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是很多中國家長對待孩子教育的態度,無論花多少錢,只要孩子能考出好成功,跨入名校,當父母的就功成名就了。

近日,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在國內上映。該片在豆瓣的評分達到8.1,延續印度電影在中國廣受好評的態勢。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起跑線》豆瓣評分8.1。

影片講一對印度父母所面臨的擇校難題的故事,時而輕鬆幽默,時而拋出一枚枚催淚彈,很多中國家長從中看到自己為孩子付出的身影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片中,男主角拉吉是個生活在印度德里的服裝店老闆,一家人過著中產階級的生活。和很多家長一樣,拉吉一家人為女兒上學的問題操碎了心。

拉吉的妻子米塔主張女兒一定要上最好的私立學校。在她心中,只有私立學校的教育水平才能給孩子一個有前途的未來。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但是,想上私立學校並不容易。

拉吉第一次去幼兒園排隊報名,發現天還沒亮就已經排起了長龍,很多家長提前一晚就來佔位,為了確保位置不被搶走,甚至就地睡覺,用礦泉水瓶子接小便。拉吉連報名表格都沒有拿到。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於是拉吉想到第二招——“學區房”。

但好學校除了要求學生學生必須住在學區房裡,孩子的父母還要接受各種考核,學歷、職業、談吐思維、衣著品位等等都要納入考量。

為此,拉吉夫婦費盡心思,聯繫培訓機構,培訓孩子的琴棋書畫,培訓父母的衣著談吐。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然而,拉吉只是一個上不得檯面的服裝店老闆。面試的時候,拉吉還是露陷兒了。拉吉不懂什麼是魚子醬麵包,哪怕名牌加身也是一股土豪即視感,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英語不好,無法體現其身份象徵。

他們的孩子依然無法被錄取。這時拉吉又想到另一招——去貧民窟。因為私立學校每年會給貧困生一些名額。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他們在貧民窟認識了一對真貧困的夫妻,這對夫妻對他們特別好,給拉吉送米麵,還給他介紹工作,他們成了鄰居。

為了驗證其貧民身份的真實性,學校必須前往貧民區對申請貧困生名額的學生進行家訪調查。第一次接受調查時,拉吉夫婦就差點露餡。正當他們不知如何圓謊時,不知情的鄰居卻幫腔道,他們只是剛剛破產,還沒有融入生活。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結果,拉吉的女兒獲得入學資格,但鄰居的兒子卻因此落選。眼看著這位辛苦了一輩子的勞工不停自責,拉吉夫婦非常愧疚。

最後,拉吉夫婦讓女兒從私立學校退學,轉學到了一所公立學校快樂成長。

拉吉最終選擇說出真相,並一針見血地點出印度教育的本質問題:“教育已經淪為生意。”

這部電影所講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何嘗不是處處存在。

學區房——拉吉為孩子入學,二話沒說就花高價買了學區房。在全中國教育資源最發達的海淀區,學區房又何嘗不是高達十幾萬一平方米。這還算便宜的,2016年海淀11平米的學區房賣出了530萬元的高價,每平方米高達46萬元。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跑關係——拉吉夫婦動用自己所有的關係去幫助孩子上學。拉吉找自己政府部門的老熟人,發現沒用後又拿著一沓錢去賄賂校長。

在中國這種關係社會下,辦事給紅包已沒啥稀奇的。動手術要塞紅包,把學生送到學校要塞紅包,去鎮政府辦事也要塞紅包,彷彿這才是日常一樣。

搶貧困生資源——雖然好學校對貧困生免除學費,但實際上要收取高額的“學雜費”。也就是說,即使他們獲得入學資格,也沒有辦法保證孩子完成學業。拉吉夫婦覺得,“與其讓學位被浪費,何不取而代之”。

為了保證貧困、邊遠地區高考的公平性,我們國家會對一些地區高考學生加分。一些人就看到其中的可操作空間,給孩子改名、改戶口,送到偏遠地區參加高考。殊不知,增加一個人,就可能有一個真正貧困的人被取代掉,出現電影中那樣。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而更戳中人心的,其實是片中對“升學難”話題的探討。一場啼笑皆非的“升學”之旅,引發了不少家長的情感共鳴。不少家長表示,“這部電影很有現實意義,戳中了不少家長心中的痛。”“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孩子教育的焦慮我們感同身受。”

- END -

這部8.1分印度電影,寫盡天下父母對孩子的焦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