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典寻源」“油器大王”廖国喜,广州“陶陶居”糕点大师

廖国喜,顺德勒流人,广州“陶陶居”酒家著名糕点大师,《食在广州·岭南饮食文化经典》和《广州美食》两书都有记载。廖国喜早年事迹不详,只知他曾在广州“听雨轩”任点心师。

「食典寻源」“油器大王”廖国喜,广州“陶陶居”糕点大师

据顺德点心界老行尊介绍,廖国喜擅长油器制作,享有“油器大王”盛誉,他制作的牛脷酥、油炸鬼(油条)、咸煎饼等件件精品,这技艺“他认了第二,无人敢认第一”。

「食典寻源」“油器大王”廖国喜,广州“陶陶居”糕点大师

他炸的咸煎饼,“形似塔香离且黏”,又似番塔,饼中的回形圈既黏又离,有浓郁的南乳香,口感边皮松酥,中心酥化。

「食典寻源」“油器大王”廖国喜,广州“陶陶居”糕点大师

吃过他制的咸煎饼的人评价说:“比德昌咸煎饼还好吃。”有一次,廖国喜休息回乡,见到勒流某食店所炸咸煎饼质量稍逊,随即传授技艺。他让人按照他的配方和斤两,在一只上了黄釉的陶盆里,将面粉、泡打粉、糖、盐、稀面种、食粉、澳粉等,边加水边搓揉,整整搓了45分钟,然后开薄,抹油水,卷筒,切件,压扁,指顶中心,用中火炸。果然炸出了番塔形的美味咸煎饼来。

据广州的行家说,廖国喜尤其擅长“水镬”,以蒸糕、肠粉、粽子出名。

《食趣》一书记载,上世纪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廖国喜响应政府多创制经济实惠的大众化糕点以供应市民的号召,在制作松糕时发现松糕面皮特别软滑可口,他想:要是能蒸出一种像松糕表面那样的糕点,不是更受食客欢迎吗?

「食典寻源」“油器大王”廖国喜,广州“陶陶居”糕点大师

他经过多次研制,终于用粗糙大米蒸制出精美软滑的新型糕点。方法是:先将粗米翻碾两次,然后洗净浸透,磨成米浆,用幼网箩斗隔浆,采用蒸松糕的方法蒸制。蒸出来的糕雪白如棉,富有弹性,糕眼幼小,吃起来软滑清香,不黏牙齿。“陶陶居”将这种糕命名为“棉花糕”

廖国喜不断改良工艺,用上等油粘米制成双色、三色棉花糕,还塑上祝福语或者花纹图案,使之成为送礼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