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砀山“燕喜台”的传说!

砀山县有个很有名的“燕喜台”。

关于砀山“燕喜台”的传说!

所县志载,燕喜台在下邑古城东一里许(今县城东三里许)。

三面环水,台上有亭,即燕喜亭;台下有池,名华池。

唐诗人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施此,

并写下《秋夜与刘砀山泛舟燕喜亭池》

诗曰:

明宰试船楫,张灯宴华池。

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

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

因而名重。

此台为汉代梁孝王刘武所筑,本名鹿园,唐时始更今名。

台名典出《诗经·鲁颂》“鲁侯燕喜”句,

自唐代以后屡废屡修,最后一次修于“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后圮于水患。

“秋池邀月”与“词宗雅兴”,即指台下华池与此台,列旧时县八景之二。

“秋池邀月”,亦作“华池邀月”。

“燕喜台”原有传为李白书写,实为宋代真州知府李釜所书,政和三年(1113年)刻石“燕喜台”三字碑。此碑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出土,楷书直刻,高五尺余,宽近二尺半。

1986年移建县城南河塘中,筑台建亭,名悉依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