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該怎麼護理改善

我們知道老年人比較容易尿失禁,而其實女性也是容易尿失禁的群體,特別是工作緊張壓力大的、有生產損傷的、膀胱脫垂等一系列症狀的女性,如果有尿失禁的症狀,那麼更要好好做好護理措施改善症狀。

女性尿失禁該怎麼護理改善

女性常見的尿失禁有三種情況: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壓力急迫混合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也叫張力性尿失禁,是婦女中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是指當咳嗽、噴嚏、大笑、起立等腹壓突然增高時,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急迫性尿失禁指突然想小便,並且感覺特強烈,好像馬上就憋不住了,往往這種情況發生時來不及上廁所就已經尿溼了褲子。最常見的起因是尿路感染。壓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通常在女性中同時存在,也就是常說的混合性尿失禁。

為了幫助患者解除痛苦,恢復膀胱功能,促使膀胱儲尿,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對尿失禁患者進行膀胱的康復護理訓練與護理。

1) 心理護理 尿失禁患者因尿液刺激和尿液異味等問題常感到自卑和憂鬱,心理壓力大,因此應尊重、關心患者,給與理解和安慰,隨時做好幫助和護理。

2) 皮膚護理 注意觀察周圍皮膚無紅腫、破損,及時更換潮溼的尿墊和衣褲,及時用溫水清洗周圍的皮膚,必要時塗搽鞣痠軟膏,撲粉等,並注意更換體位,預防壓瘡,注意營養。

3) 排尿習慣訓練 是基於患者的排尿規律來安排如廁時間的一種方法。即每天都按規定的時間去排尿一次,如餐前30min、晨起和睡前。一般白天每3h排尿一次,夜間兩次,並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對生活不能自理無法如廁者,應提供便器,適時提供如廁幫助。這種訓練能減少尿失禁的發生,並能逐漸幫助患者建立規律性排尿習慣。

4) 制定飲水計劃 建立定時,定量飲水和定時排尿計劃,嚴格認真落實,記錄排尿時間。每次排尿前可輕叩恥骨上區、摩擦大腿內側誘發排尿、儘量坐位及衛生間排尿。當膀胱的殘餘尿量過多時,進行間歇導尿防止尿路感染。飲水計劃中每日飲水量約1550-1650,不可超過2000ml。

1.飲水包括所有的流質,如粥、湯、果汁等,如飲了以上的流質,要減去飲開水的量,以保持飲水量為每日1650ml。

2.晚上八時後儘量不要飲水,避免膀胱夜間過度膨脹。不要飲利尿飲品,如茶、汽水,含酒精飲品、糖水、西瓜等。

飲水計劃表

5) 刺激逼尿肌收縮 通過尋找並刺激排尿刺激點,如輕輕敲打恥骨上區、牽拉陰毛、摩擦大腿內側、聽水流聲或用受刺激肛門等輔助措施,誘發逼尿肌收縮,尿道外括約肌鬆弛,產生排尿。

6) Valsalva屏氣法 患者採取坐位,身體前傾腹部放鬆,屏住呼吸,向下做用力排便運動,此方法可訓練患者收縮腹肌,從而增加可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壓力,促使尿液排出。

7) 選擇合適的護理用具 根據生理特性和患者自身特點選擇尿失禁護理用品接尿。男性患者可以食用保鮮袋、外置導尿瓶集尿,但患者陰莖長期受到尿液刺激,易導致陰莖龜頭紅腫糜爛,須加強局部護理。女性患者可以使用尿失禁可以使用尿布、紙尿布及紙尿褲集尿。目的是防止皮膚長期受尿液刺激,保護皮膚,預防壓瘡。

8) 留置導尿 極易引起泌尿系用感染,須注意加強對留置導尿管的管理,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每日消毒尿道口1-2次,每週換引流袋1-2次,定期更換尿管1次,保持引流管通暢,尿袋不高過恥骨聯合處,防止尿液逆流,並定時夾閉尿管訓練膀胱功能。

9) 穴位針灸治療 取足三里、三陰交、天樞、水道、曲骨、關元、中極等穴位針刺。

10) 盆底肌肉訓練 指導患者進行骨盆底部肌肉鍛鍊,以增強控制排尿的能力。這種訓練可以增加尿道阻力,加強盆底肌肉張力,可在漏尿前後做練習,對減少漏尿的效果更好。

做法:收縮尿道、肛門、會陰部肌肉5-10秒後放松,間隔5-10秒後重覆上述動作。每次15分鐘,每天2-3次。

11) 經非手術治療後效果不佳的患者,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女性有尿失禁問題可以諮詢熱心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