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快遞發告客戶書:即日起,我要漲價!

中通快遞發告客戶書:即日起,我要漲價!

中通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牛!

今天是個好日子,10月10日,十全十美。韻達快運在10點10分正式啟動,併發出全網第一單,一時刷爆快遞人朋友圈。然而萬萬沒想到,熱度還沒有超過12小時,中通快遞在官方微信平臺就放出了一顆重磅炸彈——《中通快遞關於調整快遞價格的告客戶書》

中通在公告中明確表示,今年以來,快遞業受運輸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保障客戶利益,中通快遞集團經綜合考慮,決定從即日起調整快遞價格,具體情況請諮詢當地服務網點。

中通快遞發告客戶書:即日起,我要漲價!

什麼意思?中通快遞漲價了!

這可以說是今年以來聽到的最好消息。今天,老鬼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下中通的這次調價舉措。

為什麼要漲價?

答案在中通的公告中已經說得很明白:成本上漲。運輸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等都在上漲,現有的快遞價格已經無力支撐當下的服務,甚至很多基層網點和加盟商都是在虧本經營,咬牙堅持。

運輸成本和人工成本近幾年一直在上升,無須多談。直接導火線應該在原材料,從去年到現在,原紙、紙箱、塑料、油墨…等價格一路飆升,最高漲幅都已經超過了70%。這些都是快遞包裝和物料的主要原材料,由此帶來的採購成本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調整價格(漲價)這條路,快遞公司已經無路可選。只有價格漲起來,才能抵擋成本上漲帶來的各種衝擊;只有價格漲起來,才能有資本有條件去提供穩定的服務。

為什麼選擇在“雙11”之前漲價?

按照常理,但凡一個行業迎來旺季,隨著消費的升級和集中爆發,相關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也會隨之提升。比如旅遊旺季,機票、景區酒店、飯店都會漲價;再比如房地產,“金九銀十”,只要進入銷售旺季,必然引來漲價潮;這幾年,甚至連高鐵和動車的火車票都開始“隨行就市”了,旺季全價,淡季打折。

但是,只有一樣例外——快遞服務。旺季每年都有,但價格卻一年比一年低。別人家的旺季是“搶錢”,咱們的旺季是“扔錢”或者說“燒錢”。這其中的苦,只有做快遞的,尤其是老闆和小老闆們最有體會。

距離今年的“雙11”還有一個月。中通選擇在這樣的一個時間點調整價格是巧合嗎?當然不是。

在老鬼看來,選擇在最繁忙的“雙11”到來之前調價,除了應對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另一個主要的意圖就是通過價格槓桿來優化業務結構和控制增長。

根據國家郵政局和中國快遞協會的預測,今年“雙11”期間全國快遞業務量有可能超過10億件。如何在一週之內消化掉這10億件包裹,無論是哪個公司,都在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對快遞公司來講,但凡投入必然要考慮長遠利益和綜合效益,尤其是上市以後,每一筆投入的賬目更是要清楚明白。前幾年為了擴量和提升規模,大的投入不可或缺。在體量已經足夠大的今天,還有必要為了應對“短時高峰”而“大興土木”嗎?

這筆經濟賬大家都在算。提高產能肯定是有必要的,但也需量體裁衣。“價格戰”催肥了“四通一達”等民營快遞,但這是一種“虛胖”,長期來看,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價格是調整市場的槓桿,而非自相殘殺的武器。中通在“雙11”前調整價格就是要在旺季到來之前,在可控制的前提下給自己“瘦瘦身”,從而以更加健康的方式來服務優質客戶。與此同時,這也是對客戶的一種市場教育,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以市場供給和需求為導向的價格浮動機制,並且讓客戶去接受這個機制。

為什麼中通敢第一個站出來說漲價?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去年旺季期間UPS、FedEx等國際快遞巨頭以及國內民營快遞一哥順豐的做法——

去年9月起,UPS就宣佈漲價,之後FedEx迅速作出“回應”,也進行相應的價格調整。調整之後,兩家公司的運費相較之前均有3.9%-4.9%不等的漲幅。

順豐則在“雙11”期間有意控制業務量,為了保證優質客戶的服務穩定,不惜砍掉數千萬的生意。

一個是旺季就漲價,一個是有錢也不賺。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保證服務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要有成本投入,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得有利潤。調整價格或者有取有舍就是建立快遞產品標準,按照價值規律經營。

在整個行業深陷“價格戰”泥淖無法自拔的時候,中通為什麼敢第一個站出來調價?因為它已經是國內業務規模最大的快遞公司,或者說是國內最大的電商快遞服務供應商。

換句話說,對現在的中通來講,業務量增長(尤其是在旺季)不是問題,業務量有序增長和確保服務穩定才是最重要的問題。當服務足夠好,好到有足夠的口碑讓對方離不開的時候,或者體量足夠大,大到在某一個領域佔有絕對優勢的時候,也就具備了主動篩選客戶的實力。前者如順豐、UPS、FedEx;後者就是中通。

很巧,就在宣佈調價的今天,中通快遞集團召開了2017年全網業務旺季服務保障動員會。動員會上,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表示,今年的“雙11”與往年相比更具挑戰,全網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做好預警分析和數據摸排工作,提前做好人員、車輛、設備的準備,利用高科技裝備“降本增效”;合理調配各項網絡資源,統籌規劃好收、轉、運、派各個環節的工作,提高轉運時效,保障業務有序運行;繼續做好“為基層網點賦能”工作,保障基層網點和一線中通人的利益。

賴梅松說:中通人從來不怕挑戰,只要每個人都能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工作,2017年“雙十一”業務旺季的服務保障工作一定能順利完成。

“不具挑戰”——在老鬼看來,敢於第一個站出來調整價格以及引導全網去執行和落實將是比應對“雙11”更大的挑戰。中通有此勇氣和魄力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他不會讓大家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