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近日,有关虹鳟鱼、三文鱼的话题再次引发了广泛讨论,原因是一份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把虹鳟鱼算作了三文鱼。

在此前的5月份,一则“我国青藏高原养殖三文鱼已占国内三分之一市场”的新闻引起了争议。有人说青藏高原养殖的是“虹鳟鱼”,并非“三文鱼”。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但值得注意的是,“《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不是来自政府部门,而是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同13家企业共同编制并发布。

目前,中国三文鱼年消费市场增速达25%,预计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总量可能超过25万吨。

虹鳟鱼等于三文鱼?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爱吃日本料理的小伙伴,每次去店里是不是都会点上一份厚切三文鱼呢?

虽说大部分小伙伴对“三文鱼”有着大概的印象和理解,但很少有人能够明确说出这是哪一种鱼。

Why?因为这个词并不是某一种鱼的具体学名,而是对一类商品的俗称。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三文鱼实在太多了,挪威三文鱼、帝王三文鱼、阿拉斯加三文鱼……有关真假三文鱼的争论很多,其中受质疑最多最激烈的便是“淡水三文鱼”,即虹鳟鱼。

虹鳟鱼作为淡水鱼,极易感染寄生虫,再加上许多商家并没有按要求冷冻灭虫,而是直接拿来充当为三文鱼刺身端上桌,因此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许多业内专业人士一直在强调虹鳟鱼与传统三文鱼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也有一大批图利的商家依旧将虹鳟鱼作为三文鱼刺身直接卖给顾客,说“淡水三文鱼也是三文鱼”。国内一直缺少有关“三文鱼”的明确概念划清,因此这种情况无法禁止,争论也持续不休。

不过在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一则“《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的新闻,新闻稿上描述得很伟大。

《团体标准》规定了生食三文鱼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鲜、冻三文鱼为原料,经加工可直接食用的生食三文鱼产品,提出产品应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并给出种名标志示例:三文鱼(大西洋鲑)、三文鱼(虹鳟鱼)。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都说了啥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该标准主要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明确规定三文鱼的定义;

二是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

三是对产品标签作出明确要求。

今年5月,三文鱼的定义问题、生食淡水鱼的寄生虫问题、产品的标注问题,都是争议的焦点。

据《青海日报》报道,“《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出台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对于规范行业操作,保障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促进三文鱼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对于三文鱼的定义,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8月6日公布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表示:“三文鱼(salmon),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鱼、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对于把虹鳟鱼纳入三文鱼范围,“《生食三文鱼》编制说明”(报批稿)解释称:

消费者对国内三文鱼的定义概念模糊。维基百科中对三文鱼的定义表示它是鲑科鱼类中一些条鳍鱼的通用名称,鳟鱼也属于鲑科鱼类。国外三文鱼供应商Marine Harvest公司的三文鱼养殖手册(2018年)中对三文鱼的定义中也表示,三文鱼是鲑科鱼类中某些种的通用名,包括大西洋鲑、鳟鱼等,养殖和野生捕捞以及来源于海水和淡水的也在定义范围内。鱼类和水产养殖分析公司Ko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鱼市场分析报告中,把养殖和野生的大西洋鲑、太平洋鲑、 鳟鱼和银鲑列为三文鱼产品。

此前,在网购平台上,很多虹鳟鱼产品标注的是“三文鱼”字样,没有点明是“虹鳟鱼”。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明确,预包装产品的标签应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如:三文鱼(大西洋鲑)、三文鱼(虹鳟鱼)。

对于此前“生吃淡水鱼易感染寄生虫”的质疑,《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的感染人体阶段(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及绦虫裂头蚴)进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检出,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

检测能否消灭寄生虫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说到寄生虫,小编不禁打个冷颤,想必在座的各位小伙伴们,谁都不想为享受美食而卖了命。

根据《团体标准》提出,对于不具备寄生虫源头风险控制措施的原料应当经过以下任何一种方式的冷冻以杀灭寄生虫:一是-20°C以下连续冷冻 24 小时;二是 -35°C以下连续冷冻 15 小时。

生活在淡水中的鱼虾通常不适合生吃,它们体内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例如阔节裂头绦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颚口线虫等,这些寄生虫会对人类产生安全隐患。

虹鳟能否生吃的争议点在于鱼体内是否存在寄生虫。

今年5月,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文鱼有没有携带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寄生虫,不是决定于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标准、监控严格、水体洁净、饲料优良的工业化养殖三文鱼的品质更容易保证,食用也更安全。

但事实上,只要水体环境中有寄生虫,就无法排除鱼类被侵染的可能性。即便如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所言的工业化养殖,只要虹鳟与水体接触,仍有可能感染寄生虫。

《团体标准》提到,寄生虫指标中,吸虫囊蚴、线虫幼虫、绦虫裂头蚴的检测要求均为“不得检出”。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单位“一直以来套用大西洋鲑的检测标准查异尖线虫,而不敢真去查阔节裂头绦虫、复口吸虫、宽头鲤蠢绦虫、变头绦虫、直沟绦虫、棘头虫……”

5月26日,中国新闻网直播了一段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下称简称“民泽公司”)检测虹鳟寄生虫的片段,来试图证明其鱼肉的安全。

作为此次《团体标准》起草者之一的民泽公司,天眼查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注册资本5800万元,是专业从事高档冷水鱼(鲑鳟鱼类)绿色养殖、加工、销售的科技现代化农业企业。2017年,民泽公司共产虹鳟约9000吨,实现产值4.5亿元人民币。

在检测寄生虫的视频中,操作者并未将鱼肉切成薄片,也未使用载玻片和盖玻片制作标本。厚厚的鱼肉被放置在光源位置上。

民泽公司技术部部长王炳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从育苗开始就重视消毒。而要知道虹鳟里是否存在寄生虫,只需要针对各寄生虫做检测。

民泽公司在今年5月检测了旗下产品“冰鲜三文鱼”体内的寄生虫。其提供的一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检测报告中,淡水鱼身上常出现的肺吸虫和肝吸虫的项目检测并不存在。而检测结果为“未检出”的异尖线虫,是一类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的线虫。这种海鱼寄生虫并不会出现在淡水饲养的虹鳟鱼身上。

寄生虫这种事,说不好也说不准,万一发生了,能有什么办法呢?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在去年11月,微信公众号“海鲜指南”发布了一篇《辟谣丨千万别吃云南当地三文鱼?到底是真是假?》,文章署名为“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针对三文鱼的定义和虹鳟鱼生吃的安全性问题,文章认为,“‘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统称,所有鲑鳟鱼类均属于鲑形目鲑科下属的不同品种,都可以称为三文鱼,虹鳟鱼与大西洋鲑同属鲑科、鲑属……三文鱼也同样包含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鱼等多个品类。”文章提出,“虹鳟鱼生吃的安全性很高。”“虹鳟鱼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这与虹鳟鱼的养殖方式有关:一是养殖虹鳟鱼水质要求高,通常在低温流水中养殖(养殖温度12~18℃);二是虹鳟鱼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起草者之一的民泽公司在天猫和京东分别拥有旗舰店。经澎湃新闻7月份曝光其虹鳟鱼仍以“三文鱼”之名活跃在电商平台上的行为后,其旗舰店所有产品名称上都增加了“(虹鳟鱼)”字样。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天猫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京东

民泽公司曾是此前爆发债务危机的盾安集团旗下公司,是盾安集团“农业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7月盾安集团独家获得龙羊峡水库50年的渔业整体开发经营权,与当地政府签订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水库整体渔业资源开发经营合同书》,随后成立了民泽公司。

“国产三文鱼”是什么鬼?

根据天眼查显示,5月8日,民泽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盾安集团从中退出。目前宁波鸿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和民泽公司董事长应米燕分别拥有86.21%和13.79%的股权。据媒体此前报道,如没有债务危机,按照原计划,今年下半年盾安集团将启动对民泽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并计划2020年申报上市材料。

据统计,2017年中国三文鱼总产量超过4万吨,各类三文鱼产品进口量约21.5 万吨,预计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总量将达到25万吨。而此前央视财经报道,国内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产自青藏高原,而在青海省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场。

三文鱼的定义问题、生食淡水鱼的寄生虫问题、产品的标注问题,都是争议的焦点。

据《青海日报》报道,“《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出台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对于规范行业操作,保障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促进三文鱼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三文鱼的定义,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8月6日公布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表示:

三文鱼 salmon

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对于把虹鳟纳入三文鱼范围,“《生食三文鱼》编制说明”(报批稿)解释称:

消费者对国内三文鱼的定义概念模糊。维基百科中对三文鱼的定义表示它是鲑科鱼类中一些条鳍鱼的通用名称,鳟鱼也属于鲑科鱼类。国外三文鱼供应商Marine Harvest公司的三文鱼养殖手册(2018年)中对三文鱼的定义中也表示,三文鱼是鲑科鱼类中某些种的通用名,包括大西洋鲑、鳟鱼等,养殖和野生捕捞以及来源于海水和淡水的也在定义范围内。鱼类和水产养殖分析公司Ko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鱼市场分析报告中,把养殖和野生的大西洋鲑、太平洋(2.270, -0.04, -1.73%)鲑、 鳟鱼和银鲑列为三文鱼产品。

此前,在网购平台上,很多虹鳟鱼产品标注的是“三文鱼”字样,没有点明是“虹鳟”。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明确,预包装产品的标签应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如:三文鱼(大西洋鲑)、三文鱼(虹鳟)。每经小编在网购平台上看到,来自龙羊峡的生食三文鱼产品已经标注了“虹鳟”。

对于此前“生吃淡水鱼易感染寄生虫”的质疑,《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的感染人体阶段(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及绦虫裂头蚴)进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检出,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

制定标准的都是谁?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公布,可是被视为对今年5月“三文鱼之争”的回应。因为,《生食三文鱼》编制说明“(报批稿)中提到,

目前生食三文鱼产品在进出口以及国内流通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 管理、约束和引导……尤其是今年5月底的”国产三文鱼“事件,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国内三文鱼寄生虫问题的担忧,不仅对产业和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但是,这份标准,似乎并没有让网友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不是来自政府部门,而是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同13家企业共同编制并发布。

每经小编在全国社会组织公告服务平台上查询到,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成立于1994年,而且是2015年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根据协会官网介绍,该协会是由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贸易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水产科研、教学等其他为水产加工与流通业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下设水产品市场分会、罗非鱼分会、贝类分会、对虾分会等。同样在8月10日,三文鱼分会成立。

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一起起草制定”《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还有13家企业。包括:

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

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瑞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

上海费澳德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北欧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盒成食品有限公司;

甘肃文祥生态渔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凯特威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

十堰格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溪艾格莫林实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城口县任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5月引发争议的,正是”龙羊峡三文鱼“,而上述这13家企业中,有两家是青海企业,其中就包括一家来自龙羊峡的公司: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

每经小编没有找到该公司的官网,但2015年在青海省农牧厅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介绍称,该企业是在2008年由浙江杭州的盾安控股集团投资成立的,目前,公司以三文鱼养殖为主。

而另一家企业青海凯特威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包括高白鲑鱼苗。在电商平台上,”龙羊峡旗舰店“的三文鱼产品厂商上海盒成食品有限公司,也参与了此次标准的制定。

而其他的企业包括三文鱼的进口商,农副产品的加工商,海产品、水产品的养殖企业等。

据统计,2017年中国三文鱼总产量超过4万吨,各类三文鱼产品进口量约21.5 万吨,预计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总量将达到25万吨。而此前央视财经报道,国内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产自青藏高原,而在青海省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场。而这次制定标准,青海是重要的参与者。

点评:“国产三文鱼”的公信,不能靠自说自话

“国产三文鱼”、虹鳟到底是不是三文鱼?能不能生吃?这个话题再一次起了波澜。

近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发布了《生食三文鱼》的“团体标准”,称虹鳟属于三文鱼。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个团体标准的制订者之一,就是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而整个事件起因正是“青海省龙羊峡生产的三文鱼已经占到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引发了吃货们的强烈质疑。

可以说,是“国产三文鱼”的生产者参与了制订标准说:“国产三文鱼”就是三文鱼,这难免有一种自说自话的感觉。

这次的“团体标准”,按今年起实施的《标准化法》,它是指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它由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供社会自愿采用”。它并非是强制标准,社会只是“自愿采用”,消费者是不是买账?甚至三文鱼产业的其他经营者是否买账?

国产三文鱼之争,既涉及地方利益,又涉及行业利益,最终要落实为食品安全。青海作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种殖户作为弱势群体,好不容易做大的淡水三文鱼市场,不能够被传言毁掉;但是,要真正做强青海虹鳟的牌子,就要让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放心,不能搞文字游戏。

终端市场上国产淡水三文鱼冒充大西洋鲑的问题,是不是存在?淡水三文鱼生食有没有寄生虫风险?这个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食品安全的严肃议题,不能被行业利益所绑架,搞了李代桃僵。一纸没有强制力的“团体标准”注定无法树立国产三文鱼的质量公信。

其实,青海龙羊湖生产的虹鳟一样可以打响自己“高原鱼”的品牌,一样可以做到高端定位,不必硬蹭洋三文鱼的IP,担着“山寨”、寄生虫的恶名。

还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纷争从5月闹到今天,一直是行业协会和舆论的口水大战,主管农业生产的农业农村部和主管商品流通的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大职能部门至今还是没有给出权威答案。占了全国三文鱼三分之一的“国产三文鱼”,算不算三文鱼?这个问题不能由利益相关方自说自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