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不叫座,阻擋旅行車在中國熱賣的絆腳石都有哪些?

近期,中國旅遊研究院區域所發佈了《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8》,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了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

另據中國旅遊車船協會自駕遊與露營房車分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自駕遊總人數達到了31億人次,佔國內出遊總人數的62%。然而在中國的汽車市場,幾乎很少見到旅行車的身影。

旅行車在中國的前生今世

叫好不叫座,阻擋旅行車在中國熱賣的絆腳石都有哪些?

20世紀80年代後期,桑塔納與標緻將旅行車引進國內,這是國內消費者與旅行車的第一次見面並對之有所瞭解。之後賽歐、派力奧、凱越、馬6、駿捷都有嘗試過開拓旅行車市場,但這其中沒有一輛車堅持到了最後。近來最成功的一款旅行車大概是大眾蔚領,但其年銷量也只有63248輛。這也就讓旅行車給國人留下了在國內沒有發展前途的刻板印象。

何為旅行車?

旅行車,英譯為station wagon。旅行車結合了轎車和掀背車的特點,將三廂轎車的車身、車頂向後延伸與尾部結合,並將行李廂門改成掀背式尾門。旅行車同時擁有轎車的長度與掀背車的設計感。

叫好不叫座,阻擋旅行車在中國熱賣的絆腳石都有哪些?

旅行車在歐洲其實是一款很受歡迎的車型,旅行車在歐洲各汽車品牌的產品中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比如奧迪的Avant、奔馳的旅行版、寶馬的WAGON、沃爾沃的V系列等。

叫好不叫座,阻擋旅行車在中國熱賣的絆腳石都有哪些?

如上所說,旅行車既有轎車的操控樂趣,又有SUV的裝載能力,車身比例還算好看,在歐洲的地位又如此之高。但國內自從桑塔納、凱越和馬自達6的旅行車停產後,買旅行車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旅行車為何在國內叫好不叫座?

不同國情 不同命運

叫好不叫座,阻擋旅行車在中國熱賣的絆腳石都有哪些?

旅行車能夠在歐洲市場順風順水,除了歐洲人整體生活品質高外,還因為歐洲的普遍路況都很好,他們永遠沒機會見識春運。旅行車在國內路面上的通過性很差。如果遇上城市內部地鐵修建、道路維修,暴雨漲水,十分鐘的路程等上一個小時,絲毫也不誇張。

叫好不叫座,阻擋旅行車在中國熱賣的絆腳石都有哪些?

並且在國內,如果短途自駕,普通的三廂車完全可以搞定所有行李。而長途自駕,國人大多選擇川藏滇新青等地,而這些地方又難免會遇到路況不佳的時候,這時候SUV可能是外出顛簸的最好選擇了。

再者,歐美國家大多是地少人多,他們多是以社區為單位居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立的一套大房子,前後都有大花園,停車完全不會是個問題。然而地大物博的中國,雖是地多人多,城市居民區相對較為擁擠,就更不能奢望能在用地資源緊缺的地方,能停得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

叫好不叫座,阻擋旅行車在中國熱賣的絆腳石都有哪些?

三觀不同 不相為謀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旅行車被引進國內,少數土豪級的人物購買旅行車,更多是看中了旅行車的大體型,來張顯自己的經濟能力。他們曾經經常用旅行車來拉貨,完全是讓旅行車充當了皮卡車的角色啊。後來進入21世紀,各種進口車被引進國內,國人開始被寶馬、奔馳、奧迪等一眾品牌的顏值所吸引。再後來,國內自主品牌佔領了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人們普遍追崇的還是像轎車那種既實用又小巧的家用轎車。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旅行車跟貨車劃上了等號,而這種觀念也確實在短時間內很難被改變。

叫好不叫座,阻擋旅行車在中國熱賣的絆腳石都有哪些?

其次,國內市場上銷售的旅行車相對而言比較少,而且主要都是進口車,價格偏貴。大眾的“蔚領”算其中便宜的了,所以更多的消費者更願意選擇SUV。

不受重視 無足輕重

旅行車在國內一直不溫不火,廠家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很多廠家是不太重視國內旅行車市場的。畢竟SUV和MPV車已經賣得很好了,也沒有必要再冒風險開闢旅行車市場了。而稍微主流一點的合資品牌,它們旗下的旅行車型幾乎都沒有引進國內進行生產。

叫好不叫座,阻擋旅行車在中國熱賣的絆腳石都有哪些?

其實近幾年國內汽車工業已經相當完善,一線合資品牌的工廠、流水線是絕不輸於國外的,製造出來的整車工藝也不差於進口車型。國內的汽車品牌也是完全有能力製造出適合國人、性價比高的旅行車的。

隨著國人對車型的消費觀念逐漸的改變,消費的人群也在日益的年輕化,旅行車在國內命運,或許會隨之而改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