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英專欄:遠山的呼喚——南太行穿越記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遠山的呼喚——南太行穿越記

2015.4.30日至5月5日,隨青海遠山戶外群穿越南太行。我們一行14人30號下午4點從青海坐火車出發,5月1日上午9點到達河南新鄉,與接站的嚮導虎子和江西過來等候的落星匯合,開始了此生永遠難忘的南太行穿越之旅。

第一篇 走過的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此次南太行之行,全部來回行程近3000公里。除掉兩天坐火車的部分,真正我們用腳走過的路,三天半近百公里,平均每天都在20公里左右。五月一號,到達新鄉輝縣後,顧不上洗去火車上一路顛簸的辛苦,簡單吃過午飯,下午一點進山,開始了我們的穿越之旅。剛開始經過一個村莊,土路兩旁是蔥鬱的樹木,雪白的槐花開滿了山溝溝,有老鄉在用鉤子釆集槐花,想必肯定是用來做美食的,那種芳香,真是沁入心脾。通往山溝裡面的路,逐漸跋高。天氣很悶熱,上山也開始了。山路十八彎,彎彎陡而險,多半是石山石板路,除了要用力,而且更是要小心,上到半山腰,有雨點輕輕落下。剛好大家也走熱了,汗水夾著雨水的感覺真好,清爽極了。轉眼之間,我們已經上到山頂,深入到密林中了。這是一條只能一個人通過的林間小路,幽幽靜靜的,腳底下秋天落下的樹葉沙沙作響,眼睛裡滿是綠色的樹。路靠林子的邊上,右邊除了有將近一至三五米的樹木屏障,底下是深不可測的萬丈深淵,遠處是溝壑絕壁中不同的風景。一是因為趕路,顧不上多看,二是因為害怕,不敢多看。幸虧虎子在最前面帶路,我們才敢跟著他的腳步前行。誰知雨開始慢慢變大,繼而轉成中雨。大家開始陸續穿上雨披,五顏六色的倒也成了一種別樣的太行風景。這樣的路根本不容許停留,大家像急行軍一樣的在林中穿越,鞋子開始進水了,褲腿也全溼透了,加上在林中行走必須彎腰弓背,樹上的雨水也從頭上淋下,大家只管依次跟著走,枝條不經意間就會打在臉上,掛在衣服上。稍不小心,就會一頭碰到樹樁子上,悶棍打了一樣,暈!不能休息,也不敢休息,大雨中我們的衣服全溼透了,鞋子裡面也灌滿了水,幾個人的雨披被枝條掛成了酷派丐幫衫。天越來越暗,再不快走真是危險,原來這個林子是在峭壁上形成的呀!就在這樣的路上,經過七個多小時的努力,我們終於見到了昏黃的燈光,到達了峰迴路轉的目的地八里溝景區。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第一天的路,真是:初晴天熱槐花香,土路漸上山崖口,不斷跋高石板路,轉眼又進林間道,小雨漸漸轉中雨,浸透衣衫不歇腳,萬丈深淵峰頂走,初戰告捷苦也樂。

再說第二天爬過的泥濘陡坡路。早上6點起床,洗臉吃飯,多數人穿上雖然烤過但依然溼著的鞋子,7點準時出發。由於下了半天一夜的大雨,山中的空氣格外清新,霧氣騰騰中鳥語花香。行走在人間仙境一樣的路上,真是飄飄然然的愜意和美好。可是這樣的路並不長,隨之而來的是又要跋高了!還是緣於下過雨,山坡上的泥濘溼滑可想而知了。虎子為了給大家打氣,說這樣的路最多200米,坡度30度。大家開始往上爬,我的天啊!這哪裡是路,這明明就沒有路,但沒有路也得爬呀!大家手腳並用,登山杖支撐,在互相的幫扶和鼓勵中,還是比較順利地爬到了山頂,完成了上午從河南境內的八里溝景區到蓮花溝景區的穿越,午飯後稍時休整又啟程,穿山越嶺過峭壁,打著手電筒通過一條長2.5公里的大山隧道,硬是從河南走到了山西境內的王莽嶺景區,全天行程24公里。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第二天的路,真是:雨過天晴風光好,霧起山底上雲霄,泥濘路滑毅力強,翻山越嶺穿兩省,風景這邊獨好。

接著說第三天走過的路,用開滿鮮花也陡峭懸崖比喻較為貼切。早5點起床,6點出發,中午12點準時到達王莽嶺頂峰。下午從山頂下到營盤村目的地是4點半,全天行程23公里,走了將近11個小時。這條路剛開始也是平緩再逐漸跋高,翻山越嶺過天險,難度不是很大但強度很大。全程翻了好幾座大山,最讓人難以忘記的是一段持續上坡後過的一線天石頭路,那可真是爬的有點艱難哦。不過稍微休息後繼續前行的路,讓人真的心情大好。沿途滿山遍野的連翹花開的如火如荼,醉人身心。行走在這樣的路上,再累也感覺特別舒暢。繞過幾座山再往上爬,我的天啊!真是山外有山,好神奇的山洞和洞那邊的風景。記得老鷹哥當時興奮的指著洞的那邊大聲喊道:“看,遠山,那裡是我們的遠山!”就是在這樣的美好和興奮中,我們圓滿完成了全天的穿越任務。友友們說:“這條驢道真好!”

第三天的路,真是:峰迴路轉鮮花開,自然神奇把山開,沿途美景看不夠,翻山越嶺苦也甜。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第四天走過的路,全長24公里。我們早8點從營盤村崑山隧道出發,經萬仙山景區丹風溝,再到南坪又到郭亮村。依然是下山再上山,繞山又轉山,不知不覺中又從山西轉回河南。最難以忘懷的,是我們都好興奮地第一次雙腳踏上了世界公路史上最讓人不可思議又充滿敬畏的錫崖溝掛壁公路,這是一條兩代人歷經30年用人工開鑿出的7.5公里的希望之路。走在這條路上,讓人心生無限的感慨。由於時間不容許,匆匆留影后我們從第七個洞口翻過下山,幾乎垂直的碎石路真是難走極了,稍不留神,就會直接滾下落差將近1000米的山下。突然間讓我想起了曹操“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的感慨。友友們像穿山的精靈,輕巧而小心的下到了山底。丹風溝景區的路可真是好走極了,但出了景區依然是再上山又繞山,徒步穿越走進了著名的郭亮村。這裡的掛壁公路更長更壯觀,路的對面是溝壑絕壁之上的崖上人家,在綠樹紅花的映襯下,顯得宏麗壯觀。短暫的休整後,我們又經郭亮村再下山,穿過長滿山楂樹,開滿白玉般山楂花的兩個自然村到達山下的公路,又走了將近四公里的柏油路,到達目的地乘車前往鄭州火車站。

第四天的路,真是:腳始錫崖掛壁路,謹慎巧下垂直道,碎石叢中精靈走,丹風溝裡休閒遊,翻山越嶺到郭亮,山楂花開累全消,穿越成功當點贊,太行之行美悠悠。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第二篇 看過的風景

記得多年前,我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過南太行專版介紹,其中的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那就是“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也就從那時候起,對太行山的嚮往之情根植於心間,成了一個美好的願望,總是期盼著能親眼目睹太行之神奇。也就是在去年,本來已經定好了要去的太行之行因為一件特殊的事情而在遺憾中取消,從而更加堅定了今年一定要去太行山的信念。當好朋友問我五一能否去郭亮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只是遺憾親愛的小妹若夢因為摔傷而沒能一起同行,要是她去了,我們倆一定會在走過的路上留下數不清的悄悄話,也會把所有會唱或不會唱的歌兒,高唱給太行。

巍巍太行山,逶迤八百里。橫臥於河北、山西和河南之間,南太行位於河南省境內,猶以新鄉最具代表性。這次我們有幸參加穿越,所以才能在河南和山西兩省間的太行山上健步行走,既鍛鍊了身體,又磨練了意志,而且還用最捷徑的辦法,欣賞到了南太行最精髓的風景。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八里溝風景區,位於太行山南麓的深山區,我們在景區內外穿越,劍峰千仞的大山,溝壑深淵,奇幽雄險,懸崖峭壁中瀑布飛傾,凌虛而下,咆哮如雷的聲音在叢林高山中迴盪,氣勢磅礴,恢宏多姿。又見清泉石上流,潺潺妙似琴音。山上山下林木蔥鬱,花草繁茂。八里溝不愧是“太行之魂”,雄險奇幽,峻秀獨佔鰲頭。

這次南太行之行,讓我真正感知了南太行的美,這種美,不僅是因為太行山的雄險峻拔,深邃高遠,也不僅是因為太行山的植被茂盛,草鮮花豔,更多的,而是因為南太行的水。真的,與北太行和西太行相比,南太行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水資源相當豐富。我們凡是走過的路上,隨處可見溪流潺潺,瀑布清泉。穿越的旅途,因為有水而倍感溫婉。難怪南太行也稱為王母山和女媧山,這其中的含義,肯定是因為有豐富的水而得名。在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和懸崖峭壁中,水是生命的象徵。正是因為有山有水,山水相依,才使南太行雄秀兼具,靈動生機。我也才真正理解了《中國地理》上的介紹,太行山,真是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水,是南太行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資源。

掛壁公路,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蹟。這次南太行之行,我們有幸走進崑山隧道,感知人定勝天的力量,更感知窮則思變的哲理。在落差近千米的深谷岩石上,峭壁環列,地勢險惡。由於天險阻擋,與世隔絕的兩代山裡人經過30年的純人工開鑿,硬是開通了一條長7.5公里的掛壁公路。這是一條開在懸崖峭壁裡面的公路,從外面看,只能見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崖洞,它主要起通風和透光的作用。走進裡面,是一條足夠車輛通過的公路。至今,這條路依然在使用。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郭亮村的掛壁公路規模更大,里程也更長些。整個公路還是開鑿在溝壑峭壁中,參觀的人很多,車輛經過也很頻繁。這個村裡的人,肯定永遠感謝當時的19名勇士,是他們敢於向大山宣戰和不甘封閉的精神,才築就了今天的郭亮村。郭亮村,因為掛壁公路而揚名天下,郭亮村的旅遊業,更是因為掛壁公路而蓬勃發展,前程似錦。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崖上人家和那些如世外桃源似的小村莊,也是讓人留戀的好地方。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為南太行地區溝壑縱橫,山高谷深,大起大落的斷層,凸陷落差的不同,形成了南太行獨特的民居風情。大山的阻隔,極大的影響了人們與外界的聯繫,同時卻又造就了一個又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莊。凡是我們路過和住過的村子,除了郭亮村在山上,其他大都在山谷裡。無論是河南或山西,民風都很淳樸。村子裡田畦青翠,沔橋流水,自然風光秀麗。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旅遊業的發展,這裡的農家條件都很好。普遍能見到二至三層的小洋樓,太陽能熱水供應充足,洗漱和住宿及吃飯都讓我們非常滿意。每天穿越的疲憊和勞累,只要到了居住的人家,洗漱休息了就能得到比較充分的調節。村子裡面空氣清新,氧氣充足。早上,農家院裡公雞的打鳴聲穿透山崖迴響耳旁,嘩嘩啦啦的流水和吱吱喳喳的鳥叫聲,讓人感覺愉悅而舒暢。尤其是晚上下過雨以後的清晨,整個村子彷彿隱藏在霧氣騰騰的仙境內。還有那些開滿了槐花梨花、棗花桃花山楂花的樹,把芬芳隨意播撒。如果不是因為時間限制,在這裡生活一段時間,那可是再美不過的事了。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山野和村莊。我們走過的路上。各種各樣的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是第一次見到。要不是我們走的緊張,真該靜下心來好好聽聽花的聲音,看看花的綻放和凋零。此時,我在想,如果秋天再去南太行的話,肯定是碩果累累的。尤其是那滿山遍野的山楂樹,開滿了白白的花,那樣的繁密,到了秋天,會有多少紅紅的山楂掛在枝頭呢?那該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和感受呀!還有通往王莽嶺的路上,那些怒放的連翹花,真是滿山金黃,多的讓人感到震撼。高高的槐樹和泡桐樹,你們枝頭的花兒凋謝了嗎?

哦,突然間想起了那隻可愛的蝸牛,你現在爬到哪裡了呀?你可知道,此時此刻我是大大的想你了也!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第三篇 遇到的人

此次南太行之行,真該感謝青海遠山戶外的群主夏都神韻,是他的精心策劃和組織,讓我們在一週的時間裡,度過了穿越南太行最美的時光。他責任心很強,一路上大大小小的事總是能想到,也處理的很好。最讓人感動和難忘的,是第一天淋成落湯雞後,他顧不上自己換掉溼淋淋的衣服,就協調老闆生起炭火盆,把大家脫下來的鞋子一雙雙都拿去烤,當有人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都凌晨二點多了,他依然在院子裡的涼棚下,不顧下著大雨的寒冷,還在給大家烤鞋。這樣的人,誰還不信任呢?

南太行穿越,我們沒有走一步冤枉路,可以說用最省時省力省錢的方式,完成了一次終身難忘的行走。真該感謝我們的河南向導太行虎子,是這個出生於86年的小夥子,帶著我們翻山越嶺,跋高下低,穿林涉水,住的好也吃的好。一切,緣於他對南太行的熱愛,更緣於他對這份事業的執著。他高高的個子,長長的腿,大大的腳,機靈而可愛。由於長期行走在南太行,對穿越線路特別熟悉。他永遠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並不斷用報話機提醒後面的人該注意什麼。有個這樣的嚮導,真是我們的好福氣。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我們這個小小的團隊,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南太行穿越而走到了一起。大家從不熟悉到逐漸熟悉,互相包容又互相理解,互相鼓勵又互相關心,是行走,讓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老鷹哥,年齡最大,個子最高,揹負最重。但是他從沒有拉下一步,即使腳磨爛了,依然堅持一瘸一拐地走完每一段路。他,不愧是當過特種兵的人!還有招財,挑掉腳上的泡,扭扭捏捏但很快樂的行走,還要操心大家的吃住辦票等等,也很棒!簡單的姐夫北方的狼和姐姐雪靈芝,夫唱婦隨穿越南太行,成為風景中的風景,很美!他的好同學苦苦菜,原來還是我一個村子裡的老鄉,真是有緣千里才相識啊!快樂的拉拉和太陽,是我們女同胞中始終走在最前面的人,真的好佩服她們!笑珍珠和秋楓一葉,和我同在一個城市工作,不是因為這次行走,我們還根本不熟悉。是南太行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增進了我們的瞭解,原來,我們離得是這樣的近啊!木子和狼,我們一起走過了多少戶外,恐怕誰也說不準。這一次,相信我們都更加沉澱了一份厚重的行走記憶,我們可要堅持承諾,一直一起走啊!還有風和江西落星,你們雖然不拘言笑,但那份行走的堅定和快樂,始終洋溢在你們的臉上,認識你們真好!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第四篇 感動花絮

穿越的路上,讓人感動的事很多。每每想起南太行,點點滴滴的往事彷彿還發生在昨天。最最溫暖難忘的,是第一天的雨披和夏都烤鞋。此時,我還在想,如果沒有我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在臨走前送給我的雨披,我會怎麼樣?我也在想,如果沒有夏都生火烤鞋的辛苦,我們十幾個人第二天早上怎麼再穿上灌滿了水的鞋?如果苦苦菜不硬是把他的登山杖給我,我是否能走的那樣輕鬆?而他,卻自制了一雙樹枝柺杖,堅持走完了他的第一次戶外徒步,難度和強度都很大的南太行穿越!許多友友們腳上起了泡,可誰都沒有說一聲疼,挑開後伴著滲出的血水走路。可想而知,如果沒有一種執著和信念,還能勝利穿越南太行嗎?忘不了在山的那頭丟下相機的情景,當我想起來時,二公里半的山洞大家都差不多已經走出來了,風二話沒說又折回去取,走了一半碰到折回去給鷹哥取手套的夏都,他又折回去找我的相機。在這個從河南穿到山西的山洞裡,黑呼呼、冷颼颼,讓風和夏都跑了兩個來回,感動啊!還有在穿越的路上,沿途驢友們留下的路標,讓人有一份別樣的溫暖。難怪我們遇到了不下於10個以上穿越的驢友隊伍,有了路標的穿越,多了一份安全和保障,真好!我又想起了江西小夥子落星,沒有多餘的話,有的,只是雪中送炭的鼓勵和幫助。永遠忘不了他一直等在鄭州火車站送我們進站的情景,其實他真該早點找賓館去休息,因為第二天他還要返回江西。凌晨二點啊!真是個有情有義的好小夥!

太多的感動,伴隨著我們一起穿越的路。感恩南太行,感恩緣分,感恩遠山。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瀑布

太行懸崖,青山蔥鬱滿。

飛流直下,峽谷雷回鳴。

凌虛奔騰,磅礴好氣勢。

溪水

南太行山,溝壑斷壁間

綠水潺潺如錦絲,曼妙仙子落池

纖巧嬌媚秀柔,山彎娟花銀閃

珠落玉盤妙音,長袖綠蘿舒展

掛壁公路

鑿巖穿山,貼身絕壁安

風洞透光極目遠,千姿畫簾高卷

南太行穿越

五月花開醉人間

太行美景邀遠山

風雨無阻巧穿越

苦樂酸甜銘心田

有緣千里來相會

期盼行走再續篇

2015.5.13日凌晨3時完稿於貴州

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朱翠英专栏:远山的呼唤——南太行穿越记

朱翠英,1963年12月生,也許骨子裡就喜歡文學,內心常常做著這樣那樣的文學夢。陰差陽錯的別無選擇,幾十年前與數字結緣,一直從事經濟工作。崇尚忙碌,閒暇之餘,喜歡旅行,喜歡以書茶和文字為伴,現供職於平安區政協。

===============================

青海在線文化傳媒出品。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青海讀書》公眾號面向廣大網友徵稿,歡迎廣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說、詩歌、書評、新書推薦均可。文責自負,自己校對。投稿時請發作者簡介和需要配圖的照片。郵箱:[email protected],讀書QQ群:371156841

文化顧問/王文瀘

執行主編/劉志強

法律顧問/王延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