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孙子兵法28-攻守之道

攻守之道(1)里面讲到了,攻守的原则就是攻其所不守,守其所必攻,思路有了,下一步继续通过通过虚实结合的战术方针来把握攻守之道!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攻势不可阻挡,是冲击地方空虚,虚弱的部分;撤退时敌军无法追击,是因为动作迅速敌人无法追上。

攻的时候要找到对方的弱处,虚处,以己之长攻己之短;撤退属于防守收缩,要迅速快如闪电,敌人想追也追不上。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所以我想一战,敌军就算是铜墙铁壁,壕沟深宽,也不得不出军应战,是因为攻打其必须要援救的地方。 我不想交战,在地上随便画一条界限,敌军就不能与我交战,是因为我通过控制牵制改变了敌人进攻行进的方向。

在敌军固守的时候,不能正面强攻,要学会避实击虚,要“安而动之”,攻打他的薄弱而重要的地方,引他出来并且先处战地 ,这样才能战无不胜;敌人攻打我方而我方又不能应战时,要通过控制牵制,通过虚实结合来让敌人不能,不敢或者不想向我方进攻。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所以敌军军形显露而我方无形无踪,那么我方集中而敌方分散。我集中为一处,敌方分散在十处,相当于用十倍的兵力进攻,这样我多敌少,我众敌寡;能以多打少的条件下,与对方交战就没那么多麻烦了(约:少的意思)

以众击寡是虚实结合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想方设法使敌人分兵,我集中优势攻打一处,胜算会比较大些,那怎样才能让对方分兵呢?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我要与之交战的地方敌军不能知道,不知道就要多方准备,多方准备的话就要分兵,那么与我真正能交战的就少了。

精读孙子兵法28-攻守之道

答案就是交战之地,我们继续来读: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所以重点防备前方后方就会薄弱;重点防备后方前方就会薄弱;重点防左方右方就会薄弱;重点防备右方左方就会薄弱;四面都防备则四面皆薄弱。所谓兵力少,是因为处处防备;所谓兵力多,是让敌方分兵处处防备。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所以掌握交战的地方,掌握交战的时间,就可以千里奔赴战场。不知道交战之地,交战之日,那么左军不能营救右军,右军不能营救左军,前方不能支援后方,后方不能支援前方,况且部队之间的距离远则数十里,近的也要数里的距离!

我们来总结一下攻守之道的逻辑,目的是要攻其所不守,守其所必攻,达到攻必取,守必固。要达到此目的,就要做到局部产生兵力优势,策略是使敌人分兵,使敌人分兵我方才能以众击寡。如何使敌人分兵?答:使敌方不知战地,不知战日。不知战地就会多方准备,多方准备就会分兵。处处防备就会捉襟见肘。最后的结果就是敌方不能互相帮助,互相援救,我方在局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就可以战胜敌军。

这就是基于虚实结合的攻守之道!


“精读孙子兵法系列“文章皆为头条号“精读孙子兵法”100%原创文章,任何其他平台和账号发布的同篇文章均为盗版,盗版必究。如需通读“精读孙子兵法”系列文章,请关注今日头条头条号“精读孙子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