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待「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的說法?

陶浩海


鍾情三農基本上是比較認同這個觀點的,因為中國目前的幾乎所有的糧食產量都是由農民來造成的,沒有了農民的勞動和付出,別說城市人,全國十幾億人恐怕都要餓肚子。

別以為農民地位卑微,不辭勞苦本應該幹髒活累活,但是他們在我國糧食生產及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無人可以替代。

中國糧食幾乎全部由農民生產。


我國農業種植歷史悠久,有數千年之久,在封建社會時期,我國一直都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在國家和社會中的地位雖然不高,但是任何人都不可以肆意踐踏他們。

因為國以民為本,而民以食為天,而食又以糧為基,掌握了糧食,社會就會更加穩定,人民也會更加富裕。而在中國,糧食生產自古以來都是農民所創造而來,即便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國超過百分之99的糧食都是由一家一戶的家庭聯產承包地中生產出來,我國每年超過6億噸糧食產量中,幾乎全部都是由農民種植而來!

所以說,事實和確切數據證明,中國的糧食供給,離不開農民!

近年來,農民種植收益卻並不高。


很多人或許應該還有印象,我國是從2004年開始,逐步取消農業稅,在此之前,農民還要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中的一部分來支援國家建設,自己卻需要常年吃不飽飯……

不過還好,自從農業稅取消到2015年這十年左右的時間,國內糧食價格有了明顯提高,農民種植收益也有所增加,但是這個場景最遲也就到2015年了,此後,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幕拉起,諸多糧食品種價格下跌,農民種植收益不去以前。

雖然這些年,國家也在出臺各項措施,比如增加農業補貼金額來保證農民種植收益,但是成效甚微,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得不遠離耕地,丟下農具,背井離鄉,進程務工。

農民不易,種糧更難!

我們國家的糧食供應和安全真的離不開那些可敬的農民兄弟。


鍾情三農


筆者以為,這個說法從目前我國的糧食供給狀況來看,說的並沒有錯,畢竟我國的糧食供給還是以小規模的散戶種植為主,正是這些農民為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農民如果不種田,城市人沒飯吃”這句話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國糧食供給以國產為主。


雖然這些年來一直有人埋怨說我國糧食進口量太大了,這一點筆者也不否認,甚至還有進口量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2017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達到了1.1億噸,創下了歷史新高,同樣也毫無意義的佔據了全球糧食進口第一的寶座。

但是,大家不要忽視了一點,這些都是在我國糧食產量高達6.1億噸以上,三大主糧玉米,稻穀和小麥基本可以實現自產自銷無需大量進口的前提下,要不然,以我國的人均糧食消費量,如果糧食自給率不能達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恐怕很多國家都要坐立不安了,因為中國人會在國際糧食貿易中和他們搶糧食。

我國糧食生產以農戶為基本單位!


雖然建國以來,特別是1978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國農業生產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糧食平均畝產和全國糧食產量一年一個臺階,但是我國農業生產整體比較落後的態勢依舊沒有改變。

家庭小規模經營,機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足等不足依舊明顯,所以,我國每年這麼多的糧食產量還是靠幾億的勞動人民用辛勤換來的,如果沒有他們,我國的糧食生產肯定沒有現在這麼穩定。

所以,我們都應該向廣大農民朋友致敬,如果沒有你們,城裡人或者真的要餓肚子。


糧油市場報


一種農民不種田誰來養活城裡人與工人不做工誰來讓人類享受現代化生活之類話,表面看好象有幾分道理,其本質十分偏頗。

現代社會已經不是茹毛飲血時代,也不是刀耕火種自種自收自享自樂時代,現代社會人類彼此分工與協作是互惠的。如果只認農民不種田城裡人活個屁,反過來說水火電站工人不發電農民用不上電,化肥廠工人不生產化肥農藥廠工人不生產農藥農民用什麼?水泵廠工人不生產水泵農民還去用腳頂著烈日踩水?收割機挖掘機拖拉機工人不生產農業機械,農民還去肩挑手割鋤頭築?如此等等,將任何分工都視為高其他工種者一等,應當是小農意識的泛濫,是錯誤的。

有形的互惠不談,無形的互惠更多。通過國家這一隻巨手,源源不斷將城裡人創造的物質的精種的財富施惠給農民,只有不知感恩者才忘記全社會對農村的支援。試看如下幾例:

第一歷朝歷代國家政權都對農民收稅,甚至稅賦很重,直到民國時代都是這樣的,為什麼?因為要支撐國家政權與軍隊守衛邊防。即使在美國也是對農業收稅的,但在中國全國農村免稅。這免稅的鉅款哪裡來的?全是城裡人創造的,也就是說城裡人為全國農民代交了稅,農民感恩了嗎?知足了嗎?

第二,國家每年都對農村鉅額投資,象江蘇每個村都有許多座建築精美的機械化排灌站,保證田地下雨不澇旱天不幹,過去燒香祈求神靈風調雨順,現在不用燒香就做到風調雨順。再之,過去鄉村道路下雨泥濘旱天崎嶇,現在至少我所在的蘇北建湖粕油平坦大道修到村,水泥道伸到戶,自來水到戶,互聯網到戶,現在正在搞天然氣到戶。請問這年年投入鉅款資金哪裡來?都是城裡人創造出來的,再通過政府手惠及每一位村民?農民知足嗎?

第三,國家支農惠農力度愈來愈大,扶貧開發國策世界矚目,農村貧困人口日益減少,但國家這些扶貧資金哪裡來?還是城裡人創造出來的,因為政府本身不產錢吧,農民知道嗎知足嗎?

第四國家不僅不收農民一分錢稅收,而且每年發給農民名目繁多的補貼,諸如糧食種植補貼,化肥農藥補貼,種子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如此等等。還有60歲每月80元,70歲100歲……90歲每月300元尊老金,鄉村殘疾人國家每年發六千到八千元生活費,如此等等,這些錢哪裡來的?還是城裡人創造出來的。

第五農村遇上大災大難,象汶川大地震,無論是國家撥款還是大量捐助,用於救人,用於糧食食品,用於建房,這些錢哪裡來的?還是城裡人創造出來的。

第六農民新農合系統建立,每個農民每年只交200元看一年病,大病住院可報銷百分之七八十,你以為區區200元治得了什麼病?不可能!國家給你報銷大頭了,錢哪裡來,還是城裡人創造出來。

也就是說,別說農民不種田城裡人怎麼活這種自以為是令人寒心的話。你有理由訴說城鄉差別,那是國家正在努力解決的事,但千萬不知感恩,千萬不要將一種職業分工凌駕於另一種職業頭上,這社會是互惠的社會。農民種田獲利不豐,不能完全怪罪國家更不能怪罪城裡人,只能怪罪導致生產成本高企的一家一戶小農生產方式與小農意識及其小農經濟形態,這才是農民收入不豐本質性原因。


東楚龍野虎


該如何看待“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的說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大多數人都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可以說是農民養活了中國13億人民。但是近年來隨著農民工的大量進城,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越來越少,甚至產生出“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的疑問,那麼對於這種疑問我們該怎麼看待呢?

1國家農業生產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糧食安全問題有充分的保障。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沒有糧食安全就不會有國家安全。因而糧食安全問題一定會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進而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勵農民種田,例如最近幾年國家一直實行的糧食直接補貼、種糧農民農資綜合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專項資金、農業保險政策、金融支農等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通過大力支持農業生產,激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使得農民願意樂意種糧從而保障糧食安全,就不會出現城市人無糧可食的問題。

2 農業生產發展方式不斷增多,農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糧食安全生產毋庸置疑。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業的經營方式,生產形式和經營主體日益多樣化,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科技化水平不斷在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和和生產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雖然隨著城鄉一體化的進程的不斷加快,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越來越少,但這絲毫不會影響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主體生產出的農副產品依然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食品的需求,因而根本就沒必要擔心因為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少了而擔心無糧可食。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前提和條件,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即使農民不種田沒必要擔心誰養活城市人,你覺得呢?


三農圈子


這個農民不種田,誰養城市人的說法,我個人認為是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說實話,農民不種田的話,可能人們的吃穿都會成為一個難題,只有農民種植了農田才會有人們的吃穿,就比如是水稻,有了水稻種植 才會有我們現在的大米的各種加工品的出現,有了小麥才會有各種小麥的種植及加工品,比如是麵粉,餅乾麵包,等等都是這樣的,還有我們的穿衣或者是防護工具,就屬於棉花試問如果沒有農民種植棉花我想,人們的穿著都是無法解決的,所以這個說法還是有點正確的,不過不是養不活城裡人,而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沒有基層的工作者就不會有更好的生活,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公司都是由各個職位的人組成的小到清潔工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是隻有領導,如果是隻有領導沒有小兵這個公司也是無法成立的,這就是和之前你問的如果農村人不種地,就無法養活成立人事一樣的,所以我們是要保護好和愛護我們的 基層工作者,有了他們才會有我們的幸福生活的產生,所以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勞動成果。


農醫生


【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這個說法,作為一個農村人的我來說,我認為有道理的一面,也有缺乏依據的一面,下面我來說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一:【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說法有道理

首先我國人口大國,單單農業人口的就佔據了一大半,不僅僅是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的耕地面積佔據了全世界耕地面積的7%,南方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北方主要是種植小麥為主,水稻是南方人每天不可缺少的食物,不管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每天都在使用大米熬粥煮飯,農村人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但是城裡人就要依靠從農村選購大米了。再者就是北方的小麥也是一樣,小麥可以製作成麵粉、麵包等等,這些也是他們每天比不可少的食物,當然他們也是不例外的,必須要從農民手中選購才能獲得原材料。不單單是這些,就連青菜大部分也是從農民手中選購得來的,由此可知,“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說法不一定有道理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耕田都是用水牛來犁地的,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現在在農村很少能看到水牛耕田的場景了,普遍都已經是機器化了。現在也是推廣土地承包制,基本上都是機器化了,所以也有很多農村人不在耕田種田了,都是把土地承包出去,在這種情況下,至少目前來說看不出因為一部分農民不種田了,而受到了影響。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鄉野小妹


在我之前回答一些問題的時候,下面經常會有些朋友回覆我一些諸如“我們農民都不種地,城市人怎麼辦”這樣的觀點,所以藉著這個問題,我也想簡單聊一聊我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這個說法確實是有它的道理在裡面,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我認為我們需要搞明白一個前提條件,農民為什麼不種田了?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答案可以分為兩個大類,第一,農民被迫放棄土地;第二,農民自願脫離土地。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因為國外市場的壓力,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農產品價格下跌等等原因,導致種田無法獲得能夠滿足農民日常需求的經濟收益,農民只能夠放棄種田而去從事別的行業來維持生計,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就已經不僅僅是農民種不種地的問題了,而是我國農業這個基礎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問題,導致的後果也不僅僅是如何養活城裡人,而是如何養活整個國家人口。因此,我個人更傾向於將這個情況理解為“農業如果落後,誰來養活中國”,為此我們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農業補貼政策,就旨在於提高農戶種植收益,維護其種糧積極性,目的就在於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農民因為外出務工,或者隨子女進城這類原因,自願脫離土地的話,那我覺得這種情況其實無可厚非,甚至從經濟學理論上來講,這種人口流動其實還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這部分人離開農村之後,如何合理再分配這些人留下的資源,達到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配置。

最後,從數據上看,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其實也是不斷降低的,這其實也代表了農業日後的一個發展方向,農村還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種地。未來大的發展方向是新農人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在土地集中連片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裝備提高效率,在提高農業收入的同時也能滿足越來越多城市人的消費需求。總結來說,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動和科技的進步,現在和未來的種地將越來越不同於以前的種地。


韓一軍


該如何看待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的說法?

這個說法很有普遍性。我曾經訪問過一些鄉村,的確是有許多農民已脫離農村,他們嚮往城市生活,根本就不種田了,對於誰來養活城裡人,我們聽聽農民自已是怎麼說的?

在丹江口老家,一個叫觀溝村的地方,生長著一棵300多年的皂角樹,可見這個村子歷史有多麼久遠,一些古村落的痕跡還依稀可見。可現在呢,村子荒廢,田地荒蕪,歷經滄桑的房屋已破敗不堪,到處一片荒涼。

整個村子裡只有一個80歲的陳姓老人和一隻陪伴的黃狗在村裡居住,看了真讓人心酸。據老人講,村裡人自所以都搬到城裡去住,就是因為種田不賺錢,到城裡打個工丶擺個攤都比種田強。吃糧怎麼辦?他說他揀點破爛種點菜賣了,掏錢買白。

我還走訪過一位宜城魏崗村的農民兄弟,他說:“他承包的三十畝土地,幸虧在年初轉包給別人了,今年小麥賣四毛一斤本都保不住。他說他和一幫弟兄在附近城鎮從事房屋維修,有做不完的活,掙點維修費比種田強的多"。

我瞬間驚呆了,不明白他種了這麼多年田地,怎麼突然間就退包了呢?是什麼緣故擋住了一個農民兄弟種田致富的門楣?

土地是農民的根,農民靠土地生存。農民幾千年來生生不息都靠的是土地。魏崗村這位農民兄弟,幾十年來就跟著父輩在這片土地上打拼和播種希望。他說:“不是我不想種地,而是種不起呀!農用化肥丶種子價格年年漲,土地承包費也漲到三百元一畝,請人插秧一畝田350元,唯有糧價不漲反降。我三十畝田種一年,不遇上天災,口吃黃土背朝天,一年難賺三萬元。”他說的眼睛都紅了。

糧食是農民的命。“你把土地都退了,吃糧咋辦哪?”我問。

“買糧吃啊,城裡人都是買糧生活,農村人也能買糧過日子。”他說的很自信,好像城鄉已沒有了差別。可是農民不種地,糧食從哪來呢?

“那沒了土地和農副產品,你還養豬嗎?”我接著問。他說:“那就不養豬了,想吃肉到街上割一塊,家裡養點雞就行了。我聽說大城市都買外國米,買美國肉吃,比我們國內生產的還便宜呢。”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已耳朵,一個農民他比我知道的都多。我還能說什麼!農民不種地,誰養活城市人的說法,從他們嘴裡講出來,比我們“紙上談兵”更能說明問題。

人生的迷惘永遠只是一種選擇,而土地的迷茫,卻是關乎著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農民不種田怎麼行呢,如果靠進口解決糧食供給,終久會出大問題。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要養活十幾億人民吃飯,其根本出路是發展農業,實現糧食自給,牢牢把糧食抓在手中,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用戶桃花盛開的地方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農業是國家的基石,動搖了農業也可謂是動搖了國本。在過去農業化社會中,國家一年的頭等大事便是農業,比如像皇帝祈禱封條雨水、修建水利等舉措。如今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對於農業的重視程度也弱化了,似乎農業沒那麼重要了,但是如果沒有了農業,也肯定談不上城市的發展問題。

然而如今的社會來說,對於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的問題似乎有些變化,農民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而城市人也不見得就不會去種地,因此也就出現了城市人同農民搶飯碗的局面。

而今國家倡導土地流轉以及職業化農業,而這些新型職業化農民便是在鼓勵農民將土地流轉起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將土地集中起來形成規模化,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這些農民來說,同傳統的農民來說有著較為本質的區別。

首先農民素質方面,新型職業化農民的素質普遍較高,大多接受了高等文化教育,可以說完全不輸於城市人的科學素養,能夠以前沿的知識和技術武裝自己,從而實踐應用與農業當中。

其次,新型職業農民與傳統意義的農民屬性不同。新型職業農民的含義是將農民變為職業,如同城裡人一般將自己的某項工作作為職業,而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只是依靠農業賺取支撐自己養家餬口的任務,箇中帶了許多的無奈。而這種所謂的新型職業農民應該說和城市人沒有什麼區別,即便是居住的環境差別也並不大。甚至不少新型職業農民在城市中也有房子。

從以上兩點來看的話,未來的土地誰在耕種呢?也就是這些新型職業農民,可以說他們是城市人,當然也可以說他們是農村人;然而絕非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而傳統的農民做什麼呢?

根據現有的規劃來看,消滅傳統農民,農業實現現代化、近似於工業化,這是潮流趨勢。城鄉一體化,農村向城鎮轉移,打破城鄉差距!這也是今後的方向,也就是說今年的農民逐步會過上城市人的生活。

到那一天,誰還會再計較農民不種糧,誰養活城市人的看法呢?因為那是全國幾乎已經看不到所謂的農民了,有的只是農場主!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咋一看貌似還真有理。我曾經也覺得這種說法無懈可擊,現在卻覺得說出這話的,只能說明這肯定是個沒文化的普通農民。要是沒有這麼多農業人口無法安置,中國早就可以全國普及機械化農業了。工業的發展使“農民”在“農業”中的重要性越來越下降,今天的“農民”僅僅只是“農業”的其中一環而已

現如今是科技的時代,農業也是很依賴科技的。比如水利、化肥、農藥、農機、優良種子的研發和培育,優良品種的研發和培育等諸如此類的。都足以說明“科技”在糧食生產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而“農民”在糧食生產中起到的作用卻越來越小。在工業時代,如果農民還在認為“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那麼農民就把自己的重要性誇大了。

覺得沒有農民城裡人會餓死的話,只出現在六七十年代的農村,那時候工人的孩子和農民的孩子在一起上學。經常爭論的話題如下:“沒有我爸媽種田,你們飯都沒得吃!”“沒有我爸媽織布,你們衣服都沒得穿!”關於誰更重要的問題,天天都有人爭論,站了隊伍之後的爭論更加激烈。

在我看來,說出這句話的人更多的是一種抱怨和無奈。中國的農民,絕大部分是靠種地來養家餬口,而只有一部分人把種地當做他們的事業,來發家致富的。

他們被種種原因被困在農村與土地捆綁在一起。不代表他們不渴望離開農村離開大山和黃土地,不得不承認,在農村人的眼中,種地是他們所認為最低等的工作,教育孩子都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你就跟黃土作伴吧。所以他們羨慕城市生活的人可以不種地生活還能過得很精彩。

#愛農業,愛探討,謝謝大家關注新農大視野共話三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