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最近,朋友圈被一则性侵事件刷屏了。

原因是一名女生写了一篇文章《章文,停止你的侵害!!!》举报知名媒体人章文强奸。

不仅被强奸还受到威胁“我认识无数圈内人,你摆脱不了我”、“我上过100多个女生”、“如果因为你,导致我儿子不能出国读书,我会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

这真的是密友见过年度最嚣张的罪犯了。

紧接着知名作家蒋方舟和知名媒体人易小荷也站出来,称自己曾被章文骚扰过。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本来这么多女性勇敢的站出来与罪犯抗争,应该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但没想到却是更多的伤害。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好像每一次女性被骚扰、被性侵后都会有这样的言论出现,他们不去指责罪犯,反而跑过来喷受害者“他不骚扰别人,为什么偏偏骚扰你?”“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叫你穿的那么暴露,活该被性侵”等等。

这帮人和强奸犯有什么区别,他们对受害者所带来的伤害甚至比强奸犯还要严重,这也是导致众多女性被伤害后不敢发声的主要原因。而密友要告诉他们的就是,强奸和穿着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2018年1月8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览,主题是“What were you wearing?”(被性侵时你都穿着什么)。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结果发现,受害者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我们日常中最最普通的服裝:运动服、裙子、牛仔裤...

现在还要说被性侵是因为穿着暴露吗?

骚扰和性侵会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被骚扰也根本就不是她们的错,所以请那些键盘侠们收收自己指尖的泡沫,停止对她们的二次伤害。

不去指责罪犯反而把责任推到受害者身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受害者有罪论”

社会心理学家Melvin Lerner提出,正常人在生活中都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但常常会遇到身边的人或新闻上的人遭受各种各样的不幸。于是有的人为了避免内心陷入恐慌,便把这些人遭受不幸的原因,归结为他们做了什么错事。

这样就可以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只要我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就不会遭到这种不幸。

27日广西南宁一名男子找小女孩问路后从旁边的小卖部买饮料表示感谢,小女孩姑姑见孩子和陌生男子在一起以为是人贩子便大声呼救。而不明真相的群众听说是人贩子就不分青红皂白对男子及亲属进行殴打,事后警察证明这两人并非人贩子。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但紧接着微博上引起热议,部分网友言论和“女孩被性侵是因为穿得少

”简直如出一辙。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谁叫你找小孩子问路?活该被打!”这种流氓言论,用受害者有罪论的心理翻译过来就是“只要我下次不找小孩问路,就不会被打”。虽然这种假设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事情的部分原因,但倾向于谴责受害者的言论无疑会对她们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在韩国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电影《素媛》中,8岁的小女孩素媛被严重性侵时穿的也不过是最普通最普通的衣服,她没有拒绝一个叔叔下雨天跟她一起打伞的请求,但这不是她的过错。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可令人难过的是,所有的媒体和舆论都在疯狂的宣传这件事,都在指责这个小小的姑娘“如果你不给他撑伞,就不会发生这种事。”这些疯狂的记者和言论令素媛对这个世界再一次失去希望。

她在接受心理治疗时说,“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所以就给他撑了。但大家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

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受害者有罪论这种心理只会令她们在受到侵犯之后再一次受到更为残忍的伤害,这岂不是很荒谬吗?

我们应该呼吁更多的人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在本来就布满伤痕的心口上再捅一刀,我们应该指责、控诉的是那些罄竹难书的禽兽。

密友呼吁假如你曾经被欺负,向别人请求帮助却收到这样的回复“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请记住,这不是你的错!

受害者有罪论只会进一步的伤害那些被伤害过的人,它是施暴者的帮凶,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荒谬的观念,应该想办法给予受害者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因此心灵密友在这里告诉大家,如果你曾受到骚扰、侵犯,如果你害怕告诉父母,你害怕朋友家人的不理解,你不知道怎么办时?可以在心灵密友上以

匿名的方式告诉心理咨询师,她们会在一个小时以内帮助你,免费给你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