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工供养一个大学生用尽所有积蓄,毕业后孩子仅拿3000元一月工资?

法号悟性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大概是想求证如今这个社会,读书,上大学是否是一件划算的事情?是否是一件能改变命运的事情?


是否划算?

其实我很想说读书上大学不应该考虑投入和产出,但是我知道这样的话语对于很多人而言没有说服力,而且的确也不时有这样的例子,贫寒的家庭倾尽所有培养出了一名大学生,最后也没能收获理想的人生,甚至带来了悲剧。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把个案当做普遍现象,不能把眼前当做一生。我相信大部分因为读书而走出贫困家庭的孩子,人生都或多或少得到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几乎都是向上的,都是积极的。我也相信一个大学毕业生和一个不读书去流水线的人起薪可能都是3000,但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呢?

诚然,这个社会还有太多的不公正,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对于那些来自没有背景家庭的孩子而言,读书上大学基本是他们谋求更好人生的唯一出路。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他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能交换利益的只有自己的才能和勤奋,而读书上大学无疑是增加自己价值最好的方式,毕竟体力这个东西并不会增值,更不会保值。

贫寒的家庭并不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可借用的资源,能做的也许就是倾其所有送他们去读书,从而改变孩子的视野,思维,也许将来才能跳出命运的循环。


能否改变命运

社会越稳定,阶层越固化,妄想通过上大学就实现阶层的跃迁几乎是痴人说梦,而且你倾其所有送去的大学,对于很多人而言只是他们孩子顺其自然的人生一步,而大学毕业生如今也只是一个很低的求职门槛,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读了大学,就意味着前程似锦,也许相对父母,他们是质的提升,但相对同龄人,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不能彻底改变命运是否就不要读书了呢?当然不是,虽然不能实现阶层的跃迁,但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生活品质,可以享受相对优质的条件,可以为再下一代提供一个更高的起点,这本身就是值得向往的事情。

改变命运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狭义上说,从一个贫寒家庭走出来的孩子,能过上比父母宽裕的小日子,甚至能反哺,我觉得这也算一种改变命运。我们就说这3000块钱,作为父辈,他们外出打工,可能比这个数字多一些,但是提升的空间就那么一点,因为体力劳动或者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对自身价值的提升非常有限,而回报总体上是和个人价值成正比的。而一个大学生,也许起薪也就3000,但他从事的工作可能会有更高的发展的空间,而自己也会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积累经验,将来就具备了出任更高职位的能力,当然也就会收获更丰厚的回报。


所以,越是贫寒,越不要放弃孩子的教育,因为那是唯一的可能和希望!


爱陪娃的熊叔


这个问题讨论的对象有三个:民工父母无一技之长的大学生,还有3000元工资的工作

对于供子女上大学的父母,无论是民工还是土豪,我们都应该心存敬畏。

尤其是农村子女,需要靠借贷和他人资助上大学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能帮一把,也不要泼凉水或歧视。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对于努力奋进的人,我们本可以多给一些认可与鼓励。就像歌词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然后来聊聊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

那到底什么叫做一技之长呢?

百度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是: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这个解释其实是很模糊的,能够依靠某项能力或技能养活自己算不算一技之长?还是某样技能水平可以排进该领域的前多少名?

而且不说大学生,很多已经工作多年的人也未必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另外,大学教育大家都知道,并不是以教授技能为主,而且民工子弟的家庭通常不富裕,既然上大学就已经用尽积蓄,也就不太有条件去培养一技之长。当然,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免费,有很多途径可以去培养兴趣学习技能,关键还是看个人的主观意愿。

当然,如果是一个大学生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天天只知道玩乐挥霍父母的积蓄,那么不管什么家庭背景,用比较轻的语言进行评价的话,那就是“不成熟”、“不懂事”,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则“罪加一等”。而且这种情况在如今也并不少见,归根结底,依然是教育不到位的问题。

家庭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教育,社会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

至于3000元的工资,乍看起来觉得很少,觉得大学的书都白读了。

但这其实是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平均水平。

至于这个大学生以后能拿多少,那涉及的因素更多,包括个人选择、努力程度、行业趋势等等。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花光积蓄供子女读完大学最后才拿到3000元工资,太少太不划算了。这是不是投资,大家见仁见智。哪怕就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花光积蓄供读大学,这积蓄咱就大概按10到20万算。

大学生一个月3000元,一年36000元(有的农民兄弟一年也才几千一万的收入),投资二十二年,十五年回本,这还是没算涨工资的情况(既然是从投资的角度,那孩子结婚之类也是孩子自己操心了)。

然后再说整个家庭,第一代民工,第二代白领,第三代的家庭条件估计也不会再差到哪里去。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依然是有道理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作为个人,哪怕起点低,也不要气馁。利用好时代给予的便利,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实力。

您觉得供子女上学算不算投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一抓一大把,初入社会没有任何社会竞争力,如果是在家里找了份工作,那么一个月3000也算正常薪资水平了。毕竟在北京等这样的一线城市,像不知名大学的二本甚至三本学生的税前工资也就4500左右了。这个工资可能还没有民工的高。所以,是不是民工供养大学生用尽积蓄,结果孩子就业只拿3000块不值得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来比较一下上了大学和没上大学的两种孩子的差别:


第一,人际圈。不管什么大学,其教育水平都要比高中的高,在大学里,孩子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他们有的人之后说不定会有什么成就。大学是半个社会,孩子会形成一个较高质量的人脉网,这对以后的就业与生活都有一种潜在的益处。


第二,晋升空间。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千万不要鼠目寸光。尽管孩子刚毕业可能工资水平不高,但是他在大学里接受的教育能让他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快速的进步。如果他专业知识扎实的话,则很有可能努力之后成为团队的管理者。


第三,对后代教育的影响。文化水平高的家长对后代的教育程度是不一样的。家长的教育水平越高,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越重视,并且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脑力劳动获取财富总比体力来的强,并且是体力劳动的几倍。

不是说孩子上学一定有用,但是现代文明社会,接受教育是每个人这一生必不可少的功课。如果一个人努力踏实,那么在大学毕业之后经过自己的奋斗一定能过上好的生活。家长为孩子的教育投资,这是一件值得的事。


决胜网


作为大学老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真心培养不出人才来。别说人才了,很多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不被裁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你去问问那些二本三本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几个不是花了父母积累下来的血汗钱,到头来一个月挣个几千块钱工资的?一技之长?恐怕连一本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敢保证这个事情啊。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说说花光农村父母一辈子积蓄这事情吧。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我深有体会。按照我们上大学衣食住行的标准,我不是说高的标准,就是一般水平,说实在的,对于一个农村家庭都是很大的压力。我那时候自己不想给父母压力,于是自己承担了这个压力。十几年之前,我一年下来的各种费用恐怕也得两万块钱左右,四年下来就八万块钱,按照今天的水平,恐怕得十五六万。一个农村家庭,有几个真正到孩子读大学那会儿就有个十五六万的积蓄的呀?真心没有啊!可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上学,父母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在农村,很多父母都认为让孩子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重大机会。但我说句实在话,改变命运肯定是改变了,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未必是机会,甚至都有可能是灾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烂三本出来,钱是花完了,可是孩子不但没有学到什么好东西,反而极有可能沾染一堆坏毛病,这些都是跟同学学来的。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好高骛远,变得既不像个农村人,也不是个城市人。不伦不类。高不成低不就。

但是你反过来看自己的孩子的那些没上过大学的同学,人家已经通过几年的社会打拼小有成就了,人家已经赚了十几万几十万了。等你家孩子毕业,才发现,这种烂学校毕业,连份工作都不好找。甚至给自己的同学打工人家都不愿意要。为什么呀?真是好的没学到,坏的学了一大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接着来说说咱们的大学教育,尤其是烂学校的大学教育。说白了,这是社会浮躁带来的恶果,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在咱们这些烂大学里,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大家都是来混的。老师混个工资,学生混个文凭。老师教不了什么,学生学不到什么。

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这种学校的毕业生,没能力也没技能,一个月给三千也算高。但是你想想,父母花了多少钱啊?多少年才能把父母的投资收回啊?

所以,我劝那些想着孩子通过大学就能改变命运的农村父母,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去读个烂二本烂三本,花了钱没长能耐,还不如去读个技校学个技术活呢。你可以考虑考虑我的建议,不要因为没听我的劝告而害了孩子啊!


民国娱乐圈


毕业后能拿3000远工资不错不错,很多大学生毕业了自以为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混日子,在家啃老啊!

我在深圳打工的时候,公司里几个大学生当品检员工,而这份工作很多初中生也在做,工资一样。当时我就认为文凭不代表能力。再去人才市场看看,找工作的大学生多如牛毛了。因此现在的大学生可以分几种,考取时候专业选错了注定几年大学白读,而这个大学生花钱多只能说是大学三本专业很不好的那种,这种学校想方设法吃钱骗钱,才会让他父母倾家荡产供他读书,而大学生从小到大养成习惯了,大学期间不会打工赚钱,缺乏生活锻炼。

中国教育投资太大了,可是教育方式方法很不好!城市学校不知道,农村都是学语文数学为主,老师家长都是看分数评价孩子的,甚至很多孩子就算是农村的很少干活了,除了读书就是玩去了!学校不教育更多做人做事的理论知识,家长不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孩子长大了踏入社会了面对现实。只能说有的欢喜有的愁太正常了。

现在大学生太普遍了!不如过去中专生包分配,只要考取了工作就决定是你了 ,现在毕业了公务员考试,要么很优秀,要么有权钱关系。否则就是打工的命。就算是去公司打工 ,也要看个人能力, 不努力不行啊!

大学生只是一个人的文化标签,一种身份象征。做人都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开心生活笑傲人生,很多人小时候幸福快乐成家立业了悲哀一生,很多人辛苦努力中年老年才能取得成功。人生的疾病灾难发生防不胜防,困难痛苦幸福快乐无尽头。所以每个人努力拼搏每一天,踏实工作每一天。所以只要努力了,月薪三千只是暂时的,人生的路很长, 以后是富翁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乡镇农家


供养一个大学生用尽民工所有积蓄,毕业后又无一技之长拿3000元一月工资。对于这个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白上了那么多年学,花了那么多钱却拿那么一点儿工资,但是我却不那么认为,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事情。


一,没有技能,是真正的毕业即失业。学生和家长没有闹明白为什么要上大学,觉得上了大学就能够改变命运,就可以衣食无忧。家长觉得孩子考上了大学就光耀门楣了,对孩子的金钱要求尽量满足,而忽略了对孩子的要求。而孩子觉得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诱惑,忘记了自己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忽略了自身知识的修炼,所以毕业之后找不到好工作只能拿低工资混日子。


二,别人眼里的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初入职场工资是很低的,但是有的人爱道听途说、乱猜测、乱对比,就觉得这个学生辜负了父母的心血。大学生初入职场时工资低并不代表一直都这么低,以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上大学只是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尚方宝剑,不是上了大学就能改变命运,要看各自的造化了。如果大学期间不注重个人能力培养,有可能进入社会就被淘汰了。

知识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命运,只要肯努力,高工资还会远吗?


辰亦橙


看标题似乎是个很心酸的故事。

每天起早贪黑在工地打工的民工,省吃俭用就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跟生活环境,天天期盼着孩子快点长大可以读个大学,有能力赚钱养家,孝顺自己。自己打工也算熬出头了。结果大学毕业后的工资却才3000元,可能比自己赚的苦力活还低。

我想这样的真实的民间故事其实大同小异地天天发生。

养孩子容易教育难

3000的工资对于一个应届生来说并不算多也不算太少了。之所以能成为头条标题,估计就是跟民工多年辛苦养育所期望获得的回报少了吧。

在中国,想要养大一个孩子,很容易。即使在60年代,经济不发达,家家户户吃饱饭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家家户户还是拼命在生小孩,团结就是力量。许多小孩也是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长大的。

但是,想要养好一个孩子,可就不是容易的事了。这跟父母的教育理念跟方式,家庭的氛围习惯,经济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前班里有个同学,她家境也比较贫困,一直靠着学校跟政府的补助完成学业。但我知道她过得真的不开心,她没有自我。

他每天只知道读书考试学习,父母给她灌输的理念就是,你要好好读书,要考多少多少名,要考上大学,这样父母才没有这么辛苦,这样我们供养你读书的钱才能回本。

所以他很少花时间跟别人交流,没有什么朋友,他的世界只有学科、分数、考试、学习。终于到了大学,去了一个脱离父母管束的城市,他看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他解放了,也开始放纵了自己。

他迷上了打游戏,也没人要求他要考高分了,他觉得大学里面能接触到的游戏、电视都对他来说非常的吸引跟新鲜。

毕业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读书都读了什么?为了什么?自己都学到了什么?自己都对什么感兴趣?随便在招聘会上找个工作,拿份工资就算了。


职场老学姐


“民工”、“大学生”、“用尽积蓄”、“

3000元每月工资,这几个词抓住了当下“大学生不值钱”、“工资低”、“读书无用论”等热门话题,再一制造和农民家庭环境的冲突,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了。要是是一篇文章,这标题很可能能带来10万+的浏览量啊!


不管这个标题是不是有心人特地提炼的,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我们该如何看待民工供养一个大学生用尽所有积蓄,毕业后孩子仅拿3000元一月工资?


首先,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要多少钱?如果是在公立小学、公立初中的话,义务教育学费全免,假设每年需要交社会实践费300元,每个月在校中餐伙食费200元,公立高中每年2000元学费住宿费,每个月600元生活费,一个花销不大的学生考上大学前共需要4.5万元。而考上大学后,学费住宿费一年7000元左右,正常做些兼职的话,每个月家里再给1000元生活费,四年需要6.8万元。也就是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不加上兴趣班、课后辅导班,至少需要11万元。这对于民工家庭来说,负担的确比较大了。


刚刚也说了,这十一万还是在公立初高中的情况下算出来的。可是如果在小升初或者中考的时候失利了,需要交择校费,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这样的培养环境还没有当下很多父母拼命给孩子填充的兴趣班、课后辅导班、购买各类教辅习题课外书籍、寒暑假全国各地游玩甚至还有出国名校游学项目,这也是我们常常感叹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原因。

看过现实后,我们再来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孩子一个月赚3000,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工作?

如果在四五线小城市,陪在父母身边,可能3000元已经很够日常开支了,陪在父母身边的生活还其乐融融;如果是一线城市,3000元也许只是刚毕业时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水平,随着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工资自然会涨。


第二、民工千辛万苦供养出大学生,是为了让孩子赚钱吗?

与之类似的还常有“父母花费百万送子女出国留学,归国工资月薪仅几千元”,这样的父母送孩子出国留学,赚钱并不是目的,可能只是单纯地想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体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民工们供养子女,并不一定是为了赚钱,要说赚钱那让孩子初中毕业后直接辍学去工地搬砖的辛苦费不是更高吗?想让孩子读大学,可能就是为了孩子日后能够不吃苦的赚钱,能够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所以也无法知道当事人的真正的想法。不管怎么样,努力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的农民工父母们,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运营控


职场火锅此时此刻,不想讲大道理,不想熬鸡汤,只想反问题主一句话:不供养孩子上大学,还有其他更好的路吗?难道非要像那个“放羊干啥”的故事吗?你放羊干啥?放羊赚钱,娶媳妇。你娶媳妇干啥?娶媳妇生娃呀。你生娃干啥?生娃放羊啊。人人都埋怨高考,但高考对改变穷人命运,又是相对最公平的机会。

一位农民工用尽所有积蓄供养出一个大学生,我首先朝这位农民工父亲伸出大拇指,赞一个。这是明白人,也是坚强的人,他懂得最穷不能穷教育,救急不就穷,只是教育才能根本改变命运。这位农民工比许多“知识分子”强多了,许多“知识分子”不是鼓吹“读书无用论”吗?这位农民工就没有上这个当。

这位农民工父亲供养大学生,图的就是孩子每月挣3000元工资吗?肯定不是。他敢于用尽积蓄供养孩子,就是投资教育、投资孩子、投资未来,归根到底,投资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回到第一句话,否则,这位农民工父亲还有其他路径可选吗?他一生的积蓄能有几个钱?用尽积蓄给孩子在田头盖间瓦房,娶一门媳妇,重复他老爹当农民工的一生?好在这位农民工父亲比悟空问答里的多数人清醒,人家可没有这么傻干。

这位农民工父亲清醒地知道,投资孩子上完大学后,让孩子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城市,学历是第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这块敲门砖,恐怕连城市的门槛都迈不进去。那么,第一步先让孩子改变命运,哪怕是月薪3000元,先改变家族生存的轨迹,哪怕让孩子作为“创一代”,孩子的孩子(农民工的孙子辈)不就是“城市一代”了。也许,农民工和他的孩子,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可能要牺牲两代人的奋斗,才能改变家族生存的轨迹。

当然,这位农民工的眼光肯定不限于此。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对命运的改造,可能有千万种,远远比在农村种田要多得多。最有可能的就是,今年月薪3000元,好好奋斗,明天4000元后年5000元,如果拼得再狠一点、运气再好一点,五年月薪10000元,十年后月薪3万元。这个发展的轨迹,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我们身边许多农村孩子的发展轨迹,甚至也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综上所述,这位农民工父亲的认识境界比我们提问题的、回答问题的人都高。用尽一生积蓄供养孩子上大学,是大多数家庭的“使命”,他们在投资孩子的未来,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们宁愿拼尽全力。这样伟大的家长,还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理应向他们点赞。


职场火锅



3000块只是暂时的,3000块也是必须拿的,3000块更是一种“激励”。

为什么这么说?

之所以说3000块只是暂时的,就是因为一个大学生不可能这一辈子只拿这3000块,现在是3000块,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就是5000块甚至更多,当大学生的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一飞冲天”,那个时候,绝对不是3000块的人了。所以,民工用所有积蓄供养大学生,培养出来了现在却拿着3000块的工资,一定是暂时的,因为贫穷的大学生会努力朝拿更多的工资方面奋斗的。因此,现在大学生拿3000只是暂时的。

之所以说3000块是大学生必须拿的,是因为这是一个必经的职场过程,在职场的低级阶段,只能拿到这样的工资。如果想要拿到更高的工资,大学生就必须努力拼搏,积累能力和经验,当有朝一日处于职场更高端的时候,高工资自然就会得到。所以,工资的从高到低也是循序渐进的,是必然的过程,只有拿过3000块,才能拿4000、5000、甚至上万等。

之所以说3000块是一种“激励”,是因为当代大学生花费大,压力也大,要做的人生大事很多,都需要大量的金钱,而3000块的工资真的很难生活好,更不要提办人生大事了,所以面对这样的窘迫局面,拿着低工资的大学生们必然有拿高工资的强烈欲望,面对现实,比如。逼迫他们拼命奋斗,通过努力成就自己,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这一点来说,现在拿3000块也是一种“激励”手段,只有正视这样的“激励”,才能有动力。


所以,拿3000块很正常,不能因为民工倾其所有培养的大学生拿3000块就觉得划不来,要长远看,要发展的看,3000块也就不只是”3000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