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图鉴-地黄


地黄,又称作芐、芑、生地,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 地黄在传统纺织业中用作黄色染料,故得名。地黄的块根则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又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

可以滋阴、凉血,治消渴、温病入血分。主治阴虚内热、虚烦不眠、月经过多等症。 《神农本草经》云:“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古方亦用在补肾药,在《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中皆以干生地入药,如【肾气丸】即采用干生地、桂枝,配黄酒服;而不如后世相近的复方【桂附地黄丸】(又称【金匮肾气丸】)是采用熟地黄、肉桂皮。

用于补血滋阴(尤其是肾阴)、益精填髓。主治肾虚阴亏、头晕目眩、腰酸、遗精、崩漏等症。

肝经调血用的知名复方——【四物汤】,寻常是以熟地黄入药;除非病者有血热、上火情形才改用干生地。

鲜生地即为采集新鲜者,可榨汁用,称地黄汁。 干生地为采集完后晒干者。



熟地黄则是与良酒、砂仁拌炒,并经九次蒸、晒而得。炮制目的可使地黄的副作用明显的降低。

经加工蒸制后的地黄称为熟地黄或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