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因爲李世民變成了觀音,佛大還是皇帝大?

天賜淡雅二


嫦娥原名姮娥

嫦娥本因叫做姮娥,因避漢文帝劉恆的之諱而改稱了嫦娥。這種避諱帝王名號的神仙還有一些,所以觀世音避諱李世民的名諱改稱觀音這也不是孤例。而是我國古代禮制條件下的通行做法。


天帝之化身

在我國古代,天上面地位最高的就是天帝,而漢代則又加了一方神,就是太一。這些是基本上不會去避諱帝王名號的。而在我國古代人間地位最高的就是皇帝,被看作是代天巡狩,天帝的化身。為了凸顯其尊貴性,大多數神仙當然就得避諱其名號。



觀音能被大家廣泛的熟知,除了其本身在民間很受歡迎,更因為《西遊記》的宣傳功不可沒,所以就有人造成了誤解,這麼大的神仙怎麼還要去避諱帝王名號,但是回到現實一看,其實這些神仙在古代的體制下還是沒有皇帝大,畢竟皇帝才是人間第一人,所以就還是得避諱帝王名號。


淡看天上月


佛大還是皇帝大?這得看在什麼地方。如果是在一些信仰佛教的邊陲小國,佛的地位大。而如果是在中國,佛只是一個工具。觀世音避諱李世民,說明皇權的至高無上。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大意是說:

一個和尚忽悠順治出家,寺廟的長老就對這個和尚破口大罵,說:你真是一個糊塗蛋。和尚不服氣,說我勸皇帝出家,是佛門的幸事,你咋說我糊塗?長老就問他,你說佛大還是皇帝老爺大?和尚說,當然是佛大,皇帝還給佛磕頭呢。長老恨不得上去踹他一腳,給這和尚光頭一記板栗,長老怒斥道:你真是一個大號笨蛋,佛只能教誨世人,是虛的,皇權才是實實在在的。你如果真讓順治出家,立即就要觸怒天威,給佛門帶來大災難啊!

佛教在唐朝的勢力最大,這是因為武則天意欲稱帝,她一介女兒身,貿然稱帝,難以遭遇阻力。而佛經裡面有武則天稱帝的憑據。所以,武則天特別尊崇佛教,給予佛教國教的地位。而一旦武則天在皇帝的寶座上坐穩,又開始限制佛教的勢力。封建時期的君王莫不如此,他們雖然信奉,但是隻是拿它做輔助皇權穩固的工具。


懷疑探索者


觀世音菩薩避諱李世民皇帝名號,變成觀音,說是就是,是也不是。在人間雖說是皇帝大,在宇宙可就是佛大。四方上下謂之宇,往古今來謂之宙,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憑藉真如法性,無所從來,也無所去,故名如來。

李世民也信奉佛教,唐三藏西天取經就發生在當時,唐僧玄奘取經回來,李世民親自撰寫《大唐三藏聖教序》,給予肯定和讚頌。‘’佛道祟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

觀世音菩薩,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唐玄奘新譯為觀自在。梵名音譯阿縛盧枳低溼伐羅。據《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名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因大悲心切,倒駕慈航,示現菩薩之身,帶果行因,運慈行悲,助佛轉輪,尋聲救苦,濟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與佛無異,《楞嚴經》載有:‘’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觀世音菩薩觀照眾生的音而行慈,慈:教人以樂,教導眾生獲得智慧和哲理。《心經》就是觀世音菩薩所宣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世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幹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時灑,手內楊技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的苦而運悲,悲:拔人以苦,濟度眾生解脫煩惱和困苦。《普門品》:‘’若有無量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解救世間苦,……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說: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阿彌陀佛左右脅侍,此二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欲至十方無量佛所,隨心則到,現居此界,作大利樂‘’。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幫助阿彌陀佛教化極樂世界的眷屬。勸發眾生一心正念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等眾菩薩持蓮臺來接引往生者,依願到極樂淨土安養。

根據《觀世音菩薩授記經》所說: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涅槃時,觀世音菩薩即成等正覺,名號遍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成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成就佛果所圓滿的淨土。南無觀世音菩薩!


德厚致遠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隨緣轉發·功德無量!

關注我們瞭解交流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淨土宗流傳開來以後,極樂世界的第二大神觀世音菩薩也受到廣泛的崇敬,為了滿足世俗的需要,觀世音菩薩逐漸由“男”變“女”(男兒身的來源,請查看本號的:「中國民間各路神仙」首席菩薩—觀世音竟然是男兒身?),成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薩。按照佛經上的說法(法華經普門品,俗稱觀音經)觀世音菩薩有32應身,其中就有一些女身。觀世音菩薩為說法的需要,可以變換性別和身份。以後觀世音菩薩不在亦男亦女,而是固定為一女性菩薩。

觀世音傳入中國以後,逐漸被徹底漢化,她的國籍、民族、以至性別,全都按照中國人的意願脫胎換骨了。觀世音甚至被附會為漢家的公主,把她說成是楚莊王(妙莊王)的三女兒妙善。

觀世音菩薩所居住的普陀山,據說本在印度的海島上。估計是距離中國太遙遠,信徒們去朝拜很是不容易,於是舍遠就近,在中國尋覓了一處道場,這就是浙江舟山的梅芩島。

相傳,唐時有一印度僧人在島上的潮音洞焚燒十指,禮拜觀音,洞內忽放異彩,感召觀音現身。於是這裡被傳為觀音顯聖之地。以後日本僧人從五臺山迎奉了一尊觀音像回國,途經這裡時,突然遇上大風暴,船不能行走,他們認定這是觀音菩薩不願意東去,遂把神像留在島上,人們便依此建了一座“不肯去觀音院”。

中國佛教將陰曆的二月十九定為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為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為觀音出家日。民間又有觀音送子的說法,每逢這些日子,到觀音處求福求子的人非常多。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隨緣轉發·功德無量!

關注我們瞭解交流中華傳統文化!


閭門工作室


問這個問題的人,有點可笑。一個是世間法,一個是出世間法。有可比性嗎?

人們常把皇帝稱為真龍天子。什麼原因?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很多典故,比喻朱元璋傳說他就是真龍天子,還有秦始皇,當然還有很多皇帝都是真龍天子。之所以他能成為皇帝,是因為過去世,他是修行人,但卻因為修得不好的緣故,墮落成為龍身,等到壽終正寢,就會脫了龍身,到人世間成為皇帝,皇帝只是個小王而已。比他大的官職多了去啦!

天上有多少層天,就有多少個天子。還有轉輪聖王統領四天下。金輪王管理四大部洲,銀輪王管理三大部洲,銅輪王管理我們人間這個部洲(就是閻浮提)。

而佛呢?是天人的老師。佛有十大名號。這是因為我們這個世間的人,領悟力太差,為了隨順眾生的習氣,簡稱十號。而真正佛的名號有上百種。佛有哪十種名號呢?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大家還記得西遊記吧,孫悟空大鬧天空,把玉帝嚇得請來了太上老君、觀音菩薩、最後還是如來佛祖才鎮住了孫悟空。雖然是小說,實際上還真有那麼回事,據說天上有時也發生戰爭,阿修羅有時也會和天帝爭權,天帝有時亦會輸給阿修羅,這時候天帝就會去供養請教如來佛祖,用什麼才能制服阿修羅。

皇帝只是人間的一個小王而已,在人間他可以為所欲為,人世間的謗佛、毀佛都是因緣所致,佛亦不會因此而破壞世間法。佛是法王,豈能與世間的小王相比?那就是雞蛋和地球相比,不在一個面上。


當花嶽新滿


觀世音並不是因為避李世民的諱才改成觀音的,觀音在唐朝之前就有這樣的叫法,而且《舊唐書》明確記載只要世民二字不在一起,就不用避諱。所以這個前提是不成立的,不過回答佛大還是皇帝大卻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翻開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點,具體來看,都是皇帝大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中國世俗皇權權力巨大,所以佛教要想傳法,就不得不依靠皇權。歷代高僧對皇帝的吹捧跟普通人也沒有差別,沒辦法,誰讓皇帝決定著佛教的興衰呢。

隨便舉個例子,當年趙匡胤去寺廟裡,就問主持說,他要不要拜佛。都站在佛前了,要拜早拜了,還需要問嗎?結果僧人很機智,說現在佛不用拜過去佛。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都是高僧和皇帝的問答,高僧都很機智,巧妙的維護了皇帝的威嚴,又緩解了尷尬,但本質上還是皇帝權力大。

但當我們把歷史的視角拉大,卻發現說來說去最後還是佛祖大,因為皇帝都死了,甚至現在連皇帝這個職位都沒有了,可是佛祖的徒子徒孫和信徒們卻依然很強大。

三武一宗滅佛,滅來滅去,佛教依然在,把視角拉長,有時候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昭烈名臣


這個問題簡直是“關公戰秦瓊”,關公厲害還是秦瓊厲害?沒有什麼可比性。

皇帝是現實世界裡的最高執政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要論現實權利,當然是皇帝大了。但是幾千年來,皇帝輪流做,王朝更替了多少次?在人們信仰世界裡的佛還是那個佛。要說佛大吧,世界各地的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的崇佛滅佛的運動,哪一次不是皇權的體現?

要說這個問題,我倒想起一則小故事,故事雖然小,但是對於佛與和皇權的和平相處非常重要,也是中華大地沒有發生西方宗教倫理慘案的理論根源。

北宋文豪歐陽修退休後寫了一本叫《歸田錄》的書,書中許多事情都是他的親身經歷、見聞,加上他一代文豪的身份,這些八卦應該算是比較可信的史料。這本書中記載了一篇關於宋太祖的故事。

  宋太祖趙匡胤初次去相國寺視察,在佛像前燒香時,突然猶豫不決,問左右眾多陪同領導視察的大小官員、僧人:“寡人應該下跪去拜呢?還是不拜?”

  注意!最高行政長官在外視察期間,每一次問話都可能暗藏玄機,每一次答對,都可能影響答對者官位的升遷。所以當大老闆趙匡胤問出這句關於他應該拜還是不拜的問題後,當時所有陪同領導視察的大小官員、僧人雖然表面繼續保持卑微的笑容,內心卻進入了參加機智搶答比賽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從他們表面卑微的笑容中覺察到他們內心的瘋狂。

  御前奏對,講究的是揣摩聖意。揣摩聖意,靠的是平時積累。一問一答之間,有人飛黃騰達,有人人頭落地。

  趙匡胤問拜還是不拜,懂得揣摩聖意的人一定可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這個問題。按照先朝傳統是拜,但是作為沉浮宦海多年的前朝老臣,趙匡胤會不懂傳統不懂禮儀嗎?反過來作為開國稱帝的霸氣之君,好不容易做了皇帝,他願意再去下跪朝拜嗎?顯然是內心有所不甘才會猶豫發問呀,可以肯定的說,他內心是不願意下跪的。

  所以估計就在領導話音剛落的四分之一秒後,一個叫贊寧的僧錄(中央最高僧官)搶答了:“見在佛不拜過去佛。”(明朝人蔣一葵在《堯山堂外記》中亦記有此事,為“現在佛不拜過去佛。”)

  當時趙匡胤是“故微笑而頷之”,立即定下制度,從此皇帝進香都不用下跪了。

因為皇帝是見在佛,而所有的和尚尼姑(包括各寺廟方丈)都是佛弟子,所以在理論上也就成為了皇帝的這位“見在佛”的弟子,從此方丈拜皇帝也就成了拜佛。

一句“見在佛不拜過去佛”化解了宗教和皇權的潛在矛盾真可謂是大智慧呀,從此佛教和皇權一家親。從此以後佛教放低了身段,從而獲得了大發展。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化解了皇權對宗教的提防和限制。

你明白佛大還是皇帝大了嗎?佛教的佛是過去佛,當朝的皇帝是見在佛,理論上平等。但是所有的佛弟子(含方丈)也就都成了“見在佛”的弟子皇帝的弟子。


南柯


觀世音簡寫成觀音的問題,其實蠻複雜的。從目前發現的資料來看,從北魏到隋代都有把觀世音簡寫成觀音的石刻。這時候唐朝還沒建立呢。而在李世民和他兒子李治統治時期,還有一些人繼續寫“觀世音”,也沒有避李世民的諱。究其原因,在於唐朝初年的避諱規則並不嚴格,而且有兩條基本原則:1、二名不偏諱;2、嫌名不諱。什麼意思呢?先說“二名不偏諱”,李世民的名字叫“世民”,是兩個字,古人稱之為“二名”,在古書或者文章中不可能經常出現“世民”連起來用的情況,但經常單獨出現“世”和“民”,只要“世民”兩個字不連在一起,是不用避諱的。

再說“嫌名不諱”,所謂“嫌名”,就是讀音和帝王名字差不多的詞,比如“市民”、“士民”之類,這些也不應該納入避諱的範疇裡,如果連這些都規避,文章就沒法寫了。此外,古書裡出現諸如“世民”的詞彙也算是“嫌名”,也不屬於避諱範疇。

從這兩條規則來看,“觀世音”既符合二名不偏諱,也符合嫌名不諱,所以在唐初實際上是不用強行改寫為“觀音”的,至少李世民活著的時候,還沒好意思跟觀世音菩薩叫板。但隨著唐朝中後期,避諱法則日益嚴密,所謂二名不偏諱和嫌名不諱的規則都被打破了,人們寫文章變得戰戰兢兢。深怕觸犯了避諱原則,這時候大家已經習慣了把觀世音簡寫成觀音,倒不完全受避諱李世民影響了。

由唐朝寬泛的避諱到後來嚴密的避諱來看,統治者對文化的控制是日趨嚴密的,連網開一面的特例也被取消了,佛祖觀世音作為南亞人,哪懂中國的避諱呢?


大意覺迷


當是佛大。

佛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極其看不上皇帝這類掙錢小又辛苦的活。他從身上搓上一片汙垢,捏成一團,然後一吹,就能變成一位令人萬世景仰的皇帝。

觀世音菩薩是位出色的社會工作者,他受佛陀的委派,來到東土大唐教導化育眾生,把眾生從無邊慾海中拯救出來,使他們過上安康自在的生活。觀音菩薩到東土大唐來從事社會工作,為了方便自己開展工作,減少牴牾,當然要穿大唐人的衣服,說大唐人的話,吃大唐人的糧食,遵守大唐人的法律法規。既然大唐人都要避大皇帝李世民的諱,觀世音菩薩自然也要避諱,將自己的名字改成觀音菩薩或觀自在菩薩。她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她有一顆慈悲博愛的仁心,她想將更多的大唐人從慾海中救出來。不然,以觀世音菩薩的能耐,只須一口氣,輕輕一吹,就能將大唐皇帝李世民吹到大西洋去撲打撲打。世界的皇帝,豈是佛陀菩薩的對手,又哪能大得過佛陀菩薩呢。以李世民的小老婆武則天來說吧,武則天不是朝朝夕夕跪拜在佛陀菩薩像前,求佛陀菩薩保佑。武則天可是一個做了皇帝的傑出女性。


卿雨潤


在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皇帝就是老大,其他的佛道儒都是封建君王的維護其統治的工具罷了,當然不排除有一些皇帝是真心地信奉,他們到可以為此讓位,但為少數罷了!


從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開始,皇帝的權力日益強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權至上,其他一切皆為螻蟻。而佛教、道教、儒學,都成了封建君王愚弄百姓,維護其封建統治的工具罷了,當兩者發生衝突的時候,這些宗教自然要對皇帝妥協讓位,因為這些教派,沒有皇帝的支持,難以發展壯大,如果不幸惹惱了皇帝,還會引來災難,例如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幾次滅佛事件,一切教派,在皇帝面前無比弱小,就看這個皇帝開心不開心了,一切都是為皇權服務的工具罷了,因此有了為避李世民的名諱,觀世音成了觀音。



當然,不排除歷史上有一些皇帝是宗教的狂熱信徒,在他們眼中,這些宗教事物大於皇權,自己還要靠這些宗教的庇護,得道昇仙,保佑自己王朝千秋萬代;

總之,一切宗教在封建君王眼中就是一個有價值的工具罷了,為自己的皇權與王朝服務,沒有絕對的大小,只用永恆的價值和利用罷了!各位,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