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清白传后世——杨震

廉洁清白传后世——杨震

在灵宝市城西60公里的豫灵镇杨家村,座落着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建筑物——杨震祠,是人们为纪念东汉太尉杨震在当地校书讲学而建。当年的书堂已湮没于岁月长河,但杨震忧国忧民、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精神却世代相传、历久弥新,已化为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品格的重要基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关西孔子——讲学传道育英才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后客居湖城(即弘农郡湖县,隋改阌乡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少年时,酷爱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成年后,仍潜心研究学问,自费设塾授徒,对于地方州郡长官征召他出仕做官的召请置之不理。因而,后汉书载“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位卑未敢忘忧国”,杨震出仕前,不仅能独善其身,还心系天下,校书讲学,以文化人。他先在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收徒授业。由于教学有方、名气很大,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学馆如市,书声朗朗,因当时牛心峪槐树很多,人称“杨震槐市”,其为人正直、治学严谨的师德情操被誉为“槐市遗风”。之后,他还在湖县讲学十余年,弟子总计达3000余人,其中不乏英贤,如:虞放(汉桓帝时任司空)、陈翼等。当时人称其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尊称“关西孔子”、“关西夫子”。

据《阌乡县志》记载,杨震在湖县设馆讲学期间,有鹳雀衔三条鳣鱼飞栖讲堂前,众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故称讲堂为“三鳣书堂”(故址在今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唐代曾改为寺院,后历代均有修葺,清末时颓废。1994年,当地政府在遗址附近重建“三鳣书堂”,改称杨震祠,现在是人们纪念杨震、接受廉政教育的地方。

暮夜却金——“四知”慎独传美名

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在他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特备黄金十斤,乘深夜寂静无人之机,打算送给杨震以报答举荐恩情。杨震不接受,还严厉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携金而来,你知道;赠金与我,我知道。既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不知?”,王密听后十分惭愧,只好作罢。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杨震为官从不吃请受贿,也不因私事求人、请人、托人。在他的严格要求和影响下,其子孙与平民百姓一样,不搞特权,不耍威风,蔬食步行,生活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后代置办些产业,他坚决不肯,并说:“让后世人都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拿这个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后来,杨震之子杨秉、孙杨赐均官至太尉,人称东汉杨氏三太尉。

言之谆谆,发人深思。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从中受到教育和警醒,都要对标道德高线 ,坚守法纪底线,自觉做到慎独、慎微,自重、自省;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修德养廉、廉洁齐家,严格自律,约束亲属,以清廉形象和清白家风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忧国忧民——无私无畏心为公

杨震在天命之年,被大将军邓骘举荐为茂才,先后任襄城县令、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公元123年升为太尉,掌管朝廷军事大权。为官二十多年间,他忧国忧民、恪尽职守,忠勇正直、刚正不阿,是历代从政为官者的楷模。

杨震选贤任能、不畏权威。延光二年,汉安帝的舅父、官居大鸿胪(九卿之一,分管礼仪)的耿宝向他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遭杨震严词拒绝;皇后的哥哥、官居执金吾(督巡三辅治安)的阎显也推荐自己的亲友,杨震也没有答应。而掌管工程建设的司空刘授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征召二人做官,并在很短时间内予以提升。而杨震所选用的都是通晓经书、学识过人的名士,如陈留、杨伦等,儒生们对此称赞不已。对比之下,可见杨震是何等的光明磊落、刚正无私。

杨震疾恶如仇,敢于直谏。延光年间,自然灾害严重、国库亏空,安帝下诏派人为阿母王圣修建府第,杨震上书进谏,言辞诚恳,汉安帝不但听不进去,而且还产生厌烦和不满情绪。樊丰等人见状,更加肆无忌惮。不久,河间(今河北雄县一带)有一名叫赵腾的男子到宫门上书,批评朝政,被收捕入狱,严刑拷问。杨震立即上书营救,恳请安帝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获取教益。安帝仍不醒悟,将赵腾押赴都市斩首。正如,《出师表》所言:“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任人唯贤、直言进谏,在封建王朝是为君尽忠、为民请命。在今天就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替百姓谋利益的实际行动,秉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和作风,对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推动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以身许国——舍生取义万世表

延光三年(公元124)春,安帝东行巡游泰山,中常侍樊丰、侍中周广等结党营私,乘皇帝在外巡游之机,动用国库竞相修建宅第。杨震令属官高舒查问此事。樊丰等人获悉杨震得到其伪造假诏书等证据后非常害怕。当时恰好发生太白犯昴的自然星象,樊丰等人乘机将此归罪到杨震身上,并在安帝前造谣诬陷说:“太白犯昴,昭示人臣有悖逆犯上行为。自从赵腾死后,杨震对朝廷深怀怨恨 ”。安帝东行归来,准备选择吉日人宫时,连夜派使者收缴了杨震的太尉印绶,于是杨震闭门谢客。樊丰等人对此还觉得不够解恨,再上奏章,诬陷杨震心怀怨气、不服处置。安帝下诏遣送杨震回归故里。

接诏后,杨震立即动身返乡,在途经洛阳城西几阳亭时,慷慨悲愤的对他的儿子和门人说:“死,本是士大夫的寻常本分之事,我蒙圣上之恩官居上司,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厌恶奸邪的女人倾乱朝廷而不能禁止,我还有什么面目活于人世”,说完饮鸩而卒,时年七十有余。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一年以后,汉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人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要求重查杨震冤案,顺帝下诏给杨震平反,除拜他的两个儿子为郎官赠钱百万外,还以很高的礼仪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改葬那天,远近百姓都来参加葬礼,以纪念这位清正廉洁、正直无私、疾恶如仇的好太尉。这正是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

(作者:灵宝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卫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