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爲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起跑線》反映了印度社會的教育問題,揭露得相當深刻。

也能引起我們對國內相關教育問題的諸多反思。

(以下涉及少量劇透,請謹慎閱讀。)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在月光集市開有一家服裝店的拉吉,和妻子米塔,為了女兒皮婭能夠進一所名列前茅的私立學校,不輸在人生起跑線上,通過正常途徑和非正常途徑來想盡各種辦法。

比如購買學區房、作為家長和女兒一起接受入學培訓指導、排長隊領取入學表格、企圖向學校進行捐贈或賄賂、假裝上流人士、向各種神明許願求保佑等等。

最後他們成功地靠冒充貧困家庭,向首屈一指的私人學校德里文法學院,申請到RTE入學名額。

所謂RTE,是指印度規定所有學校,必須留出25%的入學指標給貧困學生。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因為拉吉冒充貧民窟的窮人騙到了RTE入學名額。

那樣就勢必擠佔真正窮人孩子的RTE入學名額。

和中國一樣,讀書都是窮人改變命運最有效的途徑,但拉吉的行為無疑阻擋了部分印度窮人的希望。

拉吉最後在善良窮人希亞姆地啟發下,意識到這一點。

於是不顧妻子的哀求和反對,毅然向德里文法學院的校長洛達,告知了真相。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德里文法學院的校長洛達以前也是出身貧困家庭。

她是貧窮女傭的女兒,母親正是這間私立學校的女傭

她以前也是通過RTE政策得已進入這間私立學校讀書,並最終用讀書改變了自己的貧困人生。

在電視上接受記者採訪,她曾對目前很多富人採取欺騙的方式來獲得RTE入學指標的問題,發表過自己的觀點。

首先,她以自己的出身為例,說明讀書是改變窮人人生的一個絕好途徑。

其次,她絕不允許貧窮孩子的權利受到任何不道德的侵害,會對每一份RTE申請進行家訪調查,嚴格監控。

第三,她表示欺詐者必須要入獄。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如此看來校長洛達應該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教育者,那麼她一定會欣賞拉吉的坦誠。

不但會讓被擠佔了名額的窮人希亞姆的兒子莫漢,進入學校讀書。

說不定還會讓拉吉的女兒皮婭仍然留在學校,作為送給一個誠實者的禮物。

但是校長洛達卻出人意料地表示,仍然願意讓皮婭留在這間學校。

並且願意派人把皮婭的學籍檔案,由RTE轉到一般範疇,並銷燬原RTE記錄。

不過對於莫漢,她就不願理會。

她明確表示,因為莫漢是來自貧困家庭,對她不會產生任何收益,讓她得不到任何好處。

原來,校長洛達才是最大的教育蠹蟲。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為什麼貧困出身的校長洛達,卻反而不幫助同樣出身貧困的莫漢?

反而忘記了以前受到的諸多不公正待遇和諸多貧困磨難,堅定地成為了一個腐敗分子。

想想有很多落馬的高官,就象《人民的名義》裡的趙德漢,貪汙近2.4個億,光一個電冰箱裡就堆滿了人民幣。

他們貪了近乎天文數字般多的錢,卻並不揮霍,甚至一分錢都沒花,只是小心地藏起來。

為什麼呢?就象趙德漢說得一樣,祖祖輩輩都是窮人,窮怕了。

一切都是源於一種“補償心理”,只不過是對童年時所經歷過的痛,進行的一種過度補償。

物質生活得到提升了,情感需求卻沒有跟著得到有效疏導。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就象拉吉和米塔,當然主要是米塔,鐵了心非要女兒皮婭上一間好的私立學校。

這也是基於倆口子以前只能讀公立學校.

雖然有錢,但是面對人人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上流社會,卻始終可望而不可及。

這也未嘗不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補償心理。

自己沒做到的,希望子女能幫助自己實現。

總覺得子女有一天一定能理解自己的苦心,會感謝自己當年替子女作出的種種英明人生決定。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當然,對於校長洛達來說,還有另外一種“補償心理”,那就是對人生尊嚴的補償。

當年她作為貧困生,通過RTE政策入學,進而改變貧困人生。

但是,整個讀書的過程對她來說,卻是一段十分不堪的記憶,以至於她現在根本不願過多想起。

讀書時的她,如果不幫同學寫作業,就不能被同學邀請參加生日派對。

即使參加了生日派對,也是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角落裡,沒人理睬。

她能夠深切感受到來自更高階層出身同學的歧視。

但現在不同了,自從她當上了德里文法學院的校長,以前那些瞧不起她的同學,都紛紛換了副面孔來找她。

給她賠笑臉,說好話,給好處,願意為她做任何事情,只為了孩子能夠順利進入她所管理的私立學校讀書。

校長洛達說這番話時,明顯是很享受這一過程。

很多網絡小說之所以受歡迎,其實也是明顯利用了這種補償心理。

主人公一開始大多都是受人輕視,然後在取得成功後,再去狠狠打那些曾經看不起自己的人的臉。

比如《鬥破蒼穹》裡的蕭炎。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除了補償心理,除了把教育當成一門生意。

或者貧困出身的校長洛達,還有另外的考慮。

也許從她的內心來說,讀書時的痛苦經歷,讓她並不是很支持RTE政策。

象德里文法學院這樣的私立學校,即使學校會免除貧困學生的學費,但雜費一樣會很昂貴。

誤把拉吉當成真窮人的三代真窮人希亞姆,為了幫助拉吉去湊齊女兒皮婭的雜費2萬5千盧布,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碰瓷。

貧困學生還會受到其來自他富人同學的歧視,遭到欺凌與孤立。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在《長江七號》裡,作為建築工人的周星馳省吃儉用,送女兒去私立學校讀書,一開始卻遭到部分老師的責難和一群富同學的欺負。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在《蚯蚓》裡,作為貧困家庭出身,還有一個腦癱父親的彩雅,考上了首爾的貴族藝術高中,並在學校被一個富家公子告白,就在和富家公子發生關係的第二天,富家公子在得知她的真實家庭身份後,認為是她高攀了自己,毫不猶豫地與其分手,並將菸頭燙上了她的身體。

就象電影中富家女說的一樣,沒錢還有脾氣,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最終彩雅不堪欺凌,跳樓自殺。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在象校長洛達小時候那種會受到傷害的教育環境下長大,人格發育特別容易變得不完整、不夠健全。

這樣的傷害是很可怕的。

比如在城市富家孩子和農村貧困孩子互換的綜合節目《變形記》裡,富家孩子可能就是到農村感受一下貧困生活,隨時可以抽身無縫返回到原本的生活。

但是對於農村貧困孩子卻遠沒有那麼簡單。有的孩子甚至極端到不想再認自己的窮父母,埋怨自己的家庭,小小年輕就再沒有了快樂。

如果沒有人適時引導,那麼這些孩子的人生會從此變得更加黑暗。

真正的黑暗不是黑暗,真正的黑暗是遇上光明之後的黑暗。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當公立學校的孩子表演完節目,臺下私人學校的家長無一人喝彩。

當拉吉在臺上痛斥教育成為一門生意,富人對貧人的歧視,除了妻子米塔站起來鼓掌,臺下無人鼓掌,偶爾有一兩個想鼓掌,也被另一半給及時攔住。

而這就是必須面對的冷酷現實。

哪有那麼多的溫情和感動。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越是窮人,越討厭窮人。

越是你討厭的人,身上一定越有你不願意直面的缺點。

與其說是討厭別人,不如說是討厭自己,不想把自己看得太清。

窮困家庭出身的校長洛達不喜歡貧困生,也許說明了她討厭自己曾經充滿問題的那段人生。

害怕再次面對自己家庭的曾經貧困。

每個人擺脫自己原本階層的束縛後,都不會再想去面對原本的階層。

米塔逼著拉吉去給女兒皮婭找間好學校,又何嘗不是想跨入上流社會,和月光集市再無瓜葛。

如果沒有人幫助,我們終究會成為我們不喜歡的人。

《起跑線》:曾經是貧困生的女校長,為什麼不願幫貧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