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解讀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原創)

宋詞解讀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原創)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山東濟南人,出生於1140年,也就是“靖康之恥”後的第13年,此時的山東早已淪為金國的領土了。金人滅亡北宋之後,並沒有直接對漢人進行統治,而是扶植了兩個偽政權,一個是張邦昌為首的“偽楚”,另一個是劉豫為首的“偽齊”,“偽楚”政權很快滅亡,但“偽齊”卻政權真正為金人統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不但鎮壓百姓反抗,而且還不斷抵抗南宋的北伐,“偽齊”的存在使得金人的政權得到了鞏固,於是1153年,金朝在燕京(今天的北京)建立了都城,加強了對中原的統治,北方的漢族人不得不面臨金人和漢族叛徒官員的雙重剝削與壓迫。到了1162年,辛棄疾22歲時候,北方漢人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辛棄疾組織了50多人的起義軍,襲擊金軍大營,併成功擒獲叛徒張安國,率軍南歸到大宋的懷抱,此時的辛棄疾名聲大噪,堪稱“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辛棄疾南歸後,立馬提出很多北伐主張,最著名的就是《美芹十論》,既有軍事策略,也有政治主張,還有發展經濟之藍圖,但皇帝要的不是《美芹十論》,而是“暖風燻得遊人醉”,皇帝要的不是奮發圖強、北定中原,而是安享富貴平靜。於是,辛棄疾感到孤獨、落寞,尋尋覓覓中,找一個超塵脫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影子,這是一個精神寄託。

眾所周知,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非常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雖然北宋末年的金兵南下破壞了中原文明,但富庶的江南卻是免於了戰火,到了南宋時期,中國的經濟中心更是完成了南移,臨安成為當時最繁華、最富庶的都市。在宋朝也取消了“夜禁”,各種娛樂場所、小吃等通宵達旦的營業。本詞所處的背景是“元夕”就是元宵節,南宋臨安府的元宵節慶,每年早早地就拉開了序幕,時序才進入冬季,街市上已開始銷售各種漂亮的花燈,出現了“燈市”,元宵節那天市民都爭先放燈,熱鬧而又喜慶。這就不難理解“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了,元宵節的花燈競相飛起,東風吹過,如同千樹開花,然後如流星般飄落,天地一片通明。其實,元宵節放花燈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南宋時期,國勢日微,朝廷無法在軍事上取得突破,也只有在精神上尋找慰藉,把放花燈的習俗發揚光大,祈求上天的保護,也是一種很好的“精神勝利法”。在熱鬧、繁華的節日氣氛下,貴族出場了“寶馬雕車香滿路。”貴族的出場就是與眾不同,豪華的馬車駛過,一路飄香。南宋的皇家貴族、士大夫、官員等都非常樂於享受屈膝求和帶來的短暫和平。1141年,南宋與金國於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南宋放棄黃淮地區,並割讓之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南宋向金國稱臣,每年向金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這樣的議和也只是換來了20年的和平,從1162年開始,金軍又開始南下,宋金又開啟戰爭模式,兩年後,宋金再次達成“隆興和議”,南宋繼續納貢,兩國疆域不變,金宋為“叔侄”關係,南宋為“侄”,金國為“叔”。本詞作於1175年左右,看得出來,貴族們已經非常享受“隆興和議”帶來的和平“紅利”了,做“侄子”也要做快樂的“侄子”。那麼官民同樂的場景也會逐漸達到高潮,你看“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婉轉的音樂隨風徐來,非常動聽,月亮如同玉壺在天空轉動,魚龍形的花燈飄舞,人們一夜狂歡。這樣的狂歡,辛棄疾顯然是非常厭惡的,這是粉飾太平、苟且偷安,完全沒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朝廷也完全沒有看到此時的金國已經並非不可戰勝:金國入主中原以後,他們建立的政權完全是仿效大宋的制度,也是在重用漢臣,金人在文化上也逐漸漢化,金人逐漸也變得儒雅、斯文,軍隊戰鬥力也被消磨,他們的各級官員也是貪腐成風,加上多年的宋金戰爭,整個金國其實也是非常虛弱的。依照辛棄疾的建議,要堅決進行北伐,但皇帝並不喜歡什麼《美芹十論》,而是把他派到地方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官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此時的辛棄疾越是看到虛無的繁華,越是感到孤獨……。

宋詞解讀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原創)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年輕女子是不能隨意出門拋頭露面的,唯有元宵節時能出門娛樂。女孩子們在今天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猜字謎、放花燈,未婚男青年們更不會錯過每年一次的相親機會,熱鬧的節日氣氛下,往往也會成為男女幽會的幸福港灣。“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女孩們戴著漂亮的頭飾,穿著漂亮的衣服,面帶微笑,散發著粉質的香味、身態輕盈的步走。蛾兒、雪柳是女孩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黃金縷是漂亮的衣服,這就是女孩們在元宵節盛裝出行的樣子。相傳,北宋宰相王安石因元宵節成就了一樁美好姻緣。王安石赴京趕考,恰逢元宵節,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徵聯招親。上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 ”王安石對出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被招為乘龍快婿。辛棄疾也知道這是青年男女的狂歡之節,面對這麼多的漂亮女孩,這些花花綠綠,這些五彩繽紛,他喜歡的不是這些,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的那一個,在眾人裡千百次的尋找,但找不到。在辛棄疾的眼裡,這些女孩都是隨波逐流的,她們喜歡浮華的熱鬧,樂於享受這卑躬屈膝的和平。努力找尋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時候,夜深了,燈火暗淡了,猛的一回頭,那個超塵脫俗的女孩終於出現了,就站在燈火或暗或明的地方。也許這個女孩一直都存在,一直都站在僻靜的地方,一直都默默的看著熱鬧的人群,甘於寂寞,遠離浮華。寫到這裡,我們應該完全能領會詞人的內心世界了,他也許真的看到了一個漂亮、脫俗、清高的女孩,但更可能的是,這不過是一個影子,是一個精神寄託,是自己的化身,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又不肯與苟安者同流合汙的自我寫照。

宋詞解讀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原創)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大讚“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說是達到了人身最高的第三境界——頓悟,用王國維的話說就是:“經過多次周折、多年磨練之後,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領悟。這就達致了最後的成功。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是厚積薄發、功到自然成。” 這樣理解,這首詞的積極意義就被無限放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