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聯盟阿里巴巴,騰訊新零售又敗一局?

在新零售的爭奪中,騰訊敗了一局,而這才是開始。在騰訊將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與阿里巴巴的爭奪之時,核心競爭力逐漸缺失,新零售方面的收穫卻並沒有到來。

2018年8月2日,星巴克咖啡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宣佈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合作之後,雙方會員體系會全面打通,消費者可以在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盒馬和星巴克自己的應用中任一訪問“星巴克新零售智慧門店”,享受同等權益和同樣服務。同時,星巴克將依託餓了麼配送體系上線外送服務,星巴克還會和盒馬共創首家品牌外送廚房“外送星廚”。

就在一年多之前,2016年12月8日,騰訊和星巴克在廣州共同宣佈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微信支付接入星巴克中國大陸近2500家門店。而阿里,則落後了對手11個月的時間。

2017年2月,星巴克和騰訊還聯手推出全新社交禮品體驗“用星說”。微信用戶可隨時隨地與親朋好友分享咖啡心意,贈送“星禮卡”。該體驗僅僅上線7周就送出超過120萬張禮品卡,並有超過一半在星巴克門店兌換使用。

從現在的星巴克的選擇來看,顯然,與騰訊的合作沒有什麼收穫,轉而尋求與阿里巴巴的聯盟,更深入的融入到了阿里巴巴提出的新零售之中。去年12月,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正式營業,這家全球最大的新零售智慧門店,阿里巴巴的技術和星巴克實現對接,然後又在北京開了一家。

可以說,在新零售的發展中,星巴克最終選擇了阿里巴巴,而拋棄了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騰訊,星巴克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已經不再侷限於移動支付,而是全面的深入的聯合,這也再次讓騰訊提出的所謂智慧零售方案落地效果受到質疑。

在這次雙方戰略合作中,包括星巴克將在位於北京和上海重點商圈的約150家門店試運行外送業務,隨後逐步延伸至全國,計劃於今年年底前覆蓋30個主要城市超過2000家門店,餓了麼為星巴克配備了專屬的外送團隊,力求每位顧客在快捷準時收到外送飲品的同時,能感受到與門店同樣高品質的星巴克體驗。

星巴克聯盟阿里巴巴,騰訊新零售又敗一局?

星巴克一直是一家以廳店體驗管理而著稱的咖啡企業,並通過幾十年的努力讓中國這樣一個億茶文化為主的國家很多人喜歡上了咖啡,但最近卻面臨諸多競爭。

資料顯示,2018年,主打外賣服務的瑞幸咖啡在中國市場成為網紅,門店數已經超過800家, 5月份的“碰瓷”營銷事件更是讓瑞幸狠狠地刷了一次存在感。現在,瑞幸咖啡宣佈進軍輕食領域,並聯手三家全球頂級輕食供應商共同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輕食產品。

同時,另一家連咖啡2017年底在北上廣深的100多家“Coffee Station”已全面實現盈利。2017年“雙11”當天,連咖啡單日銷量突破30萬,相當於星巴克1000家門店單日銷量。

我們也看到,在網紅瑞幸咖啡的背後,站著的正是騰訊。這家網紅的主要營銷手段就是微信LBS定投廣告、微信排期品牌廣告。藉助騰訊的LBS技術,線下有實體店的零售商家可以在朋友圈進行本地推廣,精準定向周邊3-5公里人群。此外,瑞幸咖啡還大量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品牌合約廣告。在今年,瑞幸咖啡還組織了在騰訊深圳總部、北京車展、北京國際電影節等多個場合的快閃/路演活動。

中國移動互聯網創業到處開花,而方式都很簡單粗暴,以燒錢補貼的方式搶佔市場,迅速擴大規模然後再擴展品類尋求商業機會,這就給幾十年來四平八穩發展的星巴克帶來了巨大沖擊,不得不求變,而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與阿里巴巴合作,就等於是和阿里巴巴集團的各個業務部門開展合作,除了餓了麼,超市連鎖店盒馬鮮生,在線零售商天貓和淘寶,以及移動和在線支付平臺支付寶都會涉及合作。這樣的深度融合不同於騰訊只提供移動支付接口,能夠帶來化學反應,引發新零售的升級,從目前來看是更好的模式。我們也看到,與騰訊合作的永輝、步步高、家樂福等等在新零售發展上至今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流於形式。

當然,對於星巴克來說,提供外賣是必要的,可傳統的競爭力也不可喪失,畢竟,體驗才是星巴克流行全世界的終極能力。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還是騰訊的智慧零售,或者是星巴克的與時俱進,都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而不是以打擊競爭對手為目標,否則,一定功敗垂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