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與醫藥,誰的護城河更寬?

醫藥和消費,是傳統大牛股的聚集之地,他們的護城河誰更寬呢?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任何行業都有好公司與壞公司之分,我們這裡藥討論的是各自行業的好公司,我們就拿“酒王”貴州茅臺和“藥王”恆瑞醫藥來比較吧。

先從生意角度看,貴州茅臺可以說“秒殺”恆瑞醫藥,貴州茅臺投入很少比例的成本,幾乎不需要研發成本,生產出來的產品供不應求(不少已經提前打款),可以自主定價(賣的價格很高),同一級別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恆瑞醫藥需要投入鉅額的研發費用,生產成本也不低,(進醫保)不能自主定價,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也很高,在很多領域面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而且藥物專利保護期有一定的期限。

列舉一些數據:

成本:貴州茅臺的生產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最主要的成本是員工工資和稅收;恆瑞醫藥的這些成本一樣不能少,而且從成本/收入比看,遠高於茅臺。2017年貴州茅臺的成本/收入比是52.2%;恆瑞醫藥是77.5%。

費用:貴州茅臺的三費比率遠低於恆瑞醫藥,貴州茅臺2017年期間費率是12.5%,恆瑞醫藥是58.7%。

利潤:從毛利率看,貴州茅臺是91%,恆瑞醫藥是86%,貌似都很高;但看淨利率立馬比較出高下,貴州茅臺47.5%,恆瑞醫藥23.8%。

貴州茅臺的護城河是:品牌、獨特的資源和工藝、稀缺屬性;

恆瑞醫藥:規模優勢、專利壁壘

有人說,和貴州茅臺比較,恆瑞醫藥還不那麼優秀,那麼國際醫藥巨頭呢?

我們以國際腫瘤藥物老大羅氏為例,同樣要投入鉅額的研發費用,2017年投入92.42億歐元研發,佔營收的19.6%;同樣因為3大支柱產品(赫賽汀、美羅華、安維汀)面臨競爭對手的侵蝕,市場預計2024年該公司市場份額將下降14.5%。

是不是說醫藥就比不上消費了呢?也不是,我覺得至少醫藥行業的想象空間和增長潛力比高端消費高。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某家公司徹底攻克了癌症,將癌症變為慢性病,那麼伴隨著專利壟斷的是營收和淨利的爆發增長;人類還有很多疾病沒有攻克,徹底治癒糖尿病、高血壓、艾滋病,還有很多罕見病,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會一步步解決,相關公司的潛力會逐步釋放。

回到原點:高端消費品的最大護城河是品牌,伴隨而來的是經濟“特權”和壟斷,獲取品牌優勢重要的是在消費者心中建立牢固的形象,從而形成心智壟斷;醫藥企業最大的護城河是專利權,伴隨的是一定時間內的壟斷,而要獲得這個優勢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目前從經營角度,茅臺比恆瑞的商業模式更具優勢,我想只能用行業命相來解釋;或者說恆瑞醫藥還沒那麼優秀,但這正是潛力所在。茅臺最大的風險就是消費者的心智發生變化,即大家不再認為茅臺就是中國最好的白酒了,不過目前還看不到。(作者:只吃一碗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