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軍峯的中間有一座小山峯

在神農山景區紫金頂上,有一座玉皇殿,在玉皇殿對面的山谷中,有兩座偉岸的山峰酷似兩員威風凜凜的大將軍,人們稱之為“將軍峰”或“哼哈二將”。在將軍峰的中間有一座小山峰,此峰在兩座將軍峰的襯托下顯得矮小、瘦弱,好像一位年輕的母親懷中抱者一名嬰兒,正在哺乳。這就是有著動人故事的哺乳峰。

在將軍峰的中間有一座小山峰

相傳天上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織女耐不住天宮的寂寞,下凡與窮苦人家的孩子牛郎結為夫妻,從此夫耕婦織,過著自由、充實、幸福的人間生活,幾年後相繼生下一女一男。王母娘娘得知織女違犯天規這個消息後,大為震怒,派兩員天將前來捉拿織女。當天將押著織女向天宮飛去之時,牛郎正好從地裡回來。他立即按照老牛臨死前的囑咐,披上牛皮,挑起兩個孩子向天宮追來。擔中的孩子“哇哇”直哭,那哭聲,撕心裂肺,震撼在太行山谷中;那哭聲,驚天動地,鐵人聽了心腸也會軟下來。織女高喊:“我的娃兒啊……”,母子的淚水頓時匯成了一條小河,這就是今天的雲陽河。

在將軍峰的中間有一座小山峰

織女跪下向兩位天將乞求道:“請兩位將軍開開恩,允許我再抱一抱我的小娃兒吧!”天將道:“不,玉皇怪罪下來我們擔待不起。”織女轉過身面向紫金頂玉皇殿叩了三個響頭,淚流滿面地說:“父皇啊,女兒雖然違反了天規,該殺該剛由你去,但凡間未成年的孩子有何罪過?懇請父皇傳旨,讓女兒再見一面我的娃兒好嗎?”玉皇沒了主意,看看一旁穩坐著的王母娘娘。織女伸手抱過擔中的兒子,小男孩的哭聲嘎然而止,泣聲依然長久不息,令織女掀心。織女抱著孩子淚流滿面,將嘴唇摁在孩子的小臉蛋上久久不願分開。那淚水使雲陽河的水漲了又漲。她解開胸襟,露出雪白的乳房,娃兒噙著乳頭,吮吸聲和哭泣聲使在場的天將無不掉淚。天將用長袖遮面,擦了一把淚,抬起右手輕輕地點,將織女哺乳的情形點化成了一座山峰。

在將軍峰的中間有一座小山峰

有幸順著登山步道或是神農索道上到紫金頂的遊客,不仿面東遠眺,織女哺乳的情形盡收眼底,聽著這個古老的傳說,不能不使人惆悵、惋惜。

在神農壇的第一道護壇天門—天門內側,有石碑、石龜和碑樓。碑文上記載著一天門為明嘉靖年間永寧王府奉國將軍所修,這裡還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在將軍峰的中間有一座小山峰

明嘉靖四十二(1563)年春日清明,周藩永寧王府奉國將軍信齋的父親雲漢大人去掃墓時,偶感風寒,竟臥床不起。信齋是有名的孝子,他訪遍天下名醫,都沒治好父親的病。一日他夢中遇一白髮老翁,對他說:“人間自有仙藥在,千里去尋神農壇。孝德可以動天地,精誠足以壽其親。憑你的孝心,你父親的病會好的。”說完飄然而去。

第二天,信齋便打點行裝,朝牛角川的神農壇頂奔去。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小道,登上九十九級登壇梯,他來到了紫金頂。在老君殿裡,求得一方,方中數味草藥,很快都在百草窪配齊了,只有牛膝怎麼也找不到。

在將軍峰的中間有一座小山峰

夜裡,他就宿在老君廟內,請求道士指點,廟內道士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的祖上神農不是牛首人身嗎?牛膝當去他身下尋找。神農石在此處西北,你去那裡找找看吧。”

黎明,信齋按道士的指點,攀峭壁,越懸崖,終於來到了神農石下,果然看到神農石下生長著許多牛膝。這一株株牛膝,去年的枝梗還未落地,正是入藥的上品。信齋欣喜萬分,細心採好了藥,又謝過老君廟裡的道士,急忙向山下奔去,一路暗暗許願,如父親之病能就此痊癒,定要重重酬謝神靈。

在將軍峰的中間有一座小山峰

回到家中,信齋將所採草藥精心浸泡煎熬,耐心服侍父親喝下,沒幾日,就見父親氣色好轉,痊癒如初了。

第二年春天,信齋來頂上拜謝還願。他看到王母洞上山峰豁然洞開,兩側山勢高聳,怪石鱗峋,蒼岱參差,形勢險要,既是守衛紫金頂的天門要塞,又是觀雲陽、仙神二河勝景的絕好境地,便將府親劉鉞留下,在這裡破土動工,修建廟門。經過十一年的艱辛,到了隆慶六年(1573年),廟門終於修成了。因為這裡是登紫金頂的唯一通道,所以信齋將這廟門題為“天門”。

在將軍峰的中間有一座小山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