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貴爲太子,卻爲什麼選擇了謀反?

CJ-J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作為一代明君唐太宗的欽定接班人,李世民對李承乾不僅寄予厚望,而且異常寬容。本以為自己百年之後李承乾可以繼承大統成為一代賢君,卻不料李承乾急於除掉父親,早登大位!

那麼,這個李世民眼中的好太子為什麼會選擇十惡不赦的謀反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傳統使然

“傳統是什麼?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與性格,是由這種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與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

李雲龍的這句話,用在唐朝特別合適。

因為唐朝本來就有造反篡位的傳統,比如618年李淵造反建立唐朝,比如626年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後登上皇位。

因為有爺爺和爸爸的光輝榜眼,讓李承乾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自覺地向武裝奪取的路線上靠。

雖然在李世民的悉心培養下,李承乾也被仁義禮智信深深感染了,但是李世民的光輝形象實在太過耀眼,就好像一頭狼吃了一隻羊以後,告訴小狼以後要像羊一樣恭順,這本省就很扯。在李承乾的眼中,父親是天,是比孔子等先人更真實的存在,所以,李承乾相信,父親能成功,自己也一定可以成功!

成功後,自己也做一個明君,這些劣跡自然也可以被掩蓋!

榜樣的力量是可怕的!

因為從李淵傳下來的造反基因,李承乾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成了直線式,找老爹好好溝通?不存在的!

2、環境改變

李世民雖然上位手段不光彩,但是他的後半生是正面的,幸福的,此時的李世民,內有長孫皇后傾力扶持,下有太子明理聽話,一家人簡直就組成了五好模範家庭了。

但是636年,唐太宗的愛妻,李承乾的母親長孫皇后去世了,這意味著五好家庭從此成為過往。

長孫皇后的死最傷心的是李世民,其次是李承乾。但是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李承乾才應該最傷心的人,因為長孫皇后去世之後,再也沒有人竭力為這個孩子撐起一片天。

唐太宗作為父親,自然是溺愛李承乾的,但是唐太宗也深知名師出高徒,想要李承乾也成為自己一樣的明君。想法是好的,但是李承乾不是那塊料。

要知道,一般強勢的帝王,後繼者一般都比較文弱,比如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李世民能力強,能駕馭首先一幫諍臣悍將,但是李承乾不同。最要命的是李世民直接把自己的大臣配發給李承乾當老師。

因為李世民能力強,所以玩得起虛懷納諫的遊戲。但是李承乾不同,在這幫大臣同樣用和李世民講話的態度對待李承乾時,就完全成了老子訓兒子的口吻,所以李承乾難以承受。

他的老師于志寧和勸孔穎達完全不拿皇帝當幹部,最要命的是,李世民為了培養太子,全然默許了這種行為,畢竟自己也老捱罵,兒子捱罵成長更快嘛!

但是李承乾認為自己沒有人愛了,所以他愛上了一個男寵,並取名叫“稱心”。雖然李承乾很稱心,但是李世民很鬧心,一怒之下就把稱心給殺了,這下李承乾更難受了,竟然一病不起,數月不去上朝。

應該說,母親的去世確實讓李承乾變了,變得更加孤僻,思考問題也容易極端,這些都成為日後李承乾造反的引子。

3、兄弟隔閡

雖然李承乾是太子,但是父親李世民的愛,從來就不是隻屬於他一個人的。

因為深深愛著長孫皇后,所以長孫皇后給自己生下的幾個兒子,李世民都愛不釋手。除了李承乾,還有越王李泰,晉王李治。

應該說,作為一個父親,李世民做得並沒有錯,但是李承乾多心了。

642年,魏王李泰編成大型地理類圖書《括地誌》,這把李世民高興壞了,不僅將《括地誌》放入國家博物館,還多次賞賜;作為藩王,李泰本該早早離開京城去外地就藩,但是李世民過於寵愛李泰,特許其“不之官”;不僅如此,太宗還將李泰的兒子接到宮中撫養;因李泰體胖,李世民特意賜給他小輦。李世民的溺愛,連史官也感嘆“其寵異如此”。

這種情況不說李承乾,就是平常人,也能感覺到不正常。

而且,得到李世民溺愛的李泰也開始膨脹,比如利用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四年,在龍門大造石窟,讓李世民看到一個孝順的李泰。

而在這時,李承乾開始出手,卻找找不中要害。首先是派人暗殺李泰,但李泰逃過一劫。這時,李承乾的岳父,徵西大將軍侯君集賦閒在家,對朝廷心懷怨望,李承乾在侯君集的鼓動下,決心謀反。恰在此時,李承乾弟弟膠東王謀反被人揭發,李承乾怕查到自己頭上,於是李承乾決定先下手為強。

結果事情敗露,唐李世民痛心無奈之下,只得將其幽禁別室,後將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對李承乾法外開恩。

李世民在《廢皇太子承乾為庶人詔》中感慨:“況乎冢嗣,寧不鍾心!”對這個寄予厚望的兒子,最終還是讓他失望了。但是對兒子的愛,李世民是深沉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枚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實際上,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通過謀反的方式登上了皇帝位置。在“玄武門之變”中,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被李世民親手射殺。

李世民的那次謀反達到了目的,自己當上了皇帝,老父親高祖李淵在嘆息聲中走下了帝位。

而他的兒子——太子李承乾也要謀反了,這讓李世民很傷腦筋。

小時候的李承乾聰明懂事、仁孝厚道,深得李世民的喜歡,八歲時就被立為太子。李世民一直沒有放鬆對這個接班人的培養,他讓12歲的李承乾“聽訟”朝事;讓14歲的李承乾監國;為生病的李承乾祈福;讓杜正倫等人給他講述人間疾苦;為他專門設立了習文學理的“崇文館”等等。為了太子成器,李世民的確是拼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太子李承乾先是身體出了問題,後是心理都出了問題。他患上了嚴重的足疾之後,心理慢慢變態。人心中有了賊,動作就變形了。作為一個大男人,李顯與宦官遊樂瞎扯,還大搞同性戀,沉湎於變了味道的溫柔之鄉。太子行為不端,這讓李世民很著急。他便安排于志寧、杜正倫、張玄素、房玄齡、李百藥、孔穎達、魏徵等等人物教化李承乾。然而事與願違,任何苦口婆心地說教對李承乾已來說都像是耳邊風。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看來太子李承乾在歪道上越走越遠,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了。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魏王李泰主編完成了《括地誌》一書,太宗李世民高興得不行,給他反覆獎勵賞賜。因為弟弟得到的獎勵比自己多,太子李承乾心裡失去平衡,他認為李泰成為他將來道路上的絆腳石。

李承乾組織了對魏王李泰的暗殺行動。失敗之後,李承乾不死心,要弄點大動靜。他與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人準備起兵謀反,幹掉自己的老父親。

李承乾的這次行動沒有動過一刀一槍就被李世民拿下了。李承乾把李世民那一套沒有學精,他錯誤地判斷了當時的形勢,實在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李承乾被廢為庶人,流放黔州,弄了個雞飛蛋打。


文蹤旅跡


主要是他的弟弟李泰跟他有競爭態勢,尤其是李泰主編的《括地誌》深受李世民讚賞,不但收入了皇家圖書館,賞賜的財物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讓李承乾大為忌恨,就派人刺殺李泰,結果事情敗露,怕被李世民怪罪,就孤注一擲,勾結侯君集等欲武裝奪權,以求自保。。。


史裡論君


因為他爹幹過殺太子的事,他爹覺得自己是個好君王,他的兄弟們覺得他爹是個好榜樣,他也覺得他爹是個好榜樣,偏偏這一局權力的遊戲裡姓李的不姓李的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