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的醫患關係緊張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曉韓8


如何破解緊張的醫患關係?

一、目前醫患關係緊張的五大根源

1、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勻,是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制度根源

“中國80%的患者分佈在農村,而80%的優質醫療資源卻集中在城市”。這種矛盾直接導致了人們的看病難、看病貴,也是醫患關係緊張的制度根源。

中國城市醫生是世界上工作最勞累的醫務群體之一。每年大量的基層患者湧入大城市就醫,相對較大的工作量導致醫生疲於應付。據中國最大的醫學學術交流網站“丁香園”一項調查顯示,中國醫師“醫不自醫”現象突出:超過四分之一的醫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35歲以上男性醫生高血壓患病率是健康人群的兩倍,七成以上醫生患有不同程度的頸椎腰椎疾病。

從醫30年的山西省兒童醫院血液科專家郝國平說:“壓力是潛意識的,多年來做夢夢見的不是家人,都是診斷不完的患者。”

2、公立醫院公益性逐漸淡化、商業性日益濃厚,是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體制根源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資越來越少,據有關部門統計,政府投資僅僅佔醫院經營成本的20%, 所以造成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越來越淡化,僅僅是佔總人口4.7%的公職人員,特別是高幹的福利。盈利行為越來越強化,醫生護士的工資都要靠自己掙,特別是從醫療藥品、醫療器械裡掙。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高價治療就應運而生、順理成章,從而越來越加劇了患者的不滿和抱怨。

比如:

醫院口腔科一顆售價2500元的純鈦烤瓷牙出廠價只需16元;

一個國產心臟支架出廠價不過300元,可到了醫院便成了23000元;

一個進口心臟支架,進貨價不過760元,到了醫院便成了38000元;

當然這其中的利潤不是醫院一家賺取,多數還是被中間商、藥販子層層剝取。

本應該是救死扶傷的人民醫院卻成為獲取暴利的吸百姓血吃百姓肉要百姓命的魔鬼醫院,醫患關係能不緊張嗎?病人在醫院不是病人,而是待宰的羔羊,病人在醫生眼裡不是急需人道關懷的弱者,而是千方百計賺取工資、獎金的客戶。

醫院暴利傷民必然導致百姓暴力傷醫,這是無法避免的因果報應關係。一個醫生配一個警察,也無濟於事。

3、患者期望值無限,醫生診治疾病的能力有限,是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客觀根源

患者對疾病的診斷率和治癒率知之太少,人類所面臨的所有疾病只有約四分之一可以找出病因,其中又有約十分之一可對因治療,其餘只能對症治療,醫生不是萬能的,治療不是全能的。但患者心情是我的病因醫生一定能找到,而且醫生一定能治好。所以,對四分之三沒有找到病因的患者來說,對十分之九隻能對症治療的患者來說,對醫院治療水平不滿意是自然的,對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不滿意是必然的,醫患發生糾紛也是當然的。

據中華醫學管理學會統計,自2002年9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來,中國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平均每年上升了22.9%。一些受訪人士坦承,醫患關係惡化和頻發的暴力事件讓醫生心理負擔很大,變得更加小心謹慎,對一些年齡大、手術風險大的患者有時更願意推薦保守治療。而這讓中國年輕一代開始重新審視醫生這一職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中國已經出現“醫不過二代”現象——據媒體公佈的最新醫師執業狀況調查,中國78%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

4、醫生缺乏仁愛之心,追逐盈利的商人意識太濃,是造成醫患緊張的主觀根源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是醫生崇高的道德修養,目前公立醫院的現行體制,不僅使醫生蛻變成沒有仁愛之心的兇醫,而且還變成唯利是圖的商人。醫生的雙重人格、雙重身份、雙重任務,使醫生越來越感到身心俱疲,特別感到心累,天天感覺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走刀山。醫生有醫德,個人收入就減少;醫生沒有醫德,個人收入就增加。就是這個醫德與利益糾結的悖論,經常在撕裂著醫生的靈魂。造成醫生人格分裂,醫生不像醫生,商人不像商人。遇見熟人,醫德就暫時戰勝利益,成為救死扶傷的仁醫;遇到生人,利益就泯滅醫德,成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商人。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人們看病千方百計尋找認識的熟醫生,如果找不到認識的熟醫生,患者就心甘情願送紅包賄賂醫生的根本原因。

在溫嶺殺醫事件中受輕傷的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王偉傑表示,他能理解患者看病的著急心情,“醫生都想把病看好,但該醫院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表示,他們在譴責兇手的同時也在反思當下醫患關係。“病人覺得花了錢就一定要把病看好,而有的醫生有時也缺乏對病人的同情心,加上壓力大難免會有冷漠時。”這位醫生說,“缺少情感交換的看病會導致雙方成對立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014年3月5日在人代會廣東代表團討論會上發言說:醫改成功與否的標準看看病難看病貴有沒有改變,醫患關係有沒有改善,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有沒有提高,若從這三點來判斷,這幾年的醫改並沒有得到改善。

鍾南山說:“我特別在開會以前選擇了廣州市所有的三甲醫院來看,醫生的平均收入2012年帳面上是41077元(每年),但是醫生的實際收入(包括各種補貼)合計是176320元,2013年帳面的收入工資是46012元每年,實際收入2013年提高到19萬元多”

5、社會道德淪喪,患者缺德、或者患者家屬缺德,是造成醫患糾紛緊張的社會根源

醫鬧是 目前社會道德淪喪在醫患關係中最突出的表現——不管醫院有沒有責任、不管醫生有沒有盡心,只要不符合患者的心願、家屬的意願,要麼罵罵咧咧,要麼大打出手,要麼傷害醫生、護士,甚至殺害醫生、護士。所以說,醫鬧不僅僅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問題,而且是蓄意鬧事、故意傷害、任意侵害的犯罪問題。

二、如何破解醫患關係緊張的五大根源呢?

1、通過加強縣級醫院建設,逐步緩解 看病難的制度根源

縣級醫院是城鄉結合部,是中國80%患者首診的醫院,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第一、縣級醫院要用優厚的物質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二、縣級醫院要用優質的管理制度激勵人才、培養人才;

第三、城市醫院要定點聯繫縣級醫院臨床培訓人才、指導人才。

2、通過加大政府投入,醫療體制的改革,徹底解決公立醫院商業化的體制根源

改革開放40年以來,農村改革最成功,因為農村改革是從土地裡面刨糧食——解決了中華民族5000年來老百姓食不飽肚衣不裹體的窘境!

改革開放40年以來,醫療改革最失敗,因為醫療改革是從患者身上刮金錢——救死扶傷的醫院變成吸血吃人的地獄,仁醫醫心的天使變成商人謀利的魔鬼!是醫院的盈利體制,醫生的賺錢壓力把天使一步一步逼成魔鬼!

本來醫患雙方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應當共同面對唯一的“敵人”——疾病。

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正確理解的醫患關係本質是——醫患同源,醫患是一家,醫生和病人同是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用戶,醫生和病人不是商人和客戶的關係。因為病人不具備醫療知識,沒有能力自主選擇用藥和用器械,不能離開醫生獨立成為藥械的用戶;醫生不是“藥販子”,醫生開藥不能為了賣藥賺病人的錢。以“市場化”為謊言藉口的舊醫改,讓醫生成為賺病人錢的商人,不僅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而且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荒唐鬧劇。

世界通行的解決醫患矛盾根本出路是全民醫保,是國家“買單”醫療費,徹底消滅醫患對立的根源。

第一、 醫生、護士和公務員、教師工資待遇大致相當,或者略高於公務員、教師,統統納入財政預算由國家統一購買醫生的醫療技術、護士的醫療服務。

第二、醫院的醫療設施、醫療器械、醫療藥品政府統一採購,醫院免費使用,使醫療衛生真正成為全民福利事業,而不僅僅是少數公職人員、極個別高幹的福利特權。

第三、醫療器械、醫療藥品是人命關天的商品,應該由國家統一研發、統一生產、統一經營,統一價格、統一派送、統一結算。徹底把私人藥廠、藥品販子趕出醫藥市場,簡化醫藥流通市場——工廠與醫院直接供貨、無縫對接!

第四、要把醫療器械當槍枝一樣嚴格管制,要把醫療藥品當子彈一樣嚴格管理,不容許私人生產和經營任何醫療器械、醫療藥品。

第五、私人醫院可以開辦,特別是那些美容項目、保健項目等等,但是不能通過買藥賺錢,因為藥品還是由國家統一生產、統一經營、統一價格、統一派送、統一結算的。也就是說, 公立醫院與私人醫院的唯一區別就是,公立醫院由國家統一購買醫生的醫療技術為公眾免費服務,私人醫院由群眾自己購買醫生的醫療技術為個人有償服務。

3、通過醫療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步解決醫生診治疾病能力有限的客觀根源

患者期望值無限,醫生診治疾病的能力有限的矛盾是醫患關係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一勞永逸的解決。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這個基本矛盾會逐漸緩解。

4、通過醫德教育、醫風的整頓,逐步解決醫生缺乏仁愛之心的主觀根源

醫生也是人,是人必須要有仁義禮智信的做人道德品質,醫生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應該比一般人更具有高尚的醫德、嚴謹的醫風、崇高的使命、天大的責任。

5、通過弘揚儒家做人文化、泛愛文化, 慢慢消除醫鬧的社會根源。

通過全社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仁義禮智信做人文化的教育,儒家推己及人泛愛文化的教育,使人人普遍具備仁義禮智信的做人道德品質,使人人具有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泛愛思想,從而才能慢慢消除醫鬧的社會根源。

綜上所述:

醫療制度改革重點:

第一、加大政府投入,不能讓醫院為盈利而焦慮;

第二、注重疾病預防,不能讓醫生為沒病人而熬煎;

第三、強化醫德醫風,不能讓醫生、護士成為唯利是圖的商人、草菅人命的罪人;

第四、嚴厲打擊醫鬧,不能 讓醫生、護士成為打罵、傷害、甚至殺害的對象。


董海發


其實這個問題有些認知誤差,不是當代社會的醫患關係緊張,而是一貫以來從醫患關係的底層邏輯來看,兩者必然是存在對立的主客矛盾的,但是有矛盾未必一定有衝突。當代社會傳媒發達,使得人們對於醫患關係的話題和案例傳播速度之快、影響面之廣,是前所未有的,從傳播學的角度快速的傳播必然帶來效應的放大,所以大家都覺得醫患關係很緊張。

關於醫患之間的主客矛盾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1. 從對於醫學信息知識的掌握來看,醫生佔有主動地位(主),患者屬於被動地位(客)。

2. 從醫療消費的關係來看,患者卻佔有主動地位,因為每次就診行為都是由於患者主動發起的,雖然屬於被動地位的醫生可以通過一些教育行為來鼓勵支持患者的就醫行為發動。

3. 從中國歷史可以知道,歷來主客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從本質上來說,主客矛盾的集中表現為土地水源這樣的生活生產底層資源的爭奪,如果對此還不瞭解的話,建議再仔細閱讀一下毛委員當年所著《井岡山的鬥爭》。

4. 因此醫患這樣的主客關係必然會存在矛盾,但是存在矛盾的未必一定就會出現衝突。

5. 醫患這樣的主客矛盾的本質上是對於醫療花費的合理性以及預期獲得的不一致。

6. 因此在這樣的主客矛盾中,要化解衝突緩和矛盾,醫生的及時獲知把握患者需求和進一步調控消費者預期非常重要。當然從患者角度,提高自身醫學修養以及理解醫療體系作為的邊界也很重要。

7. 很多時候,在醫生看來患者囉裡囉唆講了很多無關緊要的事情,其實很可能是患者在希望表達“我的病很重”、“其實我還是比較懂醫學知識的”等等,這時候醫生一定要善於聽懂患者的話外音,把患者的話“掰開了、嚼碎了”來理解體會,然後適時地利用一些肢體語言(其中包括體格檢查之類的身體接觸)和言語話術,在自身所處的醫療體系所能到達的邊界之內,調整減緩患者的治療預期。

8. 這些營銷學的理論和實踐技能,目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家醫學院會設置專門的課程來教授,只能通過每個醫生所謂的“情商”來自己體悟了。

9. 一般來說,基層醫療機構相對而言醫患之間的主客衝突比較少,絕大多數是基層醫療機構的自身定位、硬件設施、社會關係、技術水平(很多時候其實是患者認為的)等方面首先給患者造成了邊界感,而這樣的邊界感在北上廣等醫療中心就會模糊,因此也是容易造成主客衝突的原因之一。

也是由於患者在醫學知識信息方面的客屬地位,這就會導致如客家菜多臘多鹽的風格(主要是為了遷徙儲存方便)一般,就診常有拖延,依從性不佳等現象,從主客關係角度理解患者的一系列行為特點,這也有利於制定相對合理的慢病長期管理策略。


懶道人


當前的醫患關係是怎麼形成的,我認為不必利用頭條平臺反覆議論。它不是醫生之過,也不是患者之錯,是深化醫療改革過程的陣痛。

眾所周知:醫患關係是指在醫療服務過程,以醫護人員為一方和以患者及其家屬為另一方,在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產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

當患者走進醫院掛了號或辦了住院手續,醫患間就建立起一種帶有契約性的關係(涵有醫患交往中的社會、倫理、人文、心理、醫療消費等關係)。醫院要求醫生必需尊重患者的權利,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也要求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過程遵守醫院各項規定,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醫護人員作為服務主體,在執業活動中應嚴格遵守醫療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操作規範,嚴防差錯事故發生。同時要求患者作為服務的客體,要尊重專業知識,尊重醫護人員的勞動,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樹立醫患人格是平等的心態,別把自己當作“花錢買服務”的“上帝”,把醫護人員視同“服務生”使喚,稍有不周、惡語相向,要信守醫患溝通與交往的基本準則。

醫患間難免出現對疾病認知信息不對稱,而產生某些難以預見的矛盾與糾紛,發生矛盾或衝突時應以實事求實的態度闡述真實情況,那怕被認定為是醫方有不當行為引發的糾紛,同樣可通過訴諸法律,保護雙方正當的權益,不應當釆取“鬧”的形式求解決。

當前公立醫院改革正處攻堅克難的階段,各方都正在努力改變不適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體制與機制,力求最大限度解除病人的醫療負擔,減輕附加在醫生身上的非醫療的考核指標,(例如創收、控費、論文、外語等)讓醫生能更專注於對病人的診療服務,排解院長為“養家餬口”之憂(例基建貸款、設備、器材維護、人員工資、績效創收、員工獎金等困擾),牢固樹立“公益性”的管理理念,更好地服務於廣大病人。

同時作為醫院與醫生,也寄希望社會各界能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困憂與困難。理解公益性醫院是以人民健康和社會效益為主要追求目標。但也並非意味著公益性只能靠財政全額撥款生存、不能運用市場機制“增收節支”進行適度醫療補償的要求。

每個人都會生病,作為發展大國的十四億人口,要全面實行免費醫療似乎有些痾求。主管部萬隻能對醫療價格、服務模式、服務品質、收費標準進行有效監管,仍須要求公立醫院在醫療藥品、器械、用品等的市場化運行過程,能以最低的投入成本獲得較大的管理效益。也讓患者對某些自費藥品承擔一定的自付的比例,又能維持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

這個改革的週期儘管長了一些,醫生與患者的怨言也多了一些,但是要看到,我們正蓪向通往大國醫改成功的路上。相信新時代醫患關係一定會與改革成果同步推進!任何醫患關係泛議論都與事無補。


陳恭5


所有的公立醫院都不是公益性的,因為他要養活自己,還要發展,醫院逼著醫生開大處方。加上事業單位的屬性,運行成本很高。甚至一些地方還讓醫院給公務員發工資。這些成本誰承擔?公立醫院,人是計劃的,事情是市場的。在發達國家,住院花費多少和患者沒什麼關係,這就好比開車出了交通事故,過去是兩方打架,打贏了會佔便宜啊,現在為什麼不打了?保險公司賠錢啊。如果醫生只考慮看病,不考慮掙錢,是不是沒那麼多矛盾?一些國家,住院後會收到兩個賬單,一個是醫院的,一個是醫生的(當然都不是患者付費)。醫生是靠技術吃飯,而不是績效和回扣。作為第二大經濟體,該考慮免費醫療了。


中原醫生


醫患關係不好主要原因是雙方信任缺失造成的。一從到醫院掛號開始,多數患者認為掛號費太高。到底高不高,無法定論各說各有理。醫院說不高,理由專家都是高學歷人才,上學幾十年當然不高,理髮師做頭髮比看病都貴!

二排隊。看病後做檢查,不做檢查能不能看病?現在都擠油大醫院,去了就是看準大醫院儀器好。不做檢查病人有意見,做多了更有意見。做檢查還要排隊。

三交流。排隊倆小時看病幾分鐘。到底看病多長時候間最佳,沒有統一標準。有些年齡大的病人,他從年輕說到現在。大夫沒有這麼多時間仔細聽。大夫一天要看一百多病人,但是他會抓住關鍵給你開單檢查。

四收費。中國現行醫療收費標準,一般省級物價部門核准,醫院自己沒有定價權。只要做檢查就收費,全省統一價格,全省統一收費編碼統一價格。

五藥價。醫院現在零差價。藥品價格比藥店便宜。為什麼要病人外購藥呢,主要是醫保藥品類少,絕大多數藥醫院沒有造成的。

六過度檢查。到底有無過度檢查,各執一詞,醫生說有必要,病人說必要不大,分歧很大。過度檢查有些不過度,有些是大夫保護自己做的。如50歲以上做胃鏡前做心電,應該不應該,就是因為有一例胃鏡檢查者,檢查時隱匿性心臟病發作死亡。病人大鬧大夫有責任,從此後各個醫院都開始了。應當說99.9%的病人不需要,就是過度檢查。一旦出現問題就麻煩了,另外做心電圖還能增加收入,正好迎合醫院需求。

七制度原因。現在都在網上吵吵十五天轉院問題。這難道是醫院問題麼?這是醫保制度和醫院住院天數規定的。誰破壞了就得挨罰,那個三級醫院沒捱過醫保辦的罰款。

總之醫患之間矛盾形成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還是現有醫療資源和人們增長的高需求之間的矛盾。矛盾之表現就是醫患關係不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健康要求增加,對就醫高需求增加。但是還不能打到需求的理想化。矛盾愈來愈劇烈。


岱下明珠天平湖畔153


根據我本人的經歷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醫生帶有欺瞞性的許諾,有很多病人是通過口口相傳去某醫院,某科室找某位醫生去就醫的。但是進入手術室手術開始那一刻,病人根本就不知道是誰在給你手術,因為你被全麻了,沒有任何知覺,手術那一刻病人和死人沒有任何區別。

二:一旦出現醫療糾紛,無論醫生或醫院就把術前告知書拿來做擋箭牌,把責任全部推到病人或歸結到術後併發症的行列。

三:一旦出現醫療損害,醫院醫生從來不會告訴病人,醫療損害的後果是什麼。就會說會好的,會好的……搪塞病人。

四:我覺得沒有一位病人或家屬,是抱著要想富做手術做了手術告大夫的理念去醫院進行治療的。

五:醫院或不負責任醫生的懈怠,以及業務能力水平等等都是醫患矛盾的節點。

我本人因為住院時間長,看到了很多不能在此說的事實,發生了醫患矛盾切記不要武力解決,去買一些關於醫療行業的法律法規書籍,和給你造成器官損害結果方面的書籍看一看。會受益匪淺………


北京鬥士


患者看病其實也就是一種消費,只不過消費的是醫療這個特殊的商品

在多家醫院中選擇其中一家就診,就好像是逛街買東西,看好了才掏錢。最終做出決定作為買方對於商品是否滿意:

一看外表即形象,二靠推介即口碑,三靠口感即療效,四靠稱重即誠信,五靠質量即安全,六靠價格即費用,七靠態度即服務。

而醫患關係的緊張更多是因為以下幾點:

醫生的態度:如果醫生展現出來的態度,醫生專家的不僅僅需要語言的溝通,也需要注意對待病人的態度。


醫院的內部環境:當醫院的內部環境較差的時候,往往會引起患者的擔心及不信任。從而容易產生醫患糾紛。


醫院的治療效果:患者前來診治終究是為了把病治好,但是極少部分醫院為了盈利,從而因為小病使患者到處檢查,最後患者付不起高額的費用,從而到小診所看病


醫療安全:醫療安全是醫患追求的本質,也是醫患矛盾的焦點。醫院來說保障醫療安全是為患者負責,也是為自己規避經營風險和減少額外成本。


院長微課堂


簡單說主要是醫療費用高造成的醫患關係緊張。不過也不是一些人眼中的那麼勢不兩立,水火不容。極端案例屈指可數,吵吵鬧鬧比較多,也能在現有法律框架下較好地解決。任何客觀理性的人都會認同這個基本判斷。

說到醫療費用高也有諸多因素,不能一罵了之,徒增戾氣。說穿了,醫療醫藥仍然是商品,雖有特殊性還是商品,擁有商品的一切屬性。改革開放幾十年,物價漲了那麼多,醫療醫藥不可能不漲價。新設備新醫法新藥大量使用,醫保的建立願看病敢看病的人多了,生活水平的提升能看病的人也多了,這些都推動了醫療醫藥的費用增高。

醫患矛盾另一面就是病人的問題。由於事關病人的生命健康,病人及家人朋友過份關切,往往有過激行為,且對醫療一知半解,道聽途說,對一些目前尚不能治癒只能緩解、減輕痛苦症狀的病,提出非份要求,不聽解釋。

可見,醫患矛盾是發展中的問題,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何況現在國家、醫療系統、病患都已經看到了問題所在,相信都會做出有益的調整,醫患關係肯定會越來越和諧。


frank7055


我殺醫的理由很簡單:①什麼叫異常數據不處理、不分析原因只是醫院過錯,與病人死亡無因果關係。②什麼叫患者劇烈下肢疼痛伴煩躁不安未做B超,未檢查只是院方過錯,與病人死亡無因果關係。③什麼叫院方未祥細詢問病史,對疾病危重性認識不是,只是醫院過錯,與病人死亡無因果關係。試問是個學醫的,是個醫生,你就是你們醫學專家從“嘴"裡放出來的戲弄老百姓的文字遊戲。他們把病人的生命看成是條活生生的生命嗎?沒有!他們把病人的性命看成是性命嗎?這麼多的過失病人死了,竟然鑑定說與醫院的醫療行為與患者之死無因果關係。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也別開醫院,讓我們就死在家裡好了!我真的不想殺“醫生”!真的不想殺“醫生"!


手機用戶64418938904


我一直認為我們的公立醫院都還是以救死扶傷為宗旨的,我們的醫生護士也都是為了治病救人為人生理想的。所以我看到醫生護士那麼辛苦工作的時候,總是覺得他們是天使,他們值得尊重。

直到去年11月底,因為感冒去了離家最近的三甲醫院的呼吸科看病。遇到一個老大夫,一聽我我呼吸急促就說你去做一個肺功能檢查,於是去做,結果第二天出來。第二天拿著檢查報告去那個診室去老大夫不在了,一個女醫生說老大夫今天不坐門診,下週的前一天來。第二週那天去了,一個年輕大夫說老大夫有事不在,看看檢查報告說,你再去做個肺功能。我就說上週做過了,他就說上週是老大夫看的,檢查的地方不一樣。我也沒理他,看著人很多,想著下週老大夫回來再說吧。第三週去老大夫不在,女大夫在,還是那個話,你再去做檢查吧;……怒😡從心頭起,出來給呼吸科主任打電話,老子要住院!!過去住院部有大夫護士辦了住院手續,主任來聽了聽說是肺炎,需要住院打針吃藥。住院治療一週後康復出院。

我就納悶了,不找個人,老老實實看病一週一次檢查??找個人以後什麼檢查也不用做了,聽聽看看就可以下結論治療,而且還好了。

這他媽媽的還是三甲醫院??如果不找人和莆田人包的差不多了,我要是年輕20歲,門診後面那個兩個也打得您滿地找牙……至於為什麼要打?我哪知道??大家說該不該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