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忠卿:三洲散记

邹忠卿:三洲散记

图: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六月下旬的一天,我约了几个朋友专程去三洲游玩,一是参观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二是听说三洲有个状元墓,想去看看。

出发那天,早上下了一阵小雨,空气变得湿润凉爽,正适宜出行。驱车沿319国道奔驰,约30分钟,我们就进入了三洲乡地界。

初夏季节,阳光和煦,微微凉风,蓝天白云下,各种野花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路边,河岸,田野,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芳草丛中,叶片上沾着的小水珠仿佛一颗颗小星星,眨着亮光,逗引得路人驻足细看。

看见杨梅林了,满山成片,青翠惹眼.生态三洲,果然名不虚传。湿地公园就座落在三洲小潭村,4A级风景区,湿地面积有7千多亩,包含汀江及其支流河道。这座典型的河流湿地公园,展示着三洲人民几十年来不懈努力治理水土流失的成果。

邹忠卿:三洲散记

图: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我们来得早,公园门前很清静。入了园,就是杨梅广场,那儿有一个硕大的杨梅雕塑,红艳艳水灵灵的兀立在拱桥桥头边,高约有三四米,与广场、拱桥、小风车、湿地流水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沿山脚下的栈道前行。栈道旁满是一种高长的绿草,开出的花儿蓝蓝的,绽放着美丽,散发着着清香。继续信步走马观花,经过观光游船渡口,水边停靠着许多游船在诱惑我们,但我们没有停留。山上的松树密密地站立着,与各种杂树相间,形成幽幽的绿荫,环抱着我们;四野静悄悄的,只有鸟的鸣叫,此一声彼一声,呼朋引伴,婉转动听;扶栏近水,清彻而透亮的水中,有鱼儿穿梭来往;水光映翠,波纹如绫;温风清新,沁人心脾,此时此景,真有令人目酣神醉之感。成群的红鲫鱼早已蜂拥而来,仿佛在等待我们喂食,几条大鱼蹿动着,水面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我们没有食物,只能让鱼儿空欢喜一场。

邹忠卿:三洲散记

图: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继续前行,过了一个凉亭,就看见了小风车栈桥。各色塑料纸片做成的小风车,一排排一串串构成弧形悬在桥顶,在风中不停地转动;整个栈桥笼罩着五颜六色,人在栈桥,恍如置身于童话世界,光影迷离的彩色光环令人徜徉,欣喜,流连忘返,真可谓别是一种趣味的景致。又是一座凉亭,歇坐其中,我极目四望,四围寂寥,山峦苍翠,树木葱茏,湿地水汪汪的,水边草丛时而有小鸟掠过;空气清新,深吸一口气,令人神清气爽。此时此刻,你只须让眼睛尽情捕捉,让心灵享受一切安逸。凝神遐思,古人有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人一旦置身于美好清静的山水氛围中,心旷神怡,烦恼顿消,的确会有一种心灵安宁超凡脱俗之感。联想到社会上有人喜欢到寺院“闭关”静修,以求解脱烦恼.其实“闭关”就是一种自省自悟的心理疗法,我看还不如来这大自然的山水环境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在欣赏风景的愉悦中摒除心中的郁结,同时呼吸新鲜空气,有益健康。

远处一只游动的花色小野鸭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向着桥洞方向迅速游动,在它的身后一条长长的人字形水波闪动着。这样的野鸭子真的是久违了。湿地的自然环境很适宜野生禽类动物栖息。我想,也许不要几年就会有成群的野鸭了。一路不停歇,我们走过情侣桥、景观水车……,沿途有许多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典型的湿地生态,我们却无意细看,因为我们要赶着去看状元墓。

出公园,到三洲镇,再沿一条水泥村道蜿蜒上山,山道也是水泥路。到了半山腰,就来到了我们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状元墓。

山路边有一条侧道,踏过一段荒草丛生的野径,大约50米处,有一个方体圆头的石柱立在路边,约一米高,石柱上刻有字,模糊不清;再走几步,就是状元墓。破旧的状元墓孤单寂寞的座落在这荒山野岭中,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同行的老潘介绍说,每年清明节,四乡各省的潘氏子孙都会来这里集中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几百人在这里轮番上供祭拜,热闹非凡。潘仝后裔遍布各省各地及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江西寻乌,子孙后代繁衍得最多。

我们肃静,伫立,仔细端详着这座状元墓。墓头上方并列三个圆形石,中间大的圆石上是阴阳乾坤图,墓头左右肩各有一圆形石,左刻字“恩”,右刻字“荣”;墓中橫石上刻“潘氏状元佳城“字;墓碑左右各有碑记,左碑文记的是潘仝身世的内容,右碑文记后人修葺仝公墓的记载。同行老黄的妻子此时已虔诚地站立于墓前,双手合掌,向状元行拜礼,表达自己的敬意,祈求祝福。

打开手机百度,潘仝,“公讳字会道,宋吉州从源子,幼聪慧,人以神童目之,弱冠擢状元及第,官广东观察御史,升秘书阁大学士,后致仕,寓闽汀三洲,以忠孝励子孙。”据《临汀志•进士题名》记载:“淳祐四年甲辰刘梦炎榜潘仝,字会道,长汀县人,调赣州安远尉,转文林郎,广州观察推官。”

潘仝幼年在三洲其母舅戴氏家长大,自幼聪敏,饱读诗书,致仕后在朝为官,清廉公正。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与其同朝,都是朝廷重臣。文天祥曾有赞曰:“锦心绣口,其李太白乎!袍染柳汁,其李固乎!弹劾无私,其汉张纲乎!满而不溢,其赵中令乎!公具四美,宜其西山称道弗置也云。”大意是:仝公文才好,口才好,可以同唐代李白相比。钻研学问,可以同东汉的李固相比。检举贪官污吏,铁面无私,可以同东汉的张纲相比。学识渊博而不骄傲自满,可以同北宋的中书令赵普相比。文天祥以“公具四美”来评价仝公,推崇他应当成为道德修养方面的榜样,足见他对潘仝的敬意。潘仝为官之德行亦可见一斑。

潘仝晚年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朝廷内忧外患,国力渐衰之时。宋咸淳九年(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举兵南伐,先取鄂州,然后顺流而下,临安危急。也许是因为国事积劳成疾吧,也许是年老体衰吧,也许是心忧过度吧,潘仝在德祐元年(1275年)便过早离世,享年63岁。潘仝去世那年(1275年),文天祥受命于危难之际,奉诏起兵抭元,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五万人,赴京勤王。时潘仝生有九子,其大儿子一郎潘念为光禄大夫,率南澳总兵府兵马,加入抗元队伍;潘仝的孙子潘任(八郎第五子),亦起兵加入文天祥义军,共同抗元。(潘任于宋端宗时任行都招讨使,宋帝昺时任兵部尚书。)

1276年11月文天祥率抗元义军移驻汀州城北之东关,触景生情,写下壮诗一首:“雷霆走精锐,斧钺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这首诗写出了文天祥当时艰苦作战的局面,也写出了他当时的心境。我想,当时在义军中统领军队的潘念、潘任将军,面对家乡,该会有同样的心境吧—悲愤、刚毅,坚强不屈。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终因投降派的出卖和元军的重兵打击而失败了。时潘仝第八子潘毅为皇室护卫都统,在宋军与元军崖山海战败后,也随宋帝昺及丞相陆秀夫等赴海殉国。潘氏一门忠烈,为南宋尽忠如斯!

邹忠卿:三洲散记

我凝视这状元墓,那斑驳污渍的墓石上,有岁月车轮辗过的尘土,有风雨侵蚀的泥沙。天地无言,日月无声,朝来暮去,周而复始的循环里,留下了多少履痕?远去的风霜雨雪,究竟带走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阳光渐渐炽热,我的眼前仿佛呈现这样一幅画面:狼烟袅袅升起,旌旗猎猎迎风,画角呜呜连营,弓弦霹雳作响;抗元将士云集,刀枪林立,战马嘶鸣,潘家的大将军们披坚执锐,跃马横刀,战鼓擂动山响,千军万马呐喊着冲向敌阵;刀光剑影中,元军败绩,望风披靡!此时我胸中万千感慨,化作一声赞叹:壮哉!伟哉!潘将军!

历史尘埃落定,精神万古流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辈后人再读英雄之事迹,依然为之感动。我想,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爱国民族英雄,为了保家卫国,勇敢顽强,不屈不挠抗击外来侵略,不惜牺牲生命。这种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感天动地,昭示后人!

想到这些,我认为,古郡贤乡三洲有如此历史人物,值得彰显!有如此厚重的爱国民族精神,值得宣传!在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的图景中理应有其浓墨重彩之笔。

返城的路上,回望三洲,重重叠叠的青山,郁郁葱葱的绿树,清清美美的汀江水,铺满了阳光。啊,美丽三洲,你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更有深厚的人文历史!我祝福你的明天,一定会有更新更美更好的发展!

作者:邹忠卿(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中学高级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