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立志記

消費日報網訊(張佔國)今年七一前夕,水電七局成都區域總承包部職工楊志在公司黨委舉辦的“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知識競賽”中,一路斬將奪旗,摘得桂冠。賽後,楊志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濃眉,大眼,健康,陽光。有人卻告訴記者:“這小夥子不容易”。

1987年4月,在四川仁壽縣的景賢鄉里,楊志的父母迎來了他們的長子。8年後,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又給楊志添了一個妹妹。2006年,19歲的楊志在德陽市的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畢業。當時水電七局正向路橋工程轉型,公路橋樑專業的楊志作為專業對口的應屆生被招了進來。6年來,他先後轉戰長河壩水電站、京滬高鐵、滬昆客專等項目,一顆孤獨的心卻越發迷茫、彷徨,找不到奮鬥的方向。

“起點很低,心氣很高。”楊志這樣評價當時的自己。2012年,滬昆客專正在建設期間,楊志卻要求待崗,“想跑到成都多掙錢”。於是在將近半年的時間裡,他去了二三十家單位應聘,包括業主、監理、設計和建築施工等單位,望門投止,無所適從。面試官評價他“有一定實踐經驗,但缺乏理論見解”,最後留下話來:“等通知”。委婉地將他拒之門外。

冰冷的現實消磨著楊志心中燃起的點點星火。夜裡,他躺在出租屋的床上輾轉反側,窗外光影迷濛,但那些繁華沒有一絲一毫屬於自己。想到這裡,他欲哭無淚:諾大的成都竟容不下他一個身軀?無數個不眠之夜讓他眼睛裡佈滿了血絲,原本瘦弱的楊志日漸憔悴,他無數次問過自己:哪裡才是我的出路?

楊志立志記

楊志

“再不學習,我就真的沒有希望了。”痛定思痛之後,他立下未來五年的奮鬥目標:報考建造師。在建築行業,建造師資格證書就是從業者的“龍骨”,真材實料,有了它就有了韌勁,有了倚靠。

2012年5月,水電七局中標成都市貨運大道項目,楊志在京滬高鐵和滬昆高鐵項目的老領導曾昌隆給他打電話,說項目部正在“招兵買馬”,要他投在帳下效力。楊志似乎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來可以解決吃飯問題,二來對這半年來四處碰壁的心靈也是不小的慰藉。第二天他便背上行李去報到。

工作有了著落,楊志卻並沒因此忘掉初心,反而焚膏繼晷,抱來厚厚一沓專業書籍反覆閱讀、記誦、揣摩、練習,裡裡外外吃個通透。等到下半年首次報考二級建造師資格時,他輕鬆過關;隨後一鼓作氣報考一級建造師資格,通過了項目管理和建築法規兩門專業考試。到了第二年7月,貨運大道工程完工,楊志又一次待崗了,但這也是他報考一級建造師的黃金時節。同年9月,他參加了一建剩餘兩個科目的考試,年底接到通知,已然把一級建造師證書收入囊中。提起這一段往事,他談笑自如:“活人哪能被尿憋死?”,話雖樸實,卻也不難看出他溢於言表的成就感。

楊志立志記

公司黨委副書記郝國英為楊志頒獎

採訪中,楊志不止一次提到:“我很笨,悟性也不高。”因為“笨”,他讀書自有一股狠勁,專挑“硬部頭”下手,不把書“啃”得面目全非絕不罷休。他沒有天才式的“觀其大略”,卻也不囫圇吞棗,非得細嚼慢嚥,直到咀嚼殆盡,讓每一絲知識都消化為身體裡的養分,供他一往無前的力量,給他無堅不催的勇氣。

對於有所追求的人,人生中或許常常面臨困境下的抉擇。海明威說:“勇氣就是優雅地面對壓力”,語氣未免太過輕鬆。要在逆境中奮發有為,不要說走完千里長征,僅僅是始於足下的明志、立志這一步,許多人也邁之不出。楊志就曾是這“許多人”中的一個。

2010年春天,楊志和熊霞在京滬高鐵項目相遇相識,3年的相知相愛,終於成就了這段姻緣。

“在我一無所有,窮困潦倒的時候,她沒有嫌棄我;在我四處碰壁,渺無希望的時候,她沒有離開我;在我立志發奮,放手一搏的時候,她沒有動搖我。”說起愛人,楊志的眼裡多出一絲神采。從愛情到婚姻一路走來,熊霞是丈夫最好的導師。她告訴楊志:你是一支潛力股,因為你有堅忍不拔的性格,這是成功的關鍵。還在熱戀的時候,熊霞就報考了註冊造價師,首次即告成功,這給了楊志無形的力量,更堅定了他成就志向的決心。熊霞常對楊志說,該奮鬥的年紀你就不能停下腳步,不逼一下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作為丈夫的榜樣,她知行合一,很快又考取了監理工程師證書。那時他們收入有限,在成都通惠門附近租房住,為生活早出晚歸。下班回家,夫妻倆便各自抱著書本學習備考。前途飄搖,猶如夜航的小船,兩人便成為彼此的燈火,出租屋內也有了家的溫度。

楊志立志記

楊志有一個深藏內心的秘密,不曾向任何人提及。他在貨運大道上班時,中午可以在食堂吃上一頓免費午餐,算是“打牙祭”,而熊霞只能從出租屋裡裝一盒昨天晚上的殘羹冷飯,那不過是楊志下班後從市場上買的一塊錢一把的油菜,用水洗了,加點油和鹽,沾不到一點葷腥。兩個人晚上吃一半,剩下一半是熊霞第二天的午餐,那時熊霞已懷有身孕,每天早上還要趕到雙流上班。到現在,夫妻倆只要一看到油菜就直冒酸水。

“你說,我一個男人混到如此地步,還怎麼面對朝夕相處的妻子和將來的孩子?”講到這裡,楊志有些哽咽,低頭不語。沉默良久,他才抬起頭,若有所思地盯著會議室的日光燈,長長呼出一口氣,“好在這一切都成為過去了。”

他不感謝貧困,也不會讚美挫折。因為從他記事起貧困和挫折如影隨形,從未遠去。如果說改變他的是歲月,倒不如說是他對人生的感悟,是一個男人內心深處的自尊。奮鬥的路上,楊志走得太苦太累,“一切都成為過去”,是否意味著“箇中情由,不足為外人道”?出身和家庭不能給他任何外在的倚靠,他只能拼盡全力,嘗試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到極致。

楊志說,如果你感覺活得容易,一定是他人幫你承擔了不易。他們披荊斬棘,乘風破浪,雖然可能未曾到達彼岸,轉眼就跌倒在溝壑裡,但正因為有他們的衝鋒陷陣,才讓後來者在行軍路上的步伐不再蹣跚。這些年來,不論工作學習,楊志總能感受到身邊的光芒和溫暖,也能體味到立志奮鬥帶來的甘甜。他在彭山技校參加安全培訓,認識了一個叫彭川的人,40多歲還考上了註冊電氣工程師發輸變電和供配電專業資格證;還有一分局副局長高峰,考取了好幾個專業的一級建造師資格證,人稱“資格證書專業戶”……楊志明白,他們的成績都是工作之餘學習鑽研的結果,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更何況還有無數人名落孫山而依然為理想堅持著。

2013年11月,水電七局中標錦江生態帶整治項目,時任貨運大道項目總經理的徐成中通知楊志到總承包部工作。幾年間,楊志從工程部的科員成長為副主任,再到安全管理部任副主任,專職成都市政工程信譽評價的工作。由他主要參編的《水電七局成都區域總承包部安全標準化手冊》被成都市天府新區政府推廣。轉入全新的市政項目後,為了應對全新的挑戰,楊志相繼考取市政專業的施工員、質量員證書,更攻下了國家註冊造價工程師資格。

楊志立志記

楊志所在的成都區域總承包部是一支標準的管理型團隊。項目總人數不過三十人,卻擁有近百個國家認證的專業資格,即使是負責辦公室文案工作的兩位女同事也分別考取了不同專業的二級建造師證書。總經理羅建林從項目開工伊始就在不同場合強調“打造學習型團隊是頭等大事”,並且帶頭參與他們創辦的錦江小講堂,上行下效,影響深遠,人人追求上進,濃厚的學習氛圍就在總包部瀰漫開來。他們代表水電七局編寫的《綜合管廊施工規範》等規範性文件成為市建築業施工規範藍本。從執行規範到制訂標準,他們掌握了制控權,因而也有了話語權,為成都天府新區政府參照水電七局編寫的規範推行起到決定性作用。

位於龍泉山脈南麓,有著“景仰先賢”之名的家鄉,不知是否給過楊志來自先賢的啟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對於初過而立之年的楊志來說,應該深有體會。他說,他的“志”不僅來自孤注一擲的勇氣,更來自身邊潛移默化的力量。楊志“立志得志”,對更多風華正茂卻又苦悶迷茫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的“志”又該如何成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