機會的考量就是對你人生的定價”。

第三個建議是,對認定的事情一定要較真。如果一個人不把自己做的事情當回事,時間長了就會形成湊合的習性。劉守英認為:“不管幹什麼都要有個樣,選擇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認準了,就義無反顧,一股腦兒扎進去。努力養成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幹就把活兒幹到極致的心性”。

第四個建議是,伎倆和計謀會破壞你的競爭力。劉守英說,在競爭中,一定會有耍小聰明的人或者是靠伎倆取勝的人,人們經常會抱怨和憤憤不平。劉守英承認人與人之間存在不平等,在機會上存在不公平,但在認知和行為上,他給學生們進行了一些修正:一是你認定的人不如你,可能存在評判上的誤差,一個人到那一步,一定有他獨特的能力,對人的能力的評判一定要多維度;二是靠計謀或伎倆雖然能取得一時的成功,但很少有能走得遠的;三是如果你也選擇靠伎倆或計謀去競爭,不一定能取勝,更要命的是,一旦你用了這樣的方法,就會矮化自己,降低自己的競爭力。

最後一個建議是,眼界決定了人生的高度。當你對世界的新事物越保持好奇,對人世種種越包容,你吸納的知識和智慧越多,你的眼界就越開闊,你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辦法就越多。劉守英建議學生們,不管多忙,都要堅持讀有價值的書;不管多自信,都要關照世界和現實;不管身處的環境多複雜、多世故,都要保持獨立客觀的眼光。

以上就是人大經濟學教授劉守英給學生的五個建議,希望對你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