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我以为说的是罩杯呢

人可以不会算术,但不能不会算账。——沃兹基


司马乂(yì),是晋武帝的第六个儿子,受封长沙王。在那场著名的“八王之乱”中,小乂同志曾经一度几乎攀到了权力的顶峰,但和那个时代的其他人一样,面对愈发混乱的局面徒呼奈何束手无策,唯有加速作死这一种操作。

每个傻瓜都可以把事情搞复杂,只有聪明人才能将其简化。爱因斯坦诚不欺我。

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司马乂独揽大权的最后阶段。

话说朝中重臣、清谈领袖乐广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大将军,这本来是件喜事,但司马乂很不高兴。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乐广女儿假想图

如果只是普通官员之间的联姻也就罢了,可这位大将军偏偏也姓司马,而且是众多司马里比较能折腾的人物,乐广的这一举动无疑传达出某种信号——俺们文官集团已经在乃们这堆司马中做出了选择。

事实上,司马乂大可不必生气,书上说他亲小人远君子,朝中人人自危。换句话说,天底下但凡有点儿脾气的都是他敌人,别说尚书令嫁闺女,就是尚书令本人对敌方势力出柜,那也在情理之中。

公元303年,乐广的女婿果然带兵向着洛阳而来,司马乂严阵以待,并打算先拿软柿子开个刀。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栗子表示不服

这一天司马乂当众质问乐广,老乐大概也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神态自若的答道:“乂总您多心了,我怎么会拿一个女儿去换我五个儿子的性命呢?”换言之,亏本的买卖咱不做,女婿造反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司马乂扒拉扒拉算盘,同意了他的说法。

以上是《世说新语》里的记载,《晋书》中则略有不同,说尽管乐广提出了5:1的不造反证明,可司马乂还是不放心,天天盯着他,结果愣是把乐广给郁闷死了。

但不管怎么说,司马乂的这笔帐还是算错了,天下大事和儿女私情怎可同日而语?莫非他在那时竟然忘了自己也是个六亲不认的人了。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一看就没好好上学

怎么算账是件大事

人生是笔糊涂账,但不是一锅粥的那种糊涂,而是每件事物的价值时刻都在变动,每个人的算法又都不尽相同。

精于计算之人,总能在动态中找到平衡点,于不同中发现必然趋势;不擅计算的人,则笃信自己的算法能够解决世间一切难题,万一失败了,就怨对方“不按套路出牌”。

黄四郎问张麻子:“你们四个人,换我五代家业不划算吗?”

张麻子回答:“怎么算账那是你的事,对我来说,钱是钱,人是人。”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从鹅城到北平,买的没有卖的精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明白了这层道理,我觉得应该把许多故事都翻出来再看一遍。

比如汉武帝。

我们都习惯于将“秦皇汉武”放在一起比较,但要说民间形象,汉武帝可比秦始皇正派多了。虽然年轻时也穷兵黩武过,但因为一封诏书,让后人重新认识了他。

那是发布于汉武帝晚年时期的《轮台诏》,诏书中不仅否决了在西域屯田的计划,还针对皇上本人做了一番深刻的自我检讨。总之一句话,这些年我做了很多对不起大伙的事,往后我不折腾了。

后世不少研究历史的人都对此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任何人到了晚年都会反思自己做过的事情,因此汉武帝来这么一出是在情理之中的,并且体现其人格之伟大。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历史掩藏在花圈之后

我们普通人对于历史上的大人物,通常都只有一个“好”或“坏”的概念,稍微较真一点的,也顶多知道个“三七开”,然而真正回到历史背景下观察,这笔帐远没有那么简单。

辛德勇曾经写过一本小册子叫《制造汉武帝》,其中就论证过《轮台诏》一事的真伪。他说,汉武帝认错的事情最早出现在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那时侯汉武帝本尊已经死了一千多年,而年代更近的《史记》和《汉书》中却找不到他认错的说法。

有趣的是,在《汉书》中还真有《轮台诏》这码子事,可并没有放在讲述汉武帝生平的那一章节里,而是放在了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西域传》中,可见根本就不是个大事。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有时候历史自己也会打扮

任人打扮的老姑娘

这就怪了,司马光那么有头有脸的人物,难道也会胡编乱造吗?

非也,人家采用的史料叫做《汉武故事》和《赵飞燕外传》。这是些怎样的刊物相信大家一看名字也就明白了,相当于二十年前街边报刊亭里出售的《故事会》和《今古传奇》等通俗刊物。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光那天究竟是喝了多少,才会把民间野史写进《资治通鉴》里呢?

再次非也,司马光在刻意塑造汉武帝形象的背后有着更深的政治考虑。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为了表达观点,有些人什么情节都敢编

那段时间,宋神宗正在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作为反对派,只有坐冷板凳写写稿子的份儿。在他看来,王安石这个偏执狂已经劝不动了,皇上也被洗了脑,唯有把自己的观点映射在书里。

机会来了,汉武帝年轻时也挺能折腾的,那咱就安排他在死前做个忏悔吧。

言外之意,您赵顼(神宗)同志就不想想这事吗?

于是乎,勇于承认错误的汉武帝就这么被制造出来了。从北宋到现代,很多人相信了这种说法,是因为他们在算这笔账的时侯采用了同一种算法——劳民伤财是要受到良心谴责的。但在人家汉武帝自己看来,实在是没有那种必要。

算法不同,不相为谋

我错了还不行吗?

为什么?因为在皇权时代,国家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命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人家拿自己的财产去投资自己的人生目标,即便亏损了、失败了,也是不需要跟谁道歉的。

事实证明,汉武帝一直到死也没改变过自己的政策,打匈奴这件事一直要到他孙子那一辈才算告一段落。

由此可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运算法则,汉武帝的账本我们不一定人人都能看得懂。反过来说,现代人亦要更新自己的价值体系,倘若古人的梦今人还在做,那是要出大乱子的。

须知道,现在已经不是汉朝了,一个人就算掌握再大的权力,也不可能成为汉武帝,更不能将人命视为私有财产生杀予夺,或将女性视为功成名就的赠品。

连这笔帐都算不清楚的人,我们称之为“混账”。

【世说新语·言语】二五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哑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