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學問大:世間你能看到的溫馨與幸福,都是雙方付出的結果

婆媳關係學問大:世間你能看到的溫馨與幸福,都是雙方付出的結果

婆媳關係學問大:世間你能看到的溫馨與幸福,都是雙方付出的結果

01

同事菁菁臨下班的時候打電話:

媽媽,那咱們晚上就先去簡單吃一點,然後再帶著君君看電影,今晚興東加班,他就不一起去了,咱跟爸自己去……電影票我在網上訂了,吃完飯直接去就行了。

旁邊的另一個同事打趣說:“趁老公加班,帶姥姥姥爺吃飯看電影,是吧?”

“不是,是我婆婆。”菁菁呵呵一笑,回答。

剛才菁菁那打電話時親切的“媽媽”,還有發自心底的幸福期待的語氣,讓人覺得真的是在給自己的媽媽打電話。

對婆婆能夠親成這個樣子,真的是難得。好幾個已婚已育的女同事,都暗自在心裡感嘆。

菁菁的老公是南方人,生了孩子,公公婆婆來北方幫助看孫子,住在一百二十平米的兩室裡面。

房子不算寬裕,也不算擁擠。

菁菁說,婆婆在她坐月子的時候,讓公公負責採購買菜,自己每天變著樣子給她煲湯最難得的是,身為婆婆囑咐兒子說菁菁是剖宮產身子虧,夜裡讓兒子把孩子從小床裡抱給菁菁餵奶。

到了菁菁產假結束該上班,婆婆告訴菁菁,孩子有我弄你別操心,安心上班別惦記著。

每年菁菁和老公都帶著婆婆公公還有孩子一起旅遊一次。

路上孩子哭鬧,婆婆也不護短,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說的有道理,你就要聽!”

在教育問題上菁菁感覺不到和婆婆的分歧,於是愈加感激婆婆公公的明理慈愛。

有一次在西湖邊的小店購物,婆婆喜歡一條絲巾,菁菁要給婆婆買。

婆婆說:“不行,你爸說要送我禮物,是他表現一下的時候了。”

公公微笑著跟著導購去結賬。

然後婆婆又打趣兒子說:“你看看,你看看,跟你爸爸學學。”

菁菁拿著一條三百多的和一條六百多的,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

婆婆看到了說:“當然要品質好的。”

菁菁說,常常聽說婆婆和媳婦不合的事,婆婆剛剛來住的時候,自己也很擔心。

菁菁覺得結婚兩年一直沒有太親近過,剛剛住過來婆婆就承擔了所有家務,很過意不去。婆婆剛來的時候,她剛懷孕四個月,身子還不太笨,下班就去樓下的市場買了點排骨和魚,提上樓來。

婆婆看見了,馬上告訴菁菁:想吃什麼不要不好意思說,市場里人多,空氣也不好,自己不要去。實在想去,也要找大君(菁菁老公)陪著。

菁菁說:“婆婆這樣細緻,我覺得心裡就那麼一熱,這樣的為我想,再相處不好,我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嘴甜、心細、捨得給婆婆花錢、能體會婆婆的善意關心,菁菁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兒媳婦。

她的婆婆,為了照顧孫子才開始一起住,處處能為小輩考慮,不會為兒子跟兒媳“爭風吃醋”,教育孫子能得進意見。這樣的婆婆,用菁菁自己的話說,好到“打著燈籠難找”的程度。

凡是世間你能看到的溫馨與幸福,都不是一個人付出的結果。

我捧著我的善意與你相待,你懂得我的好,又寬容我的小不足。

於是,兩個人的“善意”匯成了一個家庭的“好”。

人家的姑娘找了你家的兒子,是抱著一顆火熱的心,希望親親熱熱成為一家人的。

婆婆希望看見兒子生活幸福快樂,適時地“出讓”兒子身邊最親最近的女人的位置,將收穫兒子媳婦兩個人的敬愛。

從小輩的角度看待問題,同樣也離不開“善意”與“理解”。

不能把長輩的幫助與付出看做是理所當然的,坦然享受。

對老人的照顧懷感恩之心,多交流多親近,其樂融融的家庭是人生最好的棲息港灣。

婆媳關係學問大:世間你能看到的溫馨與幸福,都是雙方付出的結果

02

茶歇時間聽到的抱怨老公婆婆的也非常不少。

小菲說出了月子,從媽媽家搬回自己家,自己家和婆婆住一個小區。

於是就商定小菲自己帶寶寶,婆婆或者公公做好飯,給小菲送過來。

相安無事地過了一個星期,有一天中午婆婆來送飯,小菲正好接到老公電話,說晚上加班要八點以後到家,讓小菲先吃飯不要等他。

小菲接完電話,就說給婆婆聽。婆婆就隨口說道:“那晚飯我八點再送來吧,省的拿來早了涼了。”

小菲說,當時我心馬上一下就涼到透了:

我生完孩子不到四十天,奶水剛剛充足一點。婆婆為了就和兒子吃飯的時間,就讓我也一起跟著晚開飯,我真不知道說什麼好。

小菲那時候是老人常說的“饞奶”,吃好睡好就充足,吃得少點孩子就需要加奶粉。

所以養成習慣六點多吃晚飯,八點多喂寶寶吃一頓母乳,寶寶就睡下了。

難怪她婆婆的一個決定,讓小菲這樣彆扭。

小菲說還有一次,孩子兩歲多,說好晚上一起去婆婆家吃飯,但是老公臨時加班。

她想奶奶爺爺想孫子,就自己抱了孩子過去了。

路上特意去了一趟市場,買了點時令水果,還有烤羊排口水雞什麼的。

一手抱了孩子,一手大包小包拎著,就爬上了六樓。

敲開了婆婆家的門,看見小菲進來,婆婆第一個動作不是過來抱孫子,也不是把小菲手裡的大包小包接過去;

是拍著大腿說:“嗨,你買這麼多幹嘛?他爸今晚不是加班嘛,也沒人吃。”

小菲說:“爸愛吃,我也愛吃。”

然後就堵了一肚子氣放下孩子,拿著水果進廚房洗了。

小菲常常抱怨,我婆婆眼裡就只有兒子一個,公公都得不到青睞,更別提我了。遇到芝麻大點小事都是隻有兒子最重要,好像我在她眼裡也應該一起圍著她兒子轉一樣。

一顆沙粒不小心吹到眼裡,拿水沖沖就過去了;

但是連續迷眼好幾次,磨過的地方疼過又疼,流眼淚的次數多了,就會造成眼疾。

生活裡也是這樣,常常一個小細節,就暖了一顆心;而不經意的一個動作、一句話,就冷了一顆原本火熱的心。

磕磕碰碰亦如此,小不滿小怨意多了,關係就淡了,淡了的關係想再濃起來,就有了難度。

小菲的婆婆也沒有什麼虐待兒媳的事情,只是處處都怕兒子吃虧,什麼事情都從兒子的角度考慮,這樣的做法確確實實欠考慮。

兒媳婦看在眼裡,次數多了,心裡就難免彆扭。

小菲的老公這個當兒子的,心粗又不會從中斡旋,久了矛盾就起來了。

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小菲婆婆絕對是一個神經大條的人,有什麼話想起來隨口就直說了,說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到兒媳婦聽了的感受。

古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後面還有半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啊。

心疼自己的兒子,希望自家兒子過得好,“聰明”的老人都是從心疼“兒媳婦”開始做起,就好像菁菁的婆婆那樣。

生活裡哪裡有那麼多大恩大怨,都是隻言片語、鬥步寸行的小矛盾小別扭;但積在時間裡久了,就發酵成大問題大矛盾了。

婆媳關係學問大:世間你能看到的溫馨與幸福,都是雙方付出的結果

03

八十年代初,老家有這樣一家人,男人身體一直不好,常年癱瘓在炕上吃藥看病,幹不了地裡的活,孩子剛剛十幾歲就不讀書回家了。

放在別人的女人身上,可能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日子沒發過。

可是這個女人完全不是這樣。當時城裡剛剛出現“個體戶”,她就和幾個同鄉到城裡“幹個體”,人生地不熟、風裡雨裡地幹,辛苦好幾年,賺了錢拿回家給男人看病,給兒子娶媳婦。

兒子和媳婦在家用婆婆在外面掙的錢,買了豬仔養豬,還伺候癱瘓的公公,給公公抓藥看病,其實也非常辛苦。

媳婦坐月子也沒有婆婆在身邊幫忙,時間久了多少就有了埋怨,覺得婆婆成年在外面跑不顧家。

後來公公去世了,婆婆覺得家裡負擔不那麼重,自己也年紀大了跑不動了,就回到老家想到老家養老。

開始,媳婦還能對婆婆好言好語。

但是婆婆覺得自己多年在外掙錢有功,脾氣又強勢,再加上原先對婆婆又怨言,打架就越來越頻繁。

於是,媳婦哭訴自己嫁過來多年伺候癱瘓的公公,連坐月子都沒人管;

婆婆大罵兒子媳婦沒有良心,拿光自己多年掙的錢,不給自己養老送終。

一家人常年雞犬不寧。

在家裡討生活,還是在外面奔波,哪一個容易,哪一個輕鬆?

但是都把功勞攬到自己頭上,都強調自己的道理,只盯著別人沒做到的地方,這就是矛盾的根源。

多看到一點對方的不容易,多承認一份對方的好處,不會減少自己絲毫的功績,反而能夠讓對方對一份心理的慰藉,繼續更多擁有付出的動力。

都想佔著好處說別人的不是,不願退讓一步,只會越鬧越僵。

“用善意的眼光”理解人,用寬容的態度看待事,換位思考,體會站在對方位置的不容易,才能夠有“家和萬事興”的美滿大結局。

你的善意我看在眼裡,我的善舉你記在心上,於是兩人的“善意”與“好處”合在一起,成了一個和善的家庭。

婆媳關係學問大:世間你能看到的溫馨與幸福,都是雙方付出的結果

作者簡介:魏然,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初心心理客廳作者。天津大妞,聽相聲自帶捧哏功能。惟願所寫,為君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