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劃分爲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國家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青島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新一線城市、經濟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國際性港口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譽為“東方瑞士”。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 東北與煙臺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 青島因地理位置優越繼而1891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建設港口和鐵路,青島因“一港一路”而興,擁有國際性海港和區域性樞紐航空港,是實施海上絲綢之路、履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樞紐型城市。

青島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海濱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島作為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是國務院批准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核心區域龍頭城市。截至2017年,青島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轄7個區,代管3個縣級市,有1個國家級新區(青西新區),總人口920.4萬。2016年,青島地區生產總值10011.29億元,增長7.9%,人均GDP達到109407元。

青島擁有道教名山嶗山、棧橋、五四廣場、八大關、青島奧帆中心等著名景點。老舍、聞一多、洪深、沈從文等名人曾在青島講學;駐有山東大學(青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校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院校。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地名由來

青島市市名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市的專名“青島”本指城區前海一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鬱鬱蔥蔥而得名“青島”,後於明嘉靖年間首度被記載於王士性的《廣志繹》中。明萬曆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主持修編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之名記述為:“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這裡的“青”,即指青島。青島所在的海灣因島得名青島灣,由此入海的一條小河也被稱為青島河。青島河口於明萬曆年間建港,稱青島口;河兩岸的兩個村落分別得名上青島村和下青島村;河源頭的一座山於1923年也被定名為青島山。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建置沿革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因膠州灣入口處北側的小青島得名,該島對岸的原青島村、青島口、青島山一帶均沿用青島之稱。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翌年,調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部移駐膠澳。1897年11月,德國以“鉅野教案”為藉口強佔膠澳,並強迫清政府於1898年3月6日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從此,膠澳淪為殖民地,山東也劃入了德國的勢力範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侵佔膠澳,進行軍事殖民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人民為收回青島進行了英勇的鬥爭。1919年,由於青島主權問題,引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迫使日本於1922年2月4日同中國政府簽訂了《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同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膠澳,闢為商埠,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其區域與德膠澳租界地相同。

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在美國支持下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改屬山東省省轄市。1981年被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為全國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國務院正式批准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1949年底,轄市南區、市北區、臺西區、臺東區、四滄區、李村區、浮山區7區。1951年6月,將膠州專區的嶗山辦事處劃歸青島市領導(管理郊區),改稱嶗山郊區辦事處。1951年8月,撤銷四滄區、浮山區,設立四方區、滄口區。1953年6月,嶗山郊區辦事處更名為嶗山郊區人民政府。1958年底,將昌濰專區的膠縣、膠南縣2縣及萊陽專區的即墨縣劃歸青島市管轄。1961年5月,將即墨縣劃歸煙臺地區管轄,將膠南縣、膠縣2縣劃歸昌濰地區管轄。1961年10月,撤銷嶗山郊區,以原嶗山郊區的行政區域設立嶗山縣,歸青島市管轄。1962年12月,撤銷臺西區,其轄區分別併入市南、市北區。

1978年11月,將煙臺地區的即墨縣,昌濰地區的膠縣、膠南2縣劃歸青島市管轄;新設立黃島區,其轄區包括由膠南縣劃出的黃島、薛家島、辛安3個公社。1983年8月,將煙臺地區的萊西縣、濰坊地區的平度縣劃歸青島市管轄。

1987年2月12日,撤銷膠縣,設立膠州市。1988年11月17日,撤銷嶗山縣,設立青島市嶗山區。1989年7月27日,撤銷平度縣,設立平度市;撤銷即墨縣,設立即墨市。1990年12月18日,撤銷膠南縣,設立膠南市;撤銷萊西縣,設立萊西市。

1994年4月23日,青島市轄區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1)撤銷臺東區,其行政區域併入市北區。將四方區的吳家村、錯埠嶺2個街道辦事處,嶗山區李村鎮的楊家群、河馬石、夾嶺溝、曲家庵子4個村和中韓鎮7號線以西的區域劃歸市北區。市北區人民政府移駐原臺東區人民政府駐地。(2)撤銷滄口區,設立李滄區。將原滄口區的四流中路、振華路、曉翁村、西流莊、永安路、營子、板橋坊、樓山後8個街道辦事處和樓山鄉、嶗山區李村鎮張村河以北的區域劃歸李滄區。區人民政府駐李村鎮。(3)設立城陽區。將嶗山區的城陽、惜福、夏莊、流亭、棘洪灘、上馬、紅島、河套8個鎮劃歸城陽區。區人民政府駐城陽鎮。(4)將原滄口區的水清溝、開平路、鹽灘、鄭州路、洛陽路5個街道辦事處,嶗山區李村鎮的河崖、後臺、小水清溝、河西、華光、大山、小河西、保兒、保兒西山、雙山10個村劃歸四方區。(5)經上述調整,嶗山區轄中韓、沙子口、北宅、王哥莊4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李村鎮遷至中韓鎮。調整後的青島市市轄區為: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

1997年,全市面積10952平方千米,人口693萬。市府駐市南區。轄市南、市北、四方、李滄、黃島、嶗山、城陽7區,代管膠州、即墨、平度、膠南、萊西5個縣級市。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3市7區的新1線城市,自古有“世界帆船之都”之稱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青島市總人口7494194人。其中:市南區447532人、市北區504213人、四方區429389人、黃島區238405人、嶗山區254625人、李滄區352801人、城陽區494007人、膠州市783478人、即墨市1111202人、平度市1321975人、膠南市827771人、萊西市728796人。

2001年,經省政府批覆,全市共撤銷鄉鎮、街道辦事處29個,改設街道辦事處10個。調整後,全市共有鄉鎮87個,街道辦事處90個。 平度市撤銷蟠桃鎮,合併到李園街道辦事處和城關街道辦事處;撤銷中莊鎮,合併到白埠鎮。全市由原來的4個街道辦事處、28個鄉鎮調整為4個街道辦事處、26個鄉鎮。 膠州市將前店口鄉與膠東鎮合併為膠東鎮;張家屯鎮與鋪集鎮合併為鋪集鎮;苑戈莊鎮與膠西鎮合併為膠西鎮;董城鄉與洋河鎮合併為洋河鎮。全市由22處鄉鎮街道辦事處合併為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即墨市撤銷馬山鎮,其中33個村劃入通濟街道辦事處,4個村劃入大信鎮;撤銷石門鄉,合併入段村鎮;撤銷喬家屯鄉,其中12個行政村劃入華山鎮,8個行政村劃入靈山鎮;撤銷瓦戈莊鎮,合併入段泊鎮;撤銷太祉莊鄉,合併入移風店鎮;撤銷大官莊鎮,合併入店集鎮;撤銷長直鎮,將該鎮10個行政村劃入營上鎮,26個行政村劃入普東鎮;將潮海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劃入市經濟開發區。全市由原來的32個鄉鎮辦事處調整為24個鄉鎮辦事處。 萊西市將河裡吳家鎮合併入南墅鎮;南嵐鎮合併入河頭店鎮;樸木鎮合併入店埠鎮;唐家莊鎮一分為二,西半部併入南墅鎮,東半部併入馬連莊鎮;繞嶺鎮大部分併入姜山鎮,少部分併入望城辦事處;院裡鎮割為三塊,大部分併入日莊鎮,部分併入南墅鎮、武備鎮;周格莊鎮改稱為周格莊辦事處;韶存莊鎮改稱為韶存莊辦事處;撤銷濱河辦事處改為萊西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劃歸望城辦事處。全市由原來的20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12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 膠南市撤銷靈山島鄉,合併到積米崖港區;撤銷塔山鄉,合併到大場鎮;撤銷信陽鎮,合併到泊裡鎮;撤銷市美鄉,原市美鄉10個村合併到六汪鎮,其餘18個村合併到大村鎮;撤銷寨裡鎮,原寨裡鎮22個村合併到張家樓鎮,6個村合併到藏南鎮,5個村合併到琅琊鎮;撤銷黃山鎮,成立黃山經濟區;撤銷膠河鎮,成立膠河經濟開發區;撤銷靈海街道辦事處;將琅琊鎮部分村莊和原寨裡鎮的部分村莊劃歸琅琊臺旅遊度假區,將珠海街道辦事處的部分村莊和大珠山鎮的部分村莊劃歸海濱工業園。全市由原來的2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經濟區,調整為1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經濟區。

2001年底,全市總面積10654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含所轄7區)面積1102平方千米。轄7區、5市。全市共有91個街道、83個鎮、3個鄉,642個居委會、64個家委會、6020個村委會。其中市轄區轄73個街道,426個居委會、61個家委會、529個村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為710.49萬人,其中,市區237.60萬人;五市(縣級)472.89萬人。

2002年底,全市轄7區、5市,共有93個街道、85個鎮,719個社區、6019個村委會。其中市轄區轄73個街道,518個社區、532個村委會。全市總面積10654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含所轄7區)面積1102平方千米。全市總人口715.6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5.37萬人。少數民族33012人。

2003年底,全市總面積10654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含所轄7區)面積1102平方千米。轄7區、5市,178個鎮、街道辦事處。年底全市總人口720.68萬人,其中,市區246.77萬人;五市(縣級)473.91萬人。全市非農人口比重達到35.2%。

2004年底,全市共有94個街道、84個鎮,1157個社區、5494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73個街道、1個鎮,915個社區、44個行政村:市南區14個街道,81個社區;市北區16個街道,107個社區;四方區15個街道,91個社區;李滄區11個街道,98個社區;城陽區8個街道,231個社區、9個行政村;黃島區5個街道、1個鎮,168個社區、35個行政村;嶗山區4個街道,139個社區。膠州市5個街道、13個鎮,61個社區、811個行政村;即墨市5個街道、18個鎮,35個社區、1028個行政村;平度市4個街道、26個鎮,59個社區、1785個行政村;膠南市2個街道、15個鎮,51個社區、965個行政村;萊西市5個街道、11個鎮,36個社區、861個行政村。全市總面積10654平方千米。全市共有731.12萬人,其中,市區258.4萬人,五市472.72萬人,全市非農人口占36%。(數據來源:《青島年鑑2005版》)

2012年,《山東省政府關於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青島市市北區、四方區,設立新的青島市市北區,以原市北區、四方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市北區的行政區域。撤銷青島市黃島區、縣級膠南市,設立新的青島市黃島區,以原青島市黃島區、縣級膠南市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島區的行政區域。(11月30日青島市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調整部分行政區劃動員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