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先做個聲明囡囡很不願意說這個水稻的雜交

光這個雜交的科普一篇文章就寫不完

太過複雜,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

還有三系二系X系雜交法也是讓人頭疼

水稻的雜交育種,與雜交水稻其實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要詳細解釋本文就沒法寫了

我們本篇不講這些技術名詞

全部拋開,只談意義

希望農業大牛們不要來槓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和大家先打兩個預防針

1、水稻的研發是非常特殊的

我們寫過格列衛,醫藥基本都是在實驗室完成的

但是水稻的研發完全不是“實驗室到臨床”

幾乎就是完全以“農田”為基礎

不是說在實驗室裡隨便就能搞出來的

這點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你要有成就,必須下田

這也是很多幾十歲的老專家依然下田的重要原因(當然,責任心也是很重要的)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2、可能會毀你們三觀的

沒有一個水稻品種能夠全國通殺

真的,這個和醫藥什麼的完全不一樣

水稻技術發展至今,天氣和土地的因素依然非常重要

水稻的品種具有明顯的地方性

這個稻你家種可以大豐收,我家種就死翹翹

所以我們的標題不是亂寫的哦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今天這篇文章很戲劇化

其實我們上週就要寫了

在動筆之前我們辦公室4個人都在查資料

我們的本意是寫袁隆平老爺子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因為在我們大家的心裡

他就是當代神農啊

我們有飯吃都是靠他

他養活了大半個中國啊

很多網友和我的想法一樣的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我們懷著極其崇敬的心情打算寫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

但是我們4個人查了整整一天數據後碰頭開會

大家都面面相覷

發現事情和我們預想的大相徑庭?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為了求證,我們4個人都談了各自的意見

發現我們的結論相同

所以在考慮良久之後決定寫下這篇文章

文章的目的很明確,喝水不忘掘井人,吃米更不能忘記種米人

讓大家知道是誰真正給了我們米飯吃

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神農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很多人可能想問,難道不是袁老爺子?

還真不是……我們寫文章要有數據

看一下這個網站,估計沒多少人知道

國家的水稻數據中心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目前整個中國栽培水稻

就是我們吃進嘴裡的大米基本上都是來自這些品種

可能圖太小,我們局部取前幾位放大點看看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很遺憾的告訴大家

我們目前吃的大米沒有幾個是袁老爺子的產品

這是真的……

這點恐怕大家都沒想到吧……

我們也沒想到……我們以為現在吃的大米品種起碼一半是袁老爺子的

事實上並不是……袁老爺子有數據可查的品種只有這幾個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這大都沒有大規模種植

我們甚至還查了老爺子的公司的一些育種

同樣遺憾,大沒都大面積種植

我們可以這麼說,基本上我們沒多少人吃過老爺子的米

是不是和我們大家想的不大一樣?

這不該是這樣呀!

和我們預期的相差甚遠

然後我們不得不從頭開始查詢

因為我們抱著一絲希望

哪怕這些品種不是袁老爺子的

是運用了袁老爺子的技術呢?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但是結果又讓我們很失望……

不過也讓我們更加驚醒的看到

原來我們現在吃進嘴裡的大米竟然有那麼多的故事?

幾乎下面每個提到的人都能單獨寫一個故事

但是限於篇幅,我們只能概述一下

大家覺得袁隆平老爺子有什麼外號?

中國水稻之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連詞典都這麼說

我們特別去問了幾位農業學的粉絲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原來雜交水稻根本不是袁隆平的發明啊

中國真正的水稻之父,堪稱奠定了水稻這一門學科的另有其人

我們10個人裡面10個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真心是不應該,他叫丁穎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稻學分類

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位水稻專家

丁老爺子1888年出生,1964年去世

畢生都在研究水稻和水稻雜交

也是目前學術界唯一沒有爭議的“中國水稻之父”或者“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因為他真正意義上開創了中國的很多個第一

1926年第一次在廣州發現了野生稻

隨後一生都在從事水稻的雜交育種研究

1930年就育成了讓當時很多中國人都能吃飽飯的“千粒穗”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這個有多牛?

要知道,世界上公認的水稻之父是一個美國人

名字叫做Henry M. Beachell(1906-2006)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是他第一次在1963年完成了第一個雜交水稻的育種

臺灣+菲律賓,就是後來著名的IR8

當時拯救了東南亞的很多發展中國家

被稱為奇蹟稻之父(這個不是雜交水稻哦,是常規稻,只不過用了雜交育種技術)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丁老爺子其實比他更早

後續的很多成果其實都是建立在他的理論上

可惜我們沒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

甚至同年代的美國的育種專家瓊斯的名氣都比丁老爺子響

瓊斯和丁穎是同時代人

他1926年也開創了世界水稻雜交的理論先河

我們的丁穎也在這個時候發現了野生稻

可惜啊可惜,現在整個中國估計都沒人知道這位真正的“稻神”

說到可惜的“稻神”還有一位大家也不知道

他的名字叫管相桓(1909年-1966年)

丁穎的名字一萬人裡面可能還有一個人知道

管老爺子的名字10萬人裡面都不會有人知道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他牛在哪裡?他創立了新中國第一個稻穀的種子庫、基因庫

很多品質極其優良的種子都是他保存下來的

也是中國的水稻遺傳學之父

袁隆平是他的學生,很多知識都是建立在他的理論上

我們有多少人知道?

還有一位更是了不得,叫趙連芳(1894年4月2日-1968年5月7日)

也是堪稱大神級人物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不說其他的,上面提到的那個神級的稻種IR8中混入的一個

就是他培育出來的“低腳矮”品種

有人可能會問,其他不管

不是說袁老爺子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嗎?

我們遺憾的告訴大家,並不是

真正意義上中國第一位提高產量的是這位老先生

他叫黃耀祥(1916.08.17一2004.2.22)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可能我們都不知道

過去的水稻都是高高大大的高杆

水稻最怕的是什麼?

就是倒伏,正常的也會倒

抽穗過重扛不住,或者風雨天一刮

一旦倒伏,就完蛋了

以前我們收成低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水稻倒伏率很高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黃老爺子破天荒的把中國的水稻矮化

大大降低了水稻的倒伏率

直接提高了產量

所以他被稱為中國“半矮杆水稻之父”

50年代育成世界上第一個秈稻矮杆良種 “廣場矮”

比IR8還要早8年

水稻研究和其他不一樣

醫藥研究可能一個理論成果就能載入史冊

但是水稻不一樣,實際的成果更重要

無論從理論還是成果,我們辦公室所有人均認為

黃老爺子的貢獻已經超過了袁隆平老爺子

因為他開創了“從無到有”的過程

世界級半矮杆專家美國的諾曼博格洛和黃老爺子幾乎同年完成這項技術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黃老爺子當年這項技術就直接把廣東稻穀單產從25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公斤~400公斤

如果說其他幾位,比如丁穎等太早的話

那麼把黃耀祥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是絕對應該的

事實上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名字?

可能我們在很多宣傳資料中看到是袁隆平老爺子提高了中國糧食產量

我們明確的告訴大家

這種提法是非常錯誤的

也是極度不科學的

中國在70~80年代糧食產量突飛猛進靠的是什麼?

不是袁隆平的研究成果

而是我們的田地制度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

化肥的運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農藥的運用減輕了病蟲害的侵擾

農田水庫的修建減緩了過去靠天吃飯的現狀

最後才是雜交育種的應用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現在的輿論似乎把所有的功勞都歸功到袁老爺子一個人頭上

這會讓中國很多的土地專家、化肥專家、農藥專家、水利專家都委屈

科學不能這麼算的,中國糧食產量提升絕對是一個綜合的因素

每個項目囡囡幾乎都能單獨寫一篇文章

化肥之父範旭東,農藥之父沈寅初,包括我們寫過的百草枯之父李德軍

農田水利專家劉竹溪等

是那麼多的專家和勞動者一起努力才有了整個中國糧食的豐收

所以類似下面很多帖子其實是誤解了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這種提法和宣傳顯然與事實不符

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其實都受到了誤解

那麼袁老爺子的成就在哪裡?

主要是一篇論文1966年《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這篇論文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

為我國三系水稻雜交指明瞭方向

指明方向的意思是這個東西可以搞

而不是教程,教大家怎麼搞

事實上類似的研究很久以前中國就開始了

無論如何,這是袁老爺子應該有的功勞,不能抹殺

袁老爺子本身踏實低調勤勞也是事實

但是我們經過查詢,很遺憾,這僅僅只是一篇開端論文

並沒有實際可操作的東西出現

我們都知道,農業水稻研究是看成果的

一項理論很難成為通用的一個東西

那麼是袁老爺子發明了三系雜交法嗎?

很遺憾,也不是

1958年,日本東北大學得到了水稻雄性不育系

1964年日本琉球大學實現了粳型稻的三系配套

1968年,日本的新城長有還實現了雜交水稻的 “三系”配套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可能有人會認為,袁老爺子的理論畢竟還是有用的呀

這點沒問題,我們認為袁老爺子在中國的農業史上絕對可以留下一筆

但是,這一筆目前顯然過重了

他當年的成就後來甚至不是靠他自己完成的

他的三系雜交只是一個理論,必須要找到實際的野生稻株才行

那麼袁隆平找到嗎?沒有

是這位老爺子找到的,他叫李必湖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他1970年在海南找到了雄花敗育的第一株普通野生稻

這株被稱為“野敗”,沒有他的發現

袁老爺子的研究成果只能是一紙空文

但是我們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

所以後世有很多人把李必湖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一個是提理論,一個是搞實際

哪個更加重要?

ok,可能有人會說不管誰找到的

總是袁老爺子最後搞出來的對吧

你們又錯了,即使找到了“野敗”,第一個把三系搞出來的也不是袁老爺子

而是中國另外一位專家,顏龍安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可能大家難以理解

這個事情難道不是一個研究所開始的嘛?

大家又錯了,研究雜交水稻不是研究藥片

這個幾乎是全國動員的,動員了幾千位科研人員一起搞

正式名字叫做“大協作”,中國雜交水稻其實是大協作的成果

比如和“野敗”同樣牛的還有朱英國院士的“紅蓮”和“馬協”

意義在哪裡?如果全國只有“野敗”,那麼萬一出問題

我們全部死翹翹,他的發現讓整個中國的糧食安全得到了保證

所有的業內人士都認為他的成就至少不會低於袁隆平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而我們有多少人知道呢?

這位偉大的一直奮鬥在農田直到人生最後一刻的朱院士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說白了,袁老爺子理論的最大影響力是確定了這個事情可以幹

但是具體幹成了,卻不是袁老爺子,而是這位顏龍安

1972年冬,顏龍安育成“二九矮1號”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並開始向全國提供不育系種子。

而袁隆平則比顏龍安晚了將近一年,在1973年秋天才育成“二九南1號”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

所以我們很多人也把顏龍安稱為中國真正的三系雜交水稻之父。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可能又有人會說

不管了,袁老爺子提了,後面也搞出來了,應該也算是他的

很可惜,大家又錯了

當初袁老爺子搞出來的三系雜交水稻產量是上去了

但是抗病能力很弱,很難實際大面積推廣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大神出現了

這個大神做的東西就是現在我們吃進嘴裡的大米

這位大神叫謝華安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還記得一開始囡囡貼的數據嗎?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目前實際種植可以吃到我們嘴裡的

排名前幾位的就是謝華安的成就

而袁老爺子的成就幾乎沒有應用的

這點可能很多人都要跌破眼鏡了吧

如果按照目前市場的分類

是不是謝華安才能稱為“神農”?

因我們大部分人吃的都是他研發的大米啊

可能有人不服氣,袁老爺子不是還有超級稻嗎?

對此,網易新聞曾經做過一個專題

具體內容我們不貼了,不合適

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大家可能經常會被袁老爺子那些畝產900斤,1000斤的新聞刷屏吧

每條都很振奮人心

但是囡囡查詢下來

這些東西的實際意義並不大

網易新聞的這個專題的解釋基本靠譜

囡囡只說一點,我國目前早就過了溫飽的階段

全國人民吃飽是沒問題的

可能很多人為袁隆平辯解說

哪怕超級稻再難吃,總比沒得吃好餓死吧?

事實上目前中國的人均糧食產量已經遠遠擺脫“餓死”的程度了

真的,囡囡沒有瞎說

事實上全國的超級稻目前登記的有131個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很多還不是雜交稻,都是常規稻

袁老爺子的超級稻只有4個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也就是說,超級稻不管是否適用

我們全國的科研人員都在搞

並不是袁老爺子一個人的成就

但是我們現在提到超級稻,能想到的只有袁隆平

這顯然是對其他科研工作者極大的不尊重

甚至可以說是褻瀆和侮辱

而上面提的是更為先進的兩系

某些方面比袁老爺子的三系更為先進

那麼兩系總該是袁老爺子的成就吧?

很可惜,也不是,兩系的成就要提到另外一個專家

石明松(1938-1989,意外觸電身亡)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前面大家也應該看到了

中國雜交水稻成就公認有三個

一個就是開始提到的黃耀祥的矮化,這是他自己搞出來的

一個就是袁隆平的三系,這不是他一個人搞出來的

第三個就是更為先進的二系,這是石明松自己搞出來的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而且我們查到,袁老爺子認為自己的超級稻比日本的越光米還要好

真的,不是我們瞎說,這是老爺子自己說的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對這點,我們非常的不認同

我們甚至不想去反駁老爺子的觀點

雜交稻的口感只要就我們目前吃的真的是比較一般

和日本的越光米比起來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不知道老爺子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常吃到的

比如著名的五常大米,“稻花香”等

大家知道是什麼品種嗎?

不是人工的雜交稻,是自然雜交的常規稻!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和二系的發明人石明松相比

另外一位發明人就更委屈了

大家近期都看到過袁老爺子的“海水稻”

是不是超級牛?所有人都興奮死了吧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甚至在迪拜沙漠都成功了

(迪拜這個事情我們不便細說)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很多網友都激動死了、

紛紛表示讚歎: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我們是不是都認為袁老爺子首次成功在海里種植了水稻?

抱歉,這個事情大家又錯了

而且錯的離譜

中國第一個搞“海水稻”的不是袁隆平

而是一個叫陳日勝的老人,1986年就發現了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而且即使陳日勝也不敢把這個叫做“海水稻”

只能稱為耐鹽鹼水稻,因為根本不可能直接種海里的

是的,你沒看錯,袁隆平的海水稻目前根本不具備在海里生長的條件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說起來大家可能要吐血

這個海水稻是海水用淡水沖淡種植的

真的,別笑,真的是這樣

鹽度沖淡到0.6%,而真實的海水鹽度呢?

3-3.5%

而另外一個囡囡一直想說的問題就是產量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不管是海水稻還是以前的那些雜交稻

老爺子的量總是很驚人的

但是這些真的沒有意義

為何?這些都是試驗田的量產

拿海水稻為例,甚至只是小範圍的產量的換算

袁老爺子的很多產量數據有點類似安卓旗艦機皇的每一次“刷分”

都是在極端完美條件下不計成本的產量

事實上到農民手上真的能有一半左右就了不起了

這也是袁老爺子很多的品種沒有吃到我們嘴裡的根本原因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其實我們全文是想讓大家更多的瞭解中國的水稻發展史

我們吃了那麼多年的大米,總得感恩一下這些幕後的人吧

但是收集完我們發現,袁隆平的影子幾乎出現在水稻發展的任何角落

他的光輝把其他所有科學家都掩蓋掉了

所以全文看起來一直在擺脫袁老爺子的影響

我們可沒有去黑袁老爺子啊

我們不知道中國的水稻宣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好像袁老爺子養活了整個中國

水稻就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這個真的是不對的

已經有數據表明

口感更好的常規稻的種植面積已經漸漸趕上了雜交稻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而雜交水稻的推廣面積在連年減少

其中市場歡迎度也有重要影響

“米好不好吃”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第一選擇

否則也不會有人千山萬水從日本買米回來了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這些研究農業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

中國人能吃飯靠的一代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是廣大沒有名氣的基層工作者日復一日的跋山涉水尋找新的育種

是廣大沒有名氣的基層科研人員年復一年在田間不屑工作

不僅僅是農業,其他相關行業也是居功至偉

這也是我們標題這樣寫的原因

打個比方,推動中國糧食這部大車如果有1000個人

那麼袁隆平只是其中一個,並不是現在媒體報道的彷彿擎天柱一般

袁老爺子的貢獻不容忽視

但是放在整個中國農業的大海里也只是滄海一粟

所以,今天大家請暫時遺忘袁隆平幾分鐘

把目光投向更多不知名的水稻科研人員和那麼多基層工作人員

我們應該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中國如果真的有給我們飯吃的“神農”

那麼他們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