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收購Groupon,意在抗衡美團?

近日,據美國媒體Recode報道,美國網站 Groupon正尋求被收購,雖尚未公佈確切對象,但媒體大眾均猜測潛在買家便是阿里巴巴集團。

首先,我們來了解Groupon公司是何來頭。

阿里巴巴收購Groupon,意在抗衡美團?

Groupon其實就是一個團購網站,成立於2008年11月,主要以美國和歐洲作為銷售地點,可以說是在線團購的鼻祖了。

而它的獨特之處在於:

1、 整個首頁每天只推一款商品,網友無須手動挑選,剩下大量瀏覽、比價的時間。

2、 是一種多方共贏(消費者、商家)的電子商務和線下消費的模式。大家各取所需,使資源分配最大程度優化。

3、 傳統網站的商品折扣較少,而新型團購網站的最大可達2、3折。

同作為團購網站,Groupon和美團有什麼不同?

答:二者的經營目標和策略均不相同。

這麼說吧,Groupon更像一家互聯網公司,採用的線路為:融錢→擴張規模→拿數據再融錢→再擴張規模→最終上市大把撈錢。

也就是說,Groupon的初衷便是衝著上市去的,公司能否持續盈利,它並不考慮

阿里巴巴收購Groupon,意在抗衡美團?

從上圖可看出,Groupon自成立以來,公司業績常年處於鉅額虧損狀態。

阿里巴巴收購Groupon,意在抗衡美團?

Groupon美股走勢圖(月線)

如此糟糕的基本面,反映到股票上也就不言而喻了。自11年上市美股以來,Groupon股價處於持續下跌走勢,儘管Groupon正在推動數字化轉型,並吸引更多品牌、小商家入駐其平臺,但當前價格已跌至最高價的1/6不到。

阿里巴巴收購Groupon,意在抗衡美團?

而美團更像一家傳統企業,最初就是衝著盈利去的,非常重視團購模式的經營。在成立初期,為降低經營成本,美團放棄了線下廣告、明星代言,城市增開數量、速度也遠低於同行對手。在熬過"千團大戰"式的惡性競爭後,盈利才遲遲到來。

那作為國內團購創業浪潮中的倖存者,美團去年曾表態不急於上市,而最近為何迅速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呢?我想,這大概率和之前併購摩拜有很大關係,持續燒錢必定也需要輸血來續命吧。

阿里巴巴為什麼要收購Groupon?

其實早在2016年2月,阿里巴巴便有買過5.6%總股本的Groupon股份。雖然當時股價僅3元不到,不可否認具有廉價吸引力。但阿里巴巴敢大舉買入,必定也是挖掘到Groupon不同尋常的內在價值性。

記得馬雲曾在2017年的IT領袖峰會說過:"電子商務在未來五年內依舊高速增長,但十年以後,純電商會很艱難,線下零售也會很艱難。所以新零售實際上要把線上、線下整合一起思考,以後的零售不是思考學會怎麼賣東西,而是學會如何服務好客戶。"

對此,筆者是這麼理解的。

團購屬於階段性促銷,用戶主要看重其價格優惠,一旦折扣吸引力不再滿足客戶需求,便會造成客戶不斷流失,也就是說傳統團購是一種非持續性的商業模式。

而阿里巴巴收購Groupon,意在將該公司原有模式轉型為O2O模式。O2O的優勢在於能長期致力於為商家提供展示和營銷的平臺,更加註重用戶粘性,客流量也會更加穩定。通過有效整合線下資源,讓線下資源的價值通過互聯網全面發揮出來,這邊是O2O的核心所在。

同時,雖然在中國,馬雲、阿里巴巴無人不知,但在國外市場還尚未建立足夠的品牌聲譽。因此阿里巴巴希望藉助Groupon的口碑、資源、市場份額,來拓寬阿里巴巴在北美的業務,打開北美市場,儘早實現全球化佈局。

阿里巴巴收購Groupon,意在抗衡美團?

另一方面,拼多多赴美IPO已有明顯提速痕跡。招股書顯示,其年活躍用戶已達2.95億,單季用戶淨增5000萬。在2016年,拼多多收入5.05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全年收入已達到17.44億元人民幣。

與漂亮的數據相呼應的還有拼多多可能搶下的"社交電商第一股"的故事,對於市場和資本而言,這個名號有著相當大的誘惑力。同時,拼多多應用端在滲透率上已經超越京東,成第二大綜合電商平臺,用三年時間走完京東十年的路。

因此,面對拼多多、美團等經驗老道的強勁對手,阿里巴巴如果單憑摸索,恐怕難以搶佔團購市場的份額,因此急需請教一位成熟的老油條來完善旗下的聚划算團購平臺,以增加市場競爭力,而這個老油條便是團購鼻祖Groupon。

阿里巴巴收購Groupon,意在抗衡美團?

阿里巴巴收購Groupon,意在抗衡美團?

綜上所述,阿里巴巴此次如果真要收購Groupon,則表明阿里巴巴已打算與美團進行全面對決。從共享單車到外賣,再到這次的團購,馬雲與王興的商業競爭已步入白熱化階段。誰勝誰負,大家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