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批加入中国国籍,音乐激励无数中国人,逝世后葬入北京八宝山

被特批加入中国国籍,音乐激励无数中国人,逝世后葬入北京八宝山

1988年,经国家批准,将《八路军进行曲》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并将它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这首旋律雄浑高亢的乐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建设时期,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这首歌向人们昭示了一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祖国必将复兴。

鲜为人知的是,这首军歌的谱曲人却不是中国人,而是一名来到朝鲜的国际友人,郑律成。郑律成,原名郑恩成,从小因酷爱音乐,遂改名律成。1933年,年仅15岁的郑律成跟随哥哥来到南京,参加朝鲜抗日团体。

被特批加入中国国籍,音乐激励无数中国人,逝世后葬入北京八宝山

即便处于战乱时代,郑律成从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八一三事变”爆发当天,郑律成与我国著名音乐冼星海结实。两人相处之后,郑律成被冼星海的爱国情怀所折服,决定用自己擅长的音乐来激励抗战军民。

1938年春天,郑律成因创办《延安颂》一炮而红,后在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担任音乐指导。这期间,郑律成逐渐走上了创作的高峰期,1939年,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首次获得了成功。

被特批加入中国国籍,音乐激励无数中国人,逝世后葬入北京八宝山

此后,这首军歌吉刊登在《八路军军政杂志》,随即在八路军根据地传唱开来。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向来有着谱写战斗歌曲的优良传统。比如大家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

然而,在军歌创作上,郑律成却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从他19岁来到延安开始,直到去世前,军事题材的歌曲创作从未间断。在延安生活期间,郑律成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的丁雪松。

被特批加入中国国籍,音乐激励无数中国人,逝世后葬入北京八宝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郑律成和丁雪松夫妇两人面临着一个抉择:要么两人分手,要么丁雪松加入朝鲜国籍,要么郑律成加入中国国籍。让丁雪松的感动的是,郑律成表示要加入中国国籍,“我是一个国际主义者,在朝鲜在中国,都是一样干社会主义。”

被特批加入中国国籍,音乐激励无数中国人,逝世后葬入北京八宝山

很快,在周总理的特批下,郑律成加入了中国国籍。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因病去世,享年62岁。郑律成死后,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2009年,郑律成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参考资料:《丁雪松与音乐家郑律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创作者郑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