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重磅演講:給A股開6大「藥方」,打破「剛性兌付」!

黄奇帆重磅演讲:给A股开6大“药方”,打破“刚性兑付”!

CFIC導讀:

退市、回購、企業年金等涉及股市的基礎性制度,不是短期刺激,而是長效機制;不是行政性措施,而是市場性、法制性措施;不是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措施,而是以市場配置資源之下的更好作為。

8月12日,在證券時報舉辦的“第12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論壇”上,重慶市原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表示:

A股市場應當儘快建立有效的退市制度,打破股市的“剛性兌付”。

鼓勵上市公司以自有資金積極回購並註銷本公司股票,以扭轉資本市場悲觀預期,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定發展。

黄奇帆重磅演讲:给A股开6大“药方”,打破“刚性兑付”!

黃奇帆表示,中國資本市場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基本走出了一條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發揮出六個方面至關重要的功能作用:

一是極大地推動了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二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高質量、有效益的發展;

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企業實現現代企業制度;四是健全現代金融體系;

五是讓老百姓增加致富途徑,將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老百姓;

六是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探索了高質量、有效益的實現形式。

黃奇帆同時表示,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由於內部機制問題和外部貿易衝擊影響,處在低迷階段,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提振股市信心、扭轉市場悲觀預期,營造良好的股權資本環境。

第一,儘快建立有效的退市制度,打破A股市場的“剛性兌付”。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根基性制度,註冊制是方向,退市制度是前提,什麼時候退市制度到位了,註冊制就能順理成章地出臺。優勝劣汰、有進有出、有呼有吸是股市健康發展的生命之基。成熟市場既有強制退市,也有主動退市,數量大體相當。在強制退市方面,有三種情況必須無條件強制退市:上市過程中造假的,採取零容忍措施,無條件退市。關聯的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也要“陪綁”。受到相應的懲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欺瞞、犯錯性質達到刑事案件檔次,就要強制退市;企業本身連續若干年經濟指標達到退市標準,依法強制退市。主動退市也有三類:一是董事會根據企業某種特殊情況,比如從一個市場退出到另一個市場上市,只要沒有違法,申請之後該退就退;二是企業發展無法達到上市要求;三是有人願意收購、借殼上市。

第二,鼓勵上市公司回購並註銷本公司股票。今年以來,僅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回購並註銷股票數額接近6000億美元。當下,A股市場大量上市公司股價跌破淨資產,大量股權質押貸款頻頻暴雷,股市下跌更加劇股權質押貸款風險,如此惡性循環,不僅暴露了主權資本價格控制權旁落的風險,而且推高了我國以資產價值計算的企業槓桿率。理論上講,股價破淨是最適宜上市公司回購並註銷股票的時候。資本市場需要從監管角度破除一些制度障礙,鼓勵上市公司以自有資金回購並註銷股票。

第三,遏制大股東高位套現、減持股份的行為。可考慮由監管層牽頭,改變當前大股東減持之後才披露的做法,規定前10大股東減持股份必須提前一週公開信息披露,其意義在於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第四,大力發展VC、PE等各類私募基金。好的VC、PE公司應當具有好的業績回報、有好的投資理念、有好的公司組織架構和較高的管理效率。總之,VC、PE等基金在上市前是企業股權融資的重要資金來源,在上市過程中和上市後也是一級、二級市場的重要資金渠道,是推動股權融資和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五,鼓勵“獨角獸”企業在股市健康發展。如果一家企業已在境外上市多年,已處成熟階段,未來只能靠規模擴張實現增長,這樣的企業以CDR方式高價迴歸A股,基本就是“圈錢”,只會給投資者帶來高風險。事實上,我國新三板企業中有一些極具潛質可能發展成為“獨角獸”的公司,只要VC、PE發展得好,就一定能把它們挖掘出來。

第六,以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作為資本市場的源頭活水。中國企業年金相當於是“中國版401K”補充養老計劃,但運行十餘年,2016年底總規模剛達到1.1萬億元,尚不足GDP的2%,而且90%企業年金來自大型企業,這說明我國在這方面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年金方面存在巨大提升空間。可以充分利用稅收優惠的政策槓桿,撬動數倍、數十倍規模的長期穩定企業年金性質的股權資本,強化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實力,為中國經濟未來和股市長期健康發展積蓄力量。

黃奇帆:中國資本市場還存在九個短板,怎麼辦?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黨擯棄了教條主義,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擯棄了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路線,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國家建設由封閉轉為開放,由人治轉為法治,由計劃經濟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和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一個重中之重的變化就是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今天已然成為世界第二大規模的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回顧

20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倡導和推動下,中國的資本市場於1990年12月成立上交所、1991年5月成立深交所時起步。28年來,總體遵循“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先探索試點,再規範發展(比如期初發放認購證購買股票、將上海文化廣場作交易大廳);先重點突破,再整體推進;企業流通股權實行先增量後存量,先股權分置再實施全流通;IPO上市先實行審核制,等條件成熟後再實施註冊制;管理上先出臺政府規章,再完善法治化覆蓋的道路。

然而,20多年來,面對一個新生的初級市場,一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面對著各種客觀存在的體制性問題不可能一下子消除的局面,面對著法律的制定和健全完善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現實,我國政府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針,既不搞洋教條,把西方成熟市場規則照搬照套,也不搞攤販市場式的誤打誤撞,既有問題導向,切實解決問題的政策措施,又有目標導向的頂層設計、系統配套。比如,近10年來,IPO發行閘門多次開開關關,經常為人詬病,但這其中包含著管理層多少兼顧改革、發展、穩定的理性判斷,以及尊重現實的無奈。當然,我國資本市場也遇上過經驗不足的失誤,比如2015年因高槓杆配資管控不到位引發的股市泡沫的教訓和2016年初熔斷機制實施帶來斷閘停擺的教訓。

儘管中國資本市場有這些坎坷,但還是克服了各種困難獲得了長足發展。其實,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已經有了200多年的歷史,但其中也有總計70多年大起大落、制度混亂、作奸犯科盛行的情況。比較而言,中國資本市場發展28年遇上的這些問題和困難,真不算什麼大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成長中的困難,都得到了穩妥的化解。如今,中國資本市場規模逐步壯大了,法制建設逐步到位了,信息披露逐步規範了,監管體系逐步健全了,國際化合作體系逐步突破了。總之,20多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堅持了社會主義市場化方向、法制化需求、公開化制度和國際化導向;20多年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國資本市場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創新,在總結教訓中積累經驗、改進管理方法,走出了一條符合市場規律和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每想到此,我們這些改革開放的過來人,不由得心潮起伏、備感振奮。

資本市場的六個重要功能

一是極大地推動了國民經濟健康發展。2017年末,中國資本市場總市值超過50萬億元,上市公司總營業額超過百萬億元,利潤3萬多億元,包括上市公司債務在內的總資產約100萬億元,在中國經濟總量中佔有半壁江山的分量。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推動了經濟持續發展,並且大大提升了經濟總量和企業規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資本市場既是中國經濟的前進動力,也是企業騰飛的翅膀。

二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高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資本市場的獨角獸制度、風險資本投資機制能極大地促進企業科技創新。以資本市場的逐利特性、用腳投票的資源配置機制,極大地促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企業實施現代企業制度。現有的國企、民企,一旦成了上市公司,既受到證券公司、會計事務所、律所訓導,又受到交易所、證監部門監管,理念上、行為上會發生根本性變化,成為有激勵有約束的理性的行為法人,不僅會增強股東意識、公司治理概念,而且通過強制性信息透明度原則倒逼上市公司管理層形成講真話、不講假話的行為人。

四是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傳統金融體系是指以商業銀行為基礎的金融體系,現代金融體系是指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金融體系,不僅具有媒介資金供求關係的機制,還具有能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分散風險和分享財富成長三大功能的機制。資本市場發展好了,能改善國民經濟的宏觀槓桿率過高的問題,降低全社會融資中過高的債務比重,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債權轉化為股權,還能有效地消除中小企業融資難、民間融資不規範、非法集資、金融欺詐等問題。

五是讓老百姓增加致富途徑,將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老百姓。資本市場加快了社會財富特別是金融資產的增長,以前中國人主要靠增量來增加家庭財富,現在可以用存量來增加財富。國際資本市場的經驗表明,如果從50年到100年的時間跨度來看,股票、房地產、國債、黃金四方面的投資收益最高的第一是股票,第二是房產,第三是債券,最後是黃金。總之,資本市場提供了與經濟增長相匹配的財富成長機制,建立了一種人人可以參與財富的分享機制。

六是資本市場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探索了高質量有效益的實現形式。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深刻地分析認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一種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企改革方向是混合所有制,也是要求國企轉製為股份制、股份有限公司。而上市公司恰恰是最規範最典型的股份公司。作為公眾公司,上市公司理所當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一種最佳的實現形式。

中國資本市場尚存不足的九個方面

過去28年中,中國資本市場這六種功能已經在國民經濟中逐步體現出來,今後二三十年必將更深刻地的顯現出來。當然,中國資本市場目前還存在著不少需要進步的地方,概括起來大體有九個方面:一是總量還小,目前國民經濟證券化率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二是交易所競爭力不夠,交易品種和數量還不豐富,商品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有待發展,債券市場發展滯後。三是市場分割,比如A股、B股、香港紅籌、H股,債券分為銀行間中票和交易所債券,這些市場分割降低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四是發行機制不健全,註冊制還沒到位。五是退市制度不健全,目前總體上還只有說法,還沒有真正到位。六是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七是證券公司綜合實力、競爭力較弱,主要靠經紀業務支撐,直接投資、併購顧問能力不高,證券公司行業集中度太低。而在成熟市場,前10位的證券公司一般能佔到全行業業務量的60%以上,而這一比例中國目前還不到30%。八是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散戶投資者多、機構投資者少,保險資金、養老金投資規模小,PE發展不規範,運作模式、風險管理、資金來源和託管方式都有問題。九是發展和監管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建設需要加強。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按習近平總書記要補上資本市場發展短板的精神要求,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多樣化的投融資工具,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資者群體,切實加強資本市場的誠信建設,堅決打擊證券期貨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防範、警惕和化解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為把資本市場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發動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殺手鐧,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推進器,老百姓致富的財富通道而努力工作。我相信,到2050年,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中國資本市場一定會成為我們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誌。

作者:重慶市原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黃奇帆

本文來源:《清華金融評論》2018年6月刊,根據作者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演講整理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