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近日,“《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下稱“標準”)出爐,一石激起千層浪。

其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下面幾點:

三文魚究竟怎麼定義?

來自淡水的虹鱒能否歸為三文魚?

虹鱒能否生食?

制定“標準”的單位是不是利益相關方?

“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三文魚與虹鱒之爭由來已久,往近了說,今年5月,一則《萬萬沒想到!中國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的消息廣泛傳播,然而文中提到的青海縣龍羊峽水庫養殖的其實是“虹鱒”,並非“三文魚”。

“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更可怕的是,有網友指出,生食出自淡水的虹鱒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而起草本次“標準”的成員中,就有來自青海龍羊峽養殖虹鱒的企業,按網友說法,這是妥妥的“自己給自己定規則”、“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爭議一出,很多人都有疑問,三文魚還能不能吃了?虹鱒和三文魚怎麼區分呢?市面上種類繁多的“帝王三文魚”、“紅三文魚”等等又該如何辨別呢?

到底什麼是三文魚?

有關三文魚的稱呼問題,涉及到複雜的語言、歷史、科學以及商業原因,小編不打算在這展開說。只需知道一點,“三文魚”其實並非標準稱呼。

“三文”一詞來自其英文“Salmon”的粵語發音,“Salmon”本意是奮力躍起,英文名中帶“Salmon”、“Salmo”的魚類特指那些每年從海中洄游到河流裡產卵、路程中會奮力躍上瀑布的那些魚類。

簡單來說,中文語境下常說的“三文魚”,能做生魚片的那種,特指的是“大西洋鮭”,也叫“挪威三文魚”。這種“三文魚”是鮭科下面鮭屬中的一種魚。

所謂的淡水三文魚,也就是引起爭議的虹鱒,是來自同為鮭科,但卻為大麻哈魚屬(大馬哈魚)中的一種魚類,與傳統意義上的“三文魚”是不同屬的,但它們都是鮭科,有點暈吧?看下圖:

“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圖:果殼網老貓

這下清楚了吧!

那麼三文魚(大西洋鮭)和虹鱒怎麼區分呢?

從外表上看,“三文魚”個頭偏大,一般都在10斤以上,有1米長,體表銀灰色,帶有一些黑色斑點。這是三文魚↓↓↓

“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圖源微博網友拍攝)

虹鱒,個頭較小,一般3~4斤,不過最近的三倍體虹鱒個頭可以輕鬆超過十幾斤了……但是虹鱒體側特有的一條桃紅色的線還是其明顯的特徵。

這是虹鱒↓↓↓

“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圖源微博網友拍攝)

這也是虹鱒↓↓↓

“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圖源微博網友拍攝)

可以看出,虹鱒側面桃紅色的線還是很明顯的。

“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遺憾的是,超市和餐館很少有機會讓你看到整條的大魚,所以從個頭和花紋上區分不太可行。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絕大多數還是切成片的魚肉。三文魚的魚肉色澤鮮明,呈現出橙紅色,脂肪紋路清晰且比較寬,同時脂肪含量也較高,有“入口即化”的感覺。

虹鱒的魚肉則偏紅,由於比三文魚小的原因,花紋更密集,也就是更細,另外淡水魚肉質鬆散,口感普通。

你以為憑色澤和口感就能區分了?太天真了!

“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真假三文魚”一石激起千層浪!怎麼區分?教你一招致勝!

上圖是三文魚,下圖是虹鱒,你一眼分的清嗎?(圖源微博網友拍攝)

現在養殖的虹鱒已經可以做到人工調色,同時還可以改變脂肪的紋理,從口感和外觀上都更接近三文魚如果是做成薄切片刺身或者魚塊,幾乎無法分辨!

怎麼辦?彆著急!我們先回顧一下,之所以拿虹鱒冒充“三文魚”會引起很大爭議,究其原因是擔憂寄生蟲的問題。“三文魚”不是沒有寄生蟲,但海水魚寄生蟲種類少,且由於滲透壓的關係,其寄生蟲也不適合人體環境生長,而來自淡水的虹鱒則與人體的生長環境類似,生吃的話感染寄生蟲的風險比比海水魚高出很多。

所以如果真想吃三文魚又怕分不清的話,告訴大家終極一招:不要圖一時口舌之快去吃生魚片,一定要吃熟的!高溫加熱可以殺滅絕大部分寄生蟲,把風險降到最低!

當然了,“妖魔化”也是不對的,虹鱒雖然生吃有風險,但並不意味著它就不是好魚。虹鱒適合大多數的烹飪方式(生吃除外),它有著鮭魚特有的風味,脂肪含量又較高,口感細膩肉質有嚼勁,特別適合煎烤,所以只要充分做熟完全可以放心吃!

怕就怕,一些黑心商家混淆視聽,拿雞毛當令箭,用淡水虹鱒冒充海水三文魚來給顧客生吃!

吃貨們千萬要擦亮眼睛!

(資料來源:新華網、央視網、科技日報、澎湃新聞、每日經濟新聞、果殼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