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究人員發發現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或有新靶點

幾天前(2018/3/26),《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我國研究人員的文章:

《Loss of TDP43 inhibits progression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coordination with SRSF3 》(缺失 TDP43 和 SRSF3 可以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的進展)。

《PNAS》 | 我國研究人員發發現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或有新靶點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第一大癌種。三陰性乳腺癌是一類惡性程度較高的乳腺癌分型。相對於其他類型的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表現出轉移率高、細胞增殖快和預後差等特徵,而缺乏成功靶向藥物是最大障礙。簡單來說就是這種乳腺癌最難治療,也最容易復發。

三陰性乳腺癌(TNBC)指的是:組織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結果中下面三項都是陰性的乳腺癌。

1.雌激素受體(ER)

2.孕激素受體(PR)

3.原癌基因Her-2

相比於其他乳腺癌亞型,三陰性乳腺癌存在獨特的選擇性基因剪接譜。這種獨特剪接模式的調控因子,可作為三陰性乳腺癌潛在的藥物靶點。

《PNAS》 | 我國研究人員發發現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或有新靶點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TDP43 (green) and SRSF3 (red) in MDA-MB231 cells determin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by 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研究人員沿著這個研究思路發現,剪接因子 TDP43 在三陰性乳腺癌的選擇剪接譜中發揮著主導功能。它在三陰性乳腺癌中高表達,而高表達又對應著預後差。如在三陰性乳腺癌細胞系中阻止 TDP43 表達,會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抑制細胞轉移侵襲能力;反之,高表達則會促進腫瘤細胞的惡性生長。

《PNAS》 | 我國研究人員發發現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或有新靶點

Luciferase signal intensities of mice after tail-vein injection with MDA-MB231 cells expressing the indicated constructs

通過蛋白質譜、轉錄組分析與功能實驗驗證等方式,課題組進一步發現TDP43 與另一個剪接因子 SRSF3 形成剪接複合物,協同調控三陰性乳腺癌的選擇性剪接事件。

最後,他們還通過功能回補實驗,確定這個複合物通過調控下游基因的選擇性剪接,進而影響三陰性乳腺癌增殖與轉移能力。

這個結果表明,TDP43可作為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潛在靶標,為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併為揭示腫瘤的發生發展和開發新的腫瘤治療藥物提供了新的視角。

信源:http://www.pnas.org/content/pnas/early/2018/03/21/1714573115.full.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