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周就從媽媽肚子裡跑出來的「朵朵」,終於「開花」了

記者 謝謹憶 推薦 來源 浙大婦院

“朵朵”是一位超低出生體重兒,2018年2月8日出生。當時她的胎齡只有26周,出生體重890克,在醫學上僅能算作有生機兒。這樣的早產兒生命極其脆弱,未來的路未知且長,救治難度很大。

剛一出生,“朵朵”便被手術室的護士迅速轉入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這裡的醫生護士們早就做好了“你若性命相托,我便不離不棄”的與時間奮戰的準備。輻射床、呼吸機、喉鏡、氣管插管、負壓吸引裝置等,一切都在為挽救這個小生命而蓄勢待發……

愛心呵護的花朵

出生後的第二天,“朵朵”便被護士小心翼翼地抱進了暖箱裡,這裡的床墊軟軟的,模擬了媽媽的宮內環境,私人小包廂,溫馨、安靜。“朵朵”的主治醫師、新生兒科副主任朱佳駿及其團隊及時給他進行了臍靜脈置管,避免反覆穿刺給“朵朵”帶來的疼痛和靜脈傷害。心電監護及時監護著小“朵朵”的病情變化,以便儘早干預處理。團隊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呼吸機支持加上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幫助了“朵朵”維持呼吸穩定,情況穩定及好轉後,儘早地做好撤機準備,改成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支持,最大程度降低呼吸暫停的發生次數及後期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發生率。但是,“朵朵”的肺部情況太不理想,儘管做了充分的準備,但還是面臨撤機困難。

雖然暫時離開了媽媽的懷抱,小“朵朵”卻不曾孤單。“朵朵”的媽媽一直堅持運送母乳,在母乳標籤上寫上對孩子鼓勵話語,還親手做了布藝玩具掛在的孩子床頭鍛鍊視覺,給予了寶寶莫大的支持和力量,鼓勵她堅強地活下去。媽媽樂觀向上和不離不棄的母愛感動了我們每個醫護人員,這又給我們注入了新的動力。

慢慢的,“朵朵”撤機改鼻導管上氧了,科室裡的“爸爸媽媽”也給予了最溫暖的懷抱。包盈穎主治醫生給她買了精緻的米奇玩具,章雪慧主管護師給孩子剪指甲,大家一有時間就抱抱孩子,拍拍背,促進肺部血液循環,改善肺部狀況。漸漸地“朵朵”長大了,可以全經口餵養了,“朵朵”笑了,會喃喃發聲了……

為了能讓媽媽更好地在家裡照顧孩子,醫護團隊制定了出院前計劃,除了做好袋鼠護理,俞麗責任組長和她的護理小組還讓媽媽提前進入病房做好餵養安全、基礎護理、早產兒給藥、家庭氧療實踐培訓,以減輕媽媽焦慮情緒……

經過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180多個日日夜夜、24小時輪流監護與細心治療及護理,朵朵出生後整6個月,也就是8月8日,她即將回到媽媽的懷抱。這個對於別人來說再尋常不過的日子,對於“朵朵”一家和浙大婦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來說是個值得慶祝的好日子。出院前,陳小麗護師還畫了“朵朵”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故事的漫畫相框送給了她們留作紀念。爸爸媽媽也非常感謝病房的醫護人員半年的精心照顧。

26周就從媽媽肚子裡跑出來的“朵朵”,終於“開花”了

超低出生體重兒併發症多,救治難度大。每年,科室會治療超低出生體重兒近80人左右,朵朵只是其中一個縮影。近期,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住院的出生平均孕周只有27周,超、極低出生體重兒佔病房總人數80%左右。儘管如此,我們克服加床等重重困難,用醫護團隊過硬的技術和精心的護理圓滿了一個個超低出生體重兒家庭的夢!我們始終將提高超低出生體重兒生存質量為目標而繼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