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雲南省怒江州:「三江之門」 「綠色鋅都」蘭坪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隸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橫斷山脈縱谷地帶,北接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東北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東南靠劍川縣,南鄰雲龍縣,西與瀘水市、福貢縣接壤。國土面積4388平方公里,轄4鄉4鎮,總人口21萬人,境內居住有白族、普米族、怒族、藏族、漢族、傈僳族、彝族等14個民族。是中國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地理和交通呈星型向“三江並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周邊各縣輻射,是滇西四地十縣旅遊環線的中心節點和主要入口,自然成為三江並流區旅遊通道的中心驛站,“三江之門”是蘭坪旅遊文化品牌。

蘭坪森林、生物資源豐富,位於金頂鳳凰山的特大鉛鋅礦已探明儲量1429萬噸,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因此蘭坪又被稱為中國的“綠色鋅都”。

認識雲南省怒江州:“三江之門” “綠色鋅都”蘭坪

蘭坪縣

蘭坪縣主要旅遊景點:

1、羅古箐

蘭坪羅古箐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是雲南眾山之祖老君山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丹霞地貌為特徵。 蘭坪羅古箐風景區位於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鄉德勝村,由羅古箐、金頂翠屏山、富和山三個片區組成。主要景觀有高原牧場、“情人壩”、“姑娘山”、“母親樹”、百丈迴音壁、紫金河杜鵑屏、石林、花山、滴水巖、鍋石、鉛鋅都城等,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

認識雲南省怒江州:“三江之門” “綠色鋅都”蘭坪

蘭坪羅古箐

2、碧羅雪山

碧羅雪山是西瑪拉雅山的餘脈,屬於橫斷山脈,是貢山縣與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交界線及怒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碧羅雪山在蘭坪境內綿延142公里,海拔超過4000米的雪山就有15座。其中最高峰老窩山是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4500米,與瀾滄江的相對高差達3200米,原始生態系統保存十分完整。山中氣候變化異常,飛瀑密佈,高山湖泊雲集,被人們稱作“萬瀑千湖之山”。春夏之交,山中雲霧騰昇,登臨絕頂觀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頗為壯觀。亦有同名電影。

3、雲南雲嶺自然保護區

雲南雲嶺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境內。2003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區內容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就有滇金絲猴、雲豹、金錢豹、虎等。蘭坪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間,還是一些瀕危物種的避難所,蘭坪也因此被譽為天然的生物多樣性公園和原始物種基因庫。

生活在保護區內的滇金絲猴共有3群,通過3年來的監測巡護數據分析表明,滇金絲猴總數從190只上升到了280只,增長率達47.4%,總數約佔全國滇金絲猴的14%。

認識雲南省怒江州:“三江之門” “綠色鋅都”蘭坪

雲南雲嶺自然保護區

4、茶鹽古道

蘭坪自古盛產含碘食鹽,是滇西鹽業的重要產地,茶鹽古道因其而聞名於世。茶鹽古道東連大理、麗江,可通滇中;西接怒江,可達緬甸、印度;東通維西、德欽,可進西藏,是連接不同文化、宗教、民族區域的重要紐帶和橋樑。

(1)富和山茶鹽古道

富和山茶鹽古道位於富和山瀾滄江沿岸四十里山箐林中,獨存石砌古道200餘米,餘路雖然再無砌石,但至今亦依稀可見。最著名的是古道上那一段“盤根路”,由於商旅驛馬長期來往,路上的土石被踏去,露出了樹根,盤結成道,它既是古蹟,又是奇景。而四十里箐由海拔2650米伸展至海拔3000米餘,溪長坡緩,植被甚好。有松衫樺楓,有灌草雜木,有竹叢,有杜鵑,層層密林倍增古道之美。再加上羊羔牛犢,山民過客,又使古道憑添了幾分生活氣息。古道途中自然美,生活味交融和諧,別具情趣風采。

(2)蘭坪驛道

從啦雞井到劍川的驛道被稱為“鹽路山”,是運鹽的主要通路,但這條路由於山高坡陡,道路崎嶇,雨季受阻的時間較長,清朝末年,對此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改。據《新纂雲南通志》的記載,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提督楊玉科,都司王武然,鹽大使劉克讓,許有書“改修鹽路”。一些路段用石板砌成。鹽路山在縣城東,屬雲嶺山脈,主峰海拔4295米,巍峨雄壯,渾厚高大。東臨彌沙河馬登壩,西接蘭坪壩,南北峰嶺逶迤,溪澗縱橫,山高嶺峻,行旅艱難,常遇風霜雨雪阻滯,如臨險境。故嶺上設有救命房,救險助危,至今演為名地,足見古時風雨無阻,運鹽忙碌,蜚聲遠近之勝況。

5、蘭坪新石器文化遺址

蘭坪縣是怒江州內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新石器文化遺址眾多,以玉水坪和馬鞍山兩處遺址冠首。

玉水坪遺址位於蘭坪縣通甸鄉下甸村玉水坪社北面公路右上方的金雞巖上,是一高1.5米、寬4.7米、長8.8米的洞穴。遺址文化層厚65公分。1976年首次發現。從1984年開始發掘至今,共採集到飾品7件、石斧1件、石錛2件、夾沙灰陶數片。據考證,玉水坪洞穴遺址系新石器文化遺址,距今約4000年。1986年公佈為蘭坪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公佈為怒江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面積172903.325平方米。

馬鞍山文化遺址位於蘭坪縣金頂鎮文興街永安村以南1公里處。遺址文化層距地表80至100釐米,文化層厚約60至80釐米。1974年首次發現,有關部門從1984年8月開始調查發掘,共採集到石斧16件、石錛3件、孔石刀18件,以及碗、杯、壺、罐等器物14件。經考證系新石器文化遺址。1986年公佈為蘭坪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公佈為怒江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面積8000平方米。

認識雲南省怒江州:“三江之門” “綠色鋅都”蘭坪

蘭坪新石器文化遺址

6、金滿村

金滿村位於怒江州洛本卓白族鄉西面的高黎貢山半山腰,由於地處高寒山區,地勢陡峭不平,交通和信息的閉塞,一度影響著村民的生活。

據怒江州州委辦公室副主任、金滿村駐村第一書記羅建國介紹,這裡人均土地不到0.5畝,年產不過300公斤,農業生產和主糧僅靠種植玉米,生活來源單一匱乏,因此,也是怒江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又因金滿村是地質自然災害比較活躍地區,村民大多是白族支系勒墨人的聚居區,分散居住在木棍作柱、籬笆當牆、木板為頂的“千腳樓”裡,人身安全和房屋安全受到嚴重的影響。為徹底解決村民住房和生活問題,怒江州將按照國家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對村民陸續實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等。所以,這裡依然保存下來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千腳落地房建築群和古老奇特的“公房”習俗也因此變成了罕見的奇觀。並被雲南省評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雲南省30佳最具魅力村寨”等,2015年被列入“國家級20個旅遊扶貧示範村”,2016年被列入“怒江州旅遊特色村”。

7、河西大羊場

河西大羊場為高原牧場風景區,是羅古箐省級自然風景區的主體部分。位於蘭坪縣河西鄉境內,離縣城130多公里,主要由高山草甸組成。在這裡向東可看見玉龍雪山、哈巴雪山的皚皚白雪;向西可盡覽碧羅雪山那綿延千里的磅礴氣勢;向北可遙望白茫雪山、梅里雪山的英姿;南面穿過原始森林則可到羅古箐情人壩。

在草地與雪山的過度帶上有寬約兩百米、長達10餘公里的杜鵑花海。它們振奮得人不知所措。走近草甸,草原的誘人景色不覺讓人想起“天蒼蒼、野茫茫”的千古絕唱。這裡雖無牛羊的足跡,也無大草原的遼闊與壯美,可它的美同樣洋溢著詩情畫意。

大羊場地處蘭坪、迪慶維西、玉龍3縣的交界處,也是金沙江和瀾滄江水系的分水嶺。每當春夏時節,這時就彙集了轉場放牧的八方來客。不同地方,不同語言,不同年齡的人,在這四周青草纖麗、腳下花草驚人的美麗草原上相融共處,構成了一幅清新和諧的畫卷。

認識雲南省怒江州:“三江之門” “綠色鋅都”蘭坪

河西大羊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