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韓世平 相約新鄉

新鄉老城牆

剛建成時一丈八尺高

如今

隱匿在喧囂中

一段殘垣下

見證

歷史滄桑

現代繁華

今年小暑的前一天,我外出辦事,路過市人民公園西門,沿路東向北,走到老城牆附近,不由地駐足仰望:這1400年的老城牆,很值得說道說道啊!

1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此照片拍攝為42-44年間,為新鄉北城門與城牆。此城門位於勞動路青年公寓附近,距衛河邊30至50米。

新鄉城牆,始建於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初建時,牆高1丈8尺,周長5裡242步。如今,昔日長長高高的牆,多被雨打風吹去,只剩下不多的兩小段兒。喧囂之中,構成了獨特的自己。

史載建城之初,城內有大北街、大東街、大西街、南街4條主幹道,另修有輔道稱小東街、小西街、小北街。城門外叫“關”(如東關、西關、北關、南關等),時稱城裡城外(如北門裡、北門外)。啊呵,遙想當年,城內熙熙攘攘,引車賣漿,市聲鼎沸,像不像《清明上河圖》?

2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眼下的老城牆,被“圈”在公園遊樂場內。向場內人員說明來意後沒過多久,一少婦款款走來,打開了門鎖,我才得以進入近距離觀看。

明正德六年(1511年)農曆十月,新鄉開始沿城外圍,開挖護城河,加高城牆,底部則加寬一倍。還建了敵樓、角樓和鋪舍等。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老城門之西城門

眼前的老城牆,臨勞動路東側的那段,牆外砌有水泥保護層,上端有鋸齒形垛口。從遊樂場進去,我走到城牆上,但見牆面是水泥的淺灰色,牆內老土是褐黃色。綠樹森森,鳥聲啾啾。市聲遠去,往日在目……

從明萬曆14年(1586年)到民國24年(1935年)城牆幾經整修,貌似“日臻完善”。但是,1938年2月14日日軍佔據新鄉,使城牆的護衛功能失去了意義。隨後,坊間填坑取土,城牆千瘡百孔。再隨後,又有洪魔來襲,內澇水浸日久,城牆多處坍塌……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老城門之東城門

中國最早的城牆,據說在湖南。湖南省澧縣車溪鄉南嶽村有個城頭山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發現:有面積8萬平米的圓形古城,環以城壕,有四道城門。是中國迄今所見最早的城牆,屬於大溪文化早期,距今6000年。(《中國考古學大辭典》,215頁。)

如果真是這樣,最多到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城邦才逐漸形成。城邦按說是應該有城牆的,可惜這方面記載較少。就是真有,比起湖南的城頭山,也晚了3200年左右。

3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鄉縣。如此算來,置縣32年後開始建城牆,是比較可信的。新鄉的城牆,當然比不了城頭山,也比不了古希臘。但是,1400歲的年齡,千真萬確,如假包換。

1948年秋,大雨突襲新鄉。除城裡老十字附近以外,到處汪洋一片。水浸日久,城牆又有多處坍陷。於是,1951年5月,市人民政府成立拆牆委員會,將所有城牆的磚土移用其它建設,原城牆基礎地平整後成了環城街。至此,公園現存的城牆,成全了市民久遠的追憶。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公園現存的城牆

大學同班李君,家住公園附近。日前,在群裡聊起老城牆,這位任職多年的新鄉籍文學教授說:“這段老城牆,我太熟悉了。原來保存較多,還是有些險峻的。當年,我們爬上爬下,小腦袋裡充滿了幻想,總有一種登臨此峰、全城風光盡收眼底的感覺。我加入少先隊的儀式,就在旁側小樹林中舉行。新鄉第一個游泳池建成,離城牆也不遠。我曾以少先隊員代表的身份,參加首次試水。與妻的首次約會,也是在城牆附近。唉,回憶多多,感慨多多。新鄉老城牆,我永遠的根啊……

4

新鄉故事:新鄉老城牆 1400年的風雨守望

1400年轉眼過去,老城牆在新鄉口口相傳。如今,人們心中的“城牆”,胸前掛滿了“獎章”:

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百強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最佳商業城市,

中國最佳生態宜居城市,

中國最佳平安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

風雨千年中,你永遠沉默,卻知道一切。你的身旁,是遊樂場的“小火車”項目。火車“嗚嗚”地叫,孩子呵呵地笑。在孩子的笑聲中,我彷彿聽見老城牆喃喃道:內斂,堅忍,奮發,向前……

這是你的“牆訓”嗎?

1400歲。新鄉既老又新的城牆啊……

【本期執行主編:董文勝 統籌:趙改榮 責編:王藝元 美編:韓雪 攝影:韓世平 部分圖片來源新鄉檔案信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