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民間故事:聖水寺

聖水寺

淄博民間故事:聖水寺

淄川淄河鎮岳陽山東側半山腰處,綠樹蔥鬱,聖水寺就掩映在這豐茂的密林中。

相傳很早以前,說這裡地下有白銀。當地一財主財迷心竅,立即找人打井探寶,打出一井,果見白銀閃爍,這時忽見一女子踏祥雲而來,立於井邊,要井下采銀人上井說話。井下人一到地面,女子袖中取一紅綢巾扔到井裡,只聽“轟隆”一聲巨響,井裡立即清水四溢。

後人才知原是泰山奶奶路過此地,看到有人在採銀破壞寶地,她說採銀只肥財主自己,泉水是惠於眾人的。於是便令身邊一女童施法術阻止挖礦採銀賜泉水造福百姓。為感泰山奶奶恩賜,鄉人捐資,在泉邊建寺,名曰“聖水寺”。

  聖水寺始建於何年已無從查考。只在早已坍塌的“大雄寶殿”東南的一塊殘碑上,有文字依稀可辨:“有光迥射於周朝……”從文中可見,聖水寺始建於周朝,從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可斷定,碑刻上的周朝應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

  從另一塊淹沒於土中半截的石碑記載:“博邑東去城五十里有聖水寺奇峰疊嶂,四面環繞兼以樹森蔭翳俯臨淄水人間仙境之樂誠一帶名勝也,寺內有石閣一座。”這段記載描繪了聖水寺的地理位置、環境狀況。

  聖水寺之名源於此處這一孔經久不竭的泉水,在大雄寶殿前至今尚存蓮花池一座,池水清澈幽深,大旱之年不枯。令人稱奇的是,池中的水比山下的水比重大,池中的一桶水比山下井內的一桶水重一公斤。池中的水位如前一天下降,第二天必定有雨,如上升則第二天定是晴天,山下的村民多次目睹。

  寺旁一名年過八旬的老者說,她每年幾次上山,用池中泉水泡茶煮飯,身體則安康無病。當山下淄河因斷流而河床兀現時,泉水依然汩汩。預示著明日的陰晴,也正是因了這一泓“聖”水,聖水寺在被風雨侵蝕而倒塌後逐次得以重建。

  在後殿的廊簷下,立有一塊道光29年的功德碑,碑上記載著這一年有城子村、鎮後村、西石門村捐資重修聖水寺的境況。碑文描述:“山川之秀,實甲他邑,東鄙岳陽馬鞍兩山,尤為名勝之最,而聖水觀適當岳陽之麓。俯臨淄水,平揖馬鞍,樹林蔭翳,中傍西巖,而甘泉出焉澄澈幽深,大旱不竭。聖水之名,良有以也,池北有玉皇閣,於道光壬寅業已重修葺,穿閣而北有地藏菩薩殿,觀音白水配之,其來久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