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被拒、博士變碩士、撞人被母批,活著,卻活不出靈魂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是前一段時間很流行的一句話。細細想來也確實如此,在審美上大眾的標準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很多人除了皮囊也就沒剩下什麼了。當然,這樣也能過完一生,這樣也能叫活著,但終歸感覺差了一點什麼。


相親被拒、博士變碩士、撞人被母批,活著,卻活不出靈魂

“1米6小夥分享相親被拒經歷:相親被分手31次”

這是這兩天比較有趣的一個事件,說的是這位小夥因為自己太矮而被分手了31次。隨後在事件的傳播下廣大網友也講述了自己被分手的經歷。而被分手的原因也大都會歸結為“矮”、“胖”、“醜”。我想很多男性看到這裡會覺得女性的擇偶觀有些膚淺。

不要哀嘆沒有遇到覺得“胖很有安全感”的女性,也不要在被拒絕之後覺得對方膚淺、覺得自己缺點太明顯。很多時候女性雖然用這樣的說辭,但內在影響她決策的心理活動是覺得你沒有足夠明確的優點去吸引她。這個內在心理模式的表現除了“你太矮”,還有“雖然你有這樣那樣的優點,但是我想找一個身高合適的”,優點不明顯或不突出,缺點就成為影響我們做決定的主要依據了,但有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內在的模式。

可能也正因為我們會比較容易歸因為“矮”、“胖”、“醜”這些外在因素,平時也會著重看待這些,從而忽略了自身價值的培養和內在魅力的塑造。這樣反而讓自己陷入了死循環。


相親被拒、博士變碩士、撞人被母批,活著,卻活不出靈魂

“相親門檻太高!女兒博士只敢說是碩士”

看了上面覺得感情經歷不順內心忿忿不平的男性可以稍微平息一下了,因為這裡還有優秀女性不被選擇的例子。

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有結婚,確實是比較尷尬的。如果自身條件又很優秀,比如“學歷”、“工作”、“收入”都比較高的時候,我們也會想要去尋找到同樣在這些方面高的人做伴侶。先不說這種觀念如何,但在這三方面比較高又單身的男性,可能會更偏向於選擇年輕漂亮的異性,或者會比較注重精神層面的共鳴。那麼,也許在相親的時候告訴對方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可能也不錯。

那麼,能夠在第一印象中加分的內在因素大概有:誠實、守信、有責任心、有教養、沒有很強的攻擊性、有原則、有主見、樂觀、積極向上、幽默、有愛心、有孝心、上進心、貼心、耐心、擔當等;外在因素大概有:言語行為上的尊重、合適的讚美、柔和明朗的表情、注意保持社交距離、注意基本的禮節、少看手機、經對方允許後抽菸、乾淨整潔的儀表和衣著、合適的用詞話題等。

尋得自己的內在加分項並強化之,讓自己對別人來說不再止步於外貌。


相親被拒、博士變碩士、撞人被母批,活著,卻活不出靈魂

“小夥撞人遭母親狠捶:去給我跪著向人家道歉”

撞人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直接報警可能只需要走保險程序,但小夥選擇逃逸。隨後因擔心傷者而折回讓路人報警。母親得知後痛捶兒子並讓其去給傷者下跪道歉。母親的大義讓很多人拍手稱讚。

內在的閃光點很多時候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與外界的互動中習得的。在我們總是為如何教育孩子而頭疼的時候,卻忽略了傳統文化中已經存在的“家風家訓”。家風家訓使得家庭成員在某些觀念上能夠保持一致。好的家風首先束縛的是成年人,形成固定的氛圍進而影響未成年人,這是一種無形且持久的教育,產生的效果比遇事責罵更好。而這位母親展示出來的“大義”便是閃光點,基於這個閃光點網絡輿論和傷者家屬對肇事者的態度都還溫和。

在閃光點的塑造上我們未必一定要先發掘自身有的再去強化,也可以直接塑造。無論是家風還是清規戒律,都是通過認同該觀念,用匹配的束縛來規範我們的內外在,迫使我們不放任自流,形成成長。那我們自然可以通過嚴格自律、實踐、堅持來塑造自己的“靈魂”。


相親被拒、博士變碩士、撞人被母批,活著,卻活不出靈魂

靈魂的深度,來源於你對自己的雕琢。自律,才能帶給你真正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