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身高,按年齡?同城還不同「高」!兒童購票標準咋這麼亂?

按身高,按年龄?同城还不同“高”!儿童购票标准咋这么乱?

“帶孩子出去玩,常因為買票的問題引發不愉快。”河北劉女士的兒子今年10週歲,身高近1.6米,交通出行、景區遊玩一直都得購買成人票。對於此,劉女士認為很不合理,“同齡的孩子有些長得高,有些長得矮,但同齡不同身高的孩子待遇卻不同。雖然我兒子身高超過1.2米的免票標準,但他依舊是孩子,不應該按成人標準購全票啊!”

進入暑假出遊高峰期,和劉女士一樣,不少家長都曬出旅途中為孩子購票遇到的“糟心事”,兒童購票標準也再度引起熱議。

記者深入31省區市走訪調查發現,我國並未統一制定通用於公共交通、景區、娛樂餐飲場所等各種場合的兒童購票標準。各地、各場所兒童購票標準不一、規則各異,讓家長們也跟著暈頭轉向。

直轄市、省會城市公共交通及部分景點免票標準

按身高,按年龄?同城还不同“高”!儿童购票标准咋这么乱?

旅遊景點購票標準不一

公交地鐵同城不同“高”

暑期來臨,王女士帶著一家人從甘肅到陝西旅遊,在西安市內就遇到了不同景點標準不同的問題。

“我兒子買火車票,還有去大唐芙蓉園都是按照兒童票買的,怎麼到了你們這兒就要買全票呢?”王女士的兒子今年8歲,身高剛超過1.4米,在大唐芙蓉園買到了半價的兒童票,在曲江極地海洋館卻被告知需要買全票。售票員解釋稱,海洋館兒童票的標準就是1.2米-1.4米,超過1.4米就必須按照大人標準買全票。

“早知道這樣,我就在網上買了,大熱天排了那麼久的隊伍,最後買的還是全票。”王女士後悔地說道,“但是有時候想在網上提前購票也不敢買,景點標準不一樣,怕到了還要重新排隊補票。”

買不買票,買半價票還是全價票?因為沒有統一的兒童購票標準,“買票”成了家長帶孩子旅遊最頭疼的事。

據記者瞭解,各地兒童購票標準混亂主要存在於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遊覽參觀點中。早在2012年,國家發改委就發文明確了各地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管理的遊覽參觀點“對6週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其後,不少省區市也跟進發布了本地標準,部分地區進一步放寬了此類景區免票的身高標準,遼寧、上海、湖南放寬到1.3米,江蘇、山東更是放寬到1.4米。

對於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遊覽參觀點,國家發改委並未強制要求統一標準,很多家長以為的“1.2米免票標準”在這些景區其實並不通行。實際的購票標準“各行其是”,讓家長花了眼、暈了頭。

按身高,按年龄?同城还不同“高”!儿童购票标准咋这么乱?

前不久,南京市民朱阿姨帶著3歲的孫子和6歲的孫女去上海迪士尼樂園遊玩,家人給孫女購買了兒童票,小孫子因為年齡小就沒有再另外購票。但是在檢票處,工作人員卻攔下他們,稱寶寶超過1米就要另外購買兒童票。

“那天正好還在下雨,小孫子又睡著了,工作人員還堅持拿尺子來量。太不人性化。”朱阿姨說,雖然測量結果是未到1米無需購票,但是心裡仍然覺得很不舒服,“現在很多景點兒童票的標準都不一樣,家長很難搞得清楚。”

不止景區兒童購票標準混亂,我國不同公共交通的兒童購票標準之間也有差別。鐵路、航空在兒童購票上雖有全國統一標準,但判斷依據有差異。火車購票以身高為標準,飛機購票則以年齡為準。而人們日常出行使用最頻繁的公交、地鐵,兒童購票標準則由各地自行制定標準,並未全國統一。

以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為例,各地公交地鐵主要以身高作為兒童購票標準,免票線主要集中在1.1米-1.3米之間。其中,石家莊、福州、南昌、鄭州、長沙、南寧等多地的地鐵、公交分別執行不同的兒童免票身高標準,公交以1.2米作為兒童免票標準,地鐵則以1.3米作為免票標準。

出於上車的便捷度和驗證的方便性考慮,大部分家長都認同以身高作為公交、地鐵的兒童購票標準,但是對於同一城市公交、地鐵執行不同身高標準的行為則表示不理解。

鄭州公交1.2米免票的標準已實行了11年,不少市民呼籲調高兒童免費乘坐公交車的身高標準。對此,鄭州市公交總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目前鄭州是全國乘坐公交最便宜的城市之一,對於老人、學生等特殊群體,鄭州公交的優惠力度是很大的。但是,調整兒童免費乘車的身高標準牽涉票價調整,公司做不了主,因為公交公司沒有定價的權利。

家長盼購票標準“長個”

專家呼籲政府出臺統一標準

“現在購票標準不一,有些景點是1.2米免票,有些是1.3米,為了省事,基本上孩子出行、旅遊等都直接購買全價票。”石家莊朱女士的女兒今年9週歲,身高1.35米,屬於中等個。她認為,按照現在兒童發育標準來說,現行的購票身高標準已經不太合適了,最好能夠提高身高的限制。

按身高,按年龄?同城还不同“高”!儿童购票标准咋这么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一代的兒童發育快,身高普遍較高,據2015年衛生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7歲以下各年齡組兒童體格發育平均水平均己明顯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頒佈的兒童生長標準,較10年前和40年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5-5.5歲年齡組身高為例,男童和女童身高分別為113.6釐米和112.5釐米,較10年前分別增長1.7cm和1.8cm;較40年前分別增長了8.0釐米和8.2釐米。

兒童體格發育水平在不斷提升,兒童購票身高標準線卻一直停滯不變。這樣的現實讓不少家長不理解,認為既不調高標準,又要按身高“一刀切”,讓“大個子兒童”喪失了應有的福利,甚至有家長開玩笑地說,“都按身高算,姚明家的孩子該怎麼辦呀?”

“以身高作為標準可以說是我國旅遊行業的一個‘行規’,但是在國際上普遍是以年齡作為標準。因為依照年齡作為購票標準更加科學,也更符合國際上的普遍做法以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準則。”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徐虹教授表示,“兒童就應該享有‘兒童票’的待遇。如果按照身高,每個人都有個性化的差異,個別孩子長得高、發育早,又沒達到標準年齡,以身高作為購票標準的方式使這部分兒童享受不到‘兒童票’待遇,就不符合‘兒童票’的定義了。”

然而對於單一以年齡作為購票標準,部分家長也心存疑慮。家住貴陽的王女士對記者表示,景區兒童免票只看“年齡”的規定,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問題,大多數兒童沒有身份證,在出具戶口簿證明年齡時可能會因沒有照片產生糾紛。“最好身高年齡標準一起實行,滿足其一就可以。”

廣東偉然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範文文指出,以年齡和身高雙重標準來收費,可能比單純的以身高標準買票更合理,但是雙重標準在具體執行上可能會遇到一些現實問題。對此,江蘇聖典律師事務所律師範秋林提出建議,可利用科技手段幫助進行兒童身份識別。現在公共交通系統、景點景區等大多都配備了電子票務系統,甚至可以利用第三方平臺進行售票驗票。兒童票的購買完全可以做到事前線上購買、事後線下驗證,兒童通過刷身份證、社保卡、電子身份證等方式,可以和成年人一樣快速便捷通行。

“整個社會都應該儘可能為還沒有生存能力、還屬於發展的兒童提供更多的優惠,從而實現兒童利益最大化。” 江西省社科院社會調查事務所所長易外庚告訴記者,兒童購票標準統一,彰顯的是國家和社會對下一代的關愛。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儘快研究制定統一的優惠票價辦法,不斷促進兒童的福祉最大化。“我想每個人都願意自己的小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社會,能享受到公共服務。”

各地的兒童購票標準,一起來看看吧。

按身高,按年龄?同城还不同“高”!儿童购票标准咋这么乱?
按身高,按年龄?同城还不同“高”!儿童购票标准咋这么乱?按身高,按年龄?同城还不同“高”!儿童购票标准咋这么乱?
按身高,按年龄?同城还不同“高”!儿童购票标准咋这么乱?按身高,按年龄?同城还不同“高”!儿童购票标准咋这么乱?

大家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