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去年,中國青少年高爾夫註冊球員數量達到了34572人,2015年,這個數字只有三千出頭。兩年時間,人數增加了10倍多。但高爾夫在青少年心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還是要聽他們自己說。

1

北京,33度。我和一個00後頂著這樣的高溫在一個高爾夫球場走了6個小時。他不是參賽選手,只是一個和我一樣的旁觀者。他參加的“跨越圍繩計劃”,讓他可以在圍繩內近距離觀察參賽球員。我就這麼全程跟著他走。

烈日下的6小時,他的注意力不可能完全集中,他點評球員,講述自己的高爾夫故事,也刷快手,玩微信遊戲。他的心情在18洞的時間裡,微妙地變化著。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8點,集合。8點55,比賽開始。

第1洞:他看的很認真,目不轉睛,和我說了他的高爾夫記錄,“最厲害的一次打了210碼。”“但之後再沒進過200大關。”

第2洞:他點評選手楊慕天的表現,“打的太薄了”。楊慕天是中國香港選手,美巡系列賽中國昆明站的冠軍。

第3洞:他在數杆數。“兩個-2,一個+1”。

第4洞:他時不時看向黃色的圍繩外。

第5洞:他開始累了,拿出包中的肯德基漢堡。他準備了2個,計劃第5洞吃一個,第15洞再吃另一個。邊吃邊說,“我曾經跟完36個洞,整整8小時”。“當然,那是坐車的。”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第6洞:他扔下了沉重的傘,坐在樹蔭下休息,刷了一會快手,還說自己從來不玩抖音。

第7洞:他開始打哈欠,連說了幾句“太熱了”,反問我這是第幾個洞。路邊有車開過,他的態度倒很堅決,“跟完”。

第8洞:他開始慢悠悠地邊走邊晃,“為什麼不能坐車看呢?”;看了一眼手機後補充說,“他們(其他小球員)估計也不行了。”

第9洞:他拍了一張風景照,全景,在朋友圈點擊發送,沒編輯任何文字,整個過程只花了幾秒。

賽程過半,時間來到11點36分。

第10洞:他又恢復了第一洞時的認真,走回圍繩內觀看比賽。因為身後此時有攝像機跟著。

第11洞:他拿出了第二個漢堡。這是他原本要在第15洞吃的,他數了數,“唉,還有7個洞”。

第12洞:他坐上了車,直接到了第13洞開球檯。

第13洞:他和我討論了天氣中暑問題,向楊慕天的球童要了兩顆藿香正氣丸給我,然後自己跑去了楊慕天的傘下。

第14洞:他開始對著發球臺搖頭,“我以後還是不打這麼遠了,走起來有點麻煩。”

第15洞:他建議“等車來再去吧”。然後又坐在草地上,點開快手,還刷了兩把微信遊戲,“最強飛刀手”和“萬萬沒有想到”。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第16洞:他在休息亭買了一瓶飲料,加了老闆微信,付款24.9元,成功砍價一毛。他數了數,目前一共喝了11瓶水。

第17洞:他好像突然想起自己是個“榮譽觀察員”,於是回到圍繩內,在球員準備開球時舉手示意觀眾保持安靜。

第18洞:比賽結束。楊慕天走到他身邊,送給他一個簽名的高爾夫。也許這太出乎意料,他張大嘴巴,興奮地握住拳頭,蹦跳了很久。我問他,這一趟下來還想打職業嗎?他說,“打啊,不是還有休息亭嘛。”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這個小球員叫張凱淇,10歲,球齡2年。他覺得打高爾夫比賽是個不錯的選擇。比賽結束後,他和家裡通了電話,接下來的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家,拉上窗簾,打開空調,好好睡一覺。

2

與張凱淇的不確定性相比,另一位同齡球員龔飛全的目標很明確,想打職業。他曾代表過海淀區參加北京市運動會的高爾夫項目,最終,他們團隊拿到了冠軍。

被父親領進門後,龔飛全已經打了4年高爾夫,他覺得自己曾經擁有過一段“巔峰時刻”:不管多難打,沙坑精準度都能在5碼以內。

整體來說,龔飛全是個很有自信和主見的人。“跨越圍繩計劃”的第二天活動是職業球員教學日,交流課堂上,他是絕對的主角人物。他善於表達。老師提問“推杆什麼最重要?”他脫口而出,“距離”。他能指著牆上的照片侃侃而談,“我的偶像,正手像麥克羅伊,反手像巴巴沃森,我都比較喜歡,但麥克羅伊現在的推杆不是特別好,這是他唯一的問題。”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職業球員教學期間,他也是全場最認真聽講技術的人,關於揮杆的姿勢,肩膀的力量,他和一旁的父親時不時舉手示意,“老師,這裡待會還有問題”。

這次,他來參加跨越圍繩計劃,目的是近距離觀察高手。最後一天的圍繩內觀賽日,他們一到點名處就開始研究球員名單,還問了一句“能不能跟冠軍組,想提早感受一下緊張與壓力。”

龔飛全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思考與規劃:現階段名次只拿過第二、第三,接下里的目標是匯豐青少年比賽的冠軍,20歲時拿到美巡賽冠軍。至於大滿貫,還沒到思考的時候,“不切實際。”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3

張凱淇和龔飛全參加的“跨越圍繩計劃”,是美巡系列賽-中國每個賽事周舉行的一系列青少年活動,旨在通過美巡系列賽-中國的職業賽資源助力青少年高爾夫發展。參與活動的青少年球員將通過4 天的職業球員互動活動,零距離接觸並全方位體驗職業賽事。這個計劃中,還有很多不怕辛苦的小孩。

比如袁家瑞,只有7歲,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很可愛。為了保持下午訓練的體力,他中午在餐廳吃光了兩盤炒麵。這天的最高氣溫是34度,袁家瑞打完幾個球,就會鑽到太陽傘下喝幾口水。他似乎有點困擾,自己琢磨著說,“總是打太深”。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還有幾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女生,技術層面準備先娛樂後加強,精神層面,“不怕曬黑”。

在中國,青少年高爾夫發展迅速。《2017年度青少年高爾夫數據報告》顯示,中國青少年高爾夫註冊球員的總量為34572人,2015年,這個數字只有三千出頭,2016年是一萬多。兩年時間,人數增加了10倍多。一姐馮珊珊形容說,這讓她產生了即將有人接班的感覺。

但事實上,想走職業道路的青少年依然較少,也許20人裡面只佔據了一兩個。在龔飛全父親看來,高爾夫應該和足球一樣,落實到關鍵。在國內,深圳大學、上海體育大學已經開始招收高爾夫球員,但最關鍵的,“如果清華北大也有這樣的,那影響力就不一樣了。”

目前,美國大學的高爾夫招生政策比較普遍,他和其他家長討論過,是否要將孩子送出國學習。因為他知道職業道路的困難。他說,“有夢想,你怎麼都要支持。但小孩子不知道路上有什麼挫折,過程有多艱辛。家長是知道的。”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夢想有了,但路還沒有鋪開。某種程度上,跨越圍繩計劃的一個意義,就是給孩子們提前預告,職業不是娛樂,不是累了就能坐上車回到空調房,你得撐得住壓力,頂得住太陽,走得了6小時,這就是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4

其實,跨越圍繩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還是孩子們自己說了算。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小朋友寫的關於活動感想的作文,作文是手寫的,字體不是很好,“韋伯網”、“球的效果”、“握杆有些強勢”還有修改過錯別字的痕跡。

“上週,我參加了美巡系列賽中國煙臺錦標賽的跨越圍繩計劃,這是一個剛提出不久的青少年計劃。活動日程包括青少年-職業配對賽日、職業球員教學日、賽後週一打球日和最有意義的圍繩內榮譽觀察員跟組日。”

“在青少年-職業配對賽日,我同組與職業球員張進打球,我發現他的水平不錯,經常能打出精彩的擊球,但有時推杆會出現失誤。”

“在職業球員教學日,我完整並準確地回答了賽事工作人員提出的關於美巡中國賽,韋伯網巡迴賽以及美巡賽的相關問題。使賽事工作人員對我感到十分驚歎,讚不絕口。”

“跨越圍繩計劃就是想讓青少年近距離觀察職業球員。而我因為懂禮儀,知道哪些會影響球員所以被選中跟冠軍組。”

“這次圍繩計劃讓我如此接近的看到了冠軍的產生,見證了高爾夫的魅力。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我們很開心看到,現在的高爾夫少年們,有夢想,有毅力,有思考。但底子有了,剩下的,是如何讓他們夢想照進現實。畢竟,中國高爾夫的未來,歸根結底還是他們說了算。

中國高爾夫的未來,得這些人說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