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能以一敵十,令秦軍望影而逃,吳起這個動作至關重要

“魏武卒”在戰國時期可謂是秦軍的噩夢,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更是大敗10倍於自己的秦軍。一戰把魏國推向了七雄之首。"魏武卒"的威名赫赫離不開吳起先進的用兵思路,他愛兵如子的舉動更讓“魏武卒”捨生忘死的為他拼命


“魏武卒”,能以一敵十,令秦軍望影而逃,吳起這個動作至關重要

公元前412年,被魯國拋棄的吳起投入了魏國的懷抱,魏文侯因吳起善於用兵便讓他在西邊守護黃河西岸的魏國土地,同時抵禦韓國和秦國的入侵。吳起鎮守西河期間,展露了其身為軍事家另一方面的才華,對魏國的軍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就是後來的“魏武卒”

“魏武卒”,能以一敵十,令秦軍望影而逃,吳起這個動作至關重要

首先,將魏國沿用的春秋時代的動員兵制改革為募兵制,開始實現兵農分離的政策。其創立的“武卒制”是將細化後的專業士兵作為魏國軍隊的基礎,並逐漸替代了戰時的臨時動員兵。“武卒制”的核心內容就是精兵戰略,以真正意義上的精銳士兵來代替原來的僱傭兵及動員兵。所有的士兵都必須接受嚴格的軍事考核核,一且通過考核,作為專業士兵,可以享受免除全家徭役的待遇,甚至出色者立刻就能被提拔為中下級軍官。

其考核標準如下:士兵全副甲冑,執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約今30公斤),揹負矢50枝,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半日內能行軍百里。這是選拔標準之一,但這樣樣的裝備,理論上就應該是魏軍的標準,從中不難看出吳起的用兵思路之領先。不僅如此,他還以士兵在考核中的表現,將之編入各種不同作用的戰術分隊,如慣於近戰的編為一隊,擅長弓箭的編為一隊,善於攀爬的編為一隊。臨戰時,將各個戰術分隊按需要的不同臨時搭配使用。把魏國國的軍隊改造成“居有禮,動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追”的無敵勁旅。

“魏武卒”,能以一敵十,令秦軍望影而逃,吳起這個動作至關重要

他愛兵如子,處處以身作則,為人表率,和最下層的士兵同衣同食 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乘車,親自揹負乾糧,堅持與士卒一起步行,所以士兵們都樂意為他賣命。

吳起統率魏軍攻打中山國時,有一個士兵身上長了毒瘡,輾轉呻吟,痛苦不堪。吳起巡營時發現後,毫不猶豫地跪下身子,把這位士兵身上毒瘡中的膿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來,解解除了他的痛苦。這個士兵的母親知道這件事後大哭起來。別人說:“你兒子僅僅是個普通士兵,卻得到將軍為你兒子吮膿,應是光榮之事,你為什麼還要哭呢?”士兵的母親說:“不是這樣,前幾年吳將軍為他父親吮吸瘡口,結果他的父親直到戰死也決不回首。現在吳將軍又為我的兒子吮膿,我真不知我兒子要死在哪裡了,所以我哭。”

“魏武卒”,能以一敵十,令秦軍望影而逃,吳起這個動作至關重要

這個舉動也傳遍了軍營,大大增加了軍隊的凝聚力,也是“魏武卒”能成為讓敵人威風喪膽.、望影而逃的虎狼之勢重要原因之一

陰晉之戰更是使“魏武卒”名留青史,成為我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