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即將戰敗,關鍵時刻朱允炆出手相助,朱棣:感謝侄兒

靖難之役一共歷時四年,不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可能會以為,這四年來,燕王朱棣一定是循序漸進,穩紮穩打,一點一點的吞噬了朱允炆的江山。但事實並非如此,靖難之役的前三年,朝廷的官軍和朱棣的燕軍,基本上是互有勝負,朱棣雖然一度打到了山東境內,但始終也未能攻克濟南,這就使得朱棣不得不返回北平,重新謀劃他的帝王大業。

朱棣即將戰敗,關鍵時刻朱允炆出手相助,朱棣:感謝侄兒

經過的三年的艱苦奮鬥,朱棣突然發現,自己的地盤竟然只有北平、永平和保定三郡,而自己的好侄兒朱允炆還在南京城裡,穩如泰山。這樣的局勢,令朱棣非常惱怒,因為他明白,如果就這樣僵持下去,最後失敗的人一定是自己,所以朱棣必須求變,只有改變策略,才能獲得一線生機。

真正的分水嶺出現在了建文三年的年底。在此之前,朱棣的策略一直都是以攻城略地為主,但北平到南京之間,城池眾多,如果一個一個攻打,十年八載估計也到不了南京。南京是明朝的中樞,如果不佔南京,就算把天下都佔了,也是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在濟南受挫之後,朱棣就決定放棄城池,走野外,直取南京。

朱棣已經改變了策略,可朱允炆卻比朱棣慢了好幾拍,此時的朱允炆還在加強濟南和德州等地的防禦力量。沒想到朱棣直接繞過濟南,從山東與河南的交界地帶直接進入了安徽。到了安徽,距離南京已經非常近了,逐漸醒悟的朱允炆,趕緊調集鎮守真定的平安和鎮守濟南的徐輝祖回軍南下阻擋朱棣。

朱棣即將戰敗,關鍵時刻朱允炆出手相助,朱棣:感謝侄兒

平安和徐輝祖不敢怠慢,長途奔襲幾百裡,終於在江蘇睢寧附近擋住了朱棣大軍。朱棣大軍以逸待勞,官軍逐漸不敵,被迫退守齊眉山。此時燕軍已經殺紅了眼,一路尾隨,窮追不捨。大將軍平安心生一計,他眼看燕軍追來,下令全軍設下埋伏,就等著朱棣入網了。

當朱棣進入包圍圈後,平安馬上率軍切斷了朱棣的歸路,隨後其他官軍一齊殺出。燕軍自知中了埋伏,頓時亂了陣腳,不過朱棣確實是個將才,他臨危不亂,身先士卒,士兵們一看,燕王都如此英勇,於是也都拼了命的和官軍廝殺了起來。

兩軍從天明殺到黃昏,朱棣手下大將戰死兩員,眼看著燕軍逐漸露出了敗相,如果官軍能夠堅持下去,那朱棣只能束手就擒,接下來,就看官軍能不能堅持到底了。將士們當然能夠堅持,他們如此拼命,為的就是滅掉朱棣,如今勝利在望,哪能輕易放棄。那麼誰沒堅持下去呢?

朱棣即將戰敗,關鍵時刻朱允炆出手相助,朱棣:感謝侄兒

這個人就是朱棣的好侄兒朱允炆,當初朱允炆就曾對部下說,不可讓朕背上殺叔的罪名,這句話曾經救了朱棣好幾次。如今終於可以活捉朱棣了,結果朱允炆又來幫倒忙。在兩軍交戰的關鍵時刻,朱允炆居然下了一道詔令,責令徐輝祖率軍返回南京,拱衛京師。

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徐輝祖是個忠臣,他接到皇帝的命令,只好無奈的率軍撤出了戰鬥。徐輝祖一走,朱棣頓時就佔了上風,燕軍士氣大振,最終反敗為勝,打敗了官軍。至於朱允炆為何在關鍵時刻召回徐輝祖,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時京師確實空虛,二是徐輝祖是朱棣的大舅哥,朱允炆擔心徐輝祖投靠朱棣。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朱允炆又幫了朱棣一個大忙。事後,朱棣仍然心有餘悸,禁不住感謝建文帝調走了徐輝祖。此時的朱棣心情大好,他好像已經看到南京城在向自己招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