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與社會進步

家風與社會進步

時下,家風成為人們談論的熱話,的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耳濡目染決定著孩子心理和生活習慣的養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睦的家庭關係、嚴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風對於整個社會的和諧安定十分重要。我們從重家風入手,從而達到揚國風是明智之舉。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家風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

家風就是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人們,做人要善良厚道。古往今來可以從那些鮮活的往事吸取人生的教訓。最經典的說教就是要人行善者,後人多有福報,先人作惡者,後人多無善報,甚至斷子絕孫。此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是迷信也沒有妖言惑眾、欺世衛道的意思。我感覺所謂因果,實際上是一種心理能量轉化。是量變到質變的樸素的哲學思想。善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發生質變,你便迎來餘慶;惡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發生質變,你便招致餘殃。其實自古人們假借神的力量達到約束人的行為能力是善意的鞭策和約束也達到了很理想的效果,不然唐三藏萬里取經就成了無效勞動了。呵。。。

佛教裡有這樣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這雖是宗教思想啟示,但細細想來,任何事物的發生都不是孤立的。佛教的勸惡從善,對於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其積極意義。世上沒有絕對真理,對其中不可取的東西自己去棄惡揚棄,其中有善意亦有真意。這樣的文字絕不是毒草不然佛教怎麼會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就算是偶爾有其瑕疵,它也沒有麻醉與毒害人的主觀惡意。你播下什麼種子就註定收穫什麼果實,這就是因果。

小時候聽老人常給我講鬼故事和自古惡人的結局。比如民間四大損指“踹寡婦門,打瘸子,罵啞巴等。總之這些都是損陰德的事。都會招致報應。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聊齋》,《閱微草堂筆記》等都是這樣的小說,雖然說的是妖事鬼情,其談論因果都是為了教化世風,感化人行,借鬼喻人,遵循的還是佛家之理。孫犁評價《閱微草堂筆記》說,這是一部非常寫實的書,作者用他親身見聞的一些生活瑣事,說明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因果問題。他並不是唯心宿命,其道理也是從現實生活中演繹出來的。因果報應並不完全是報應,因果就是自然規律。至於《聊齋》,那也不是荒唐言心酸淚。如王士楨所說“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蒲松齡先生說的並不是鬼話。這樣的文章流傳千古為人們所熱議自有真意 。只是作者”厭作人間語“而已。

家風與社會進步

小時候老人就經常教育我們做人要軟硬兼施能曲能伸,更要堅韌自強奮發努力,這裡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麼?農村人說,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說,悍婦不僅剋夫,而且賤己。家和萬事興。因為不和睦的家庭整日纏繞在吵鬧彆扭中哪裡還有心思理家,事業怎麼會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裡,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其實,這些都事關家風。

所以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後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國風決定家庭的存在,家風決定家庭的興衰也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文明和諧正通人和的好社會。

家風與社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