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一章《昔日王孫》

公元384年,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慕容垂建立後燕,定都中山,後遷往龍城。公元395年,參合陂之戰後,後燕被一分為二,從此衰落。公元409年,後燕為北燕政權所取代,共歷七主,享國二十四年。此後後燕皇族慕容後裔,歷代皆誓以復國為奮鬥目標,但隨著北魏太武帝強勢橫掃北方,慕容家族為了保存有生力量,被迫南遷東晉,最後落居姑蘇,在姑蘇城西三十里外的洞庭葦塘深處燕子塢建莊安身。昔日後燕、北魏“參合陂之戰”被慕容世家引以為恥,故此莊建成時起名“參合”,意在勵志雪恥,故名“參合莊”。如此五百年之後,五代之末,姑蘇慕容家,參合莊內誕生了一位被看作是有復國大望的公子,以當年先祖遷都龍城之榮光,志在復國,取名為慕容龍城。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一章《昔日王孫》

慕容龍城自小就展現出他超凡的天賦,文武雙全,到十八歲那年,已是聞名姑蘇的一代少年英俠。此時的姑蘇為南唐所轄,南唐中主李璟繼位後對外大力用兵,強勢消滅了楚、閩二國,南唐實力空前強盛。慕容龍城時刻銘記祖宗遺志,但此時家族寄居之國如此強盛,想起大事無懈可擊,因此拜別家中父母,北上游歷,尋訪名師,增廣見聞,結交江湖俠義之士,籠絡人脈,為日後起事打下堅實基礎。

此後幾年,慕容龍城在北方遊歷,親眼目睹了契丹滅後晉和後漢建立的亂世政權更替,大大增強了自己復國的信心,也結交了不少江湖好友,其中有一人跟他日後復國大業大有牽連,也是慕容龍城的命中剋星。

這一天,襄陽城外一處古寺,慕容龍城有感離家多年,思念家中雙親,便來寺中上香為父母祈福,並許下他日復國大業事成,必當來此修繕古寺,重裝佛陀金身的還願承諾。禱告後自大雄寶殿而出,看寺中並無過多遊賞之處,便徑取山門,打算下山而去。此時,方丈禪房中出來一人。此人容貌威武,器度豁達,像慕容龍城這般有見識之人一看之下,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秉著一直以來結交能人異士,拉攏人脈的一貫做法,當下上前拜謁。

此人見慕容龍城風度翩翩,一身貴族之氣,知此公子定是非凡之人,馬上還禮。兩人寒暄一番,互透來歷當然慕容龍城並沒有透露他是後燕皇族,原來此人就是趙匡胤,沒錯,就是後來大宋開國太祖皇帝趙匡胤。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一章《昔日王孫》

原來此時的趙匡胤跟慕容龍城一樣,到處遊歷,這幾天剛好在此古寺寄居。兩人此時年紀相仿,又同處江湖,一樣到處遊歷,興趣相投,兩人也皆是胸懷大志之士,再加上慕容龍城有意籠絡,在聽趙匡胤說完他日前“千里送京娘”的這段佳話後,忍不住對趙匡胤拍手稱讚,慕容龍城大讚趙匡胤為人高義,實讓他欽佩不已,當下請求與他結義金蘭。

趙匡胤也是慷慨豪爽之人,見慕容龍城風度不凡卻如此高看自己,兩人亦是意氣相投,於是兩人前往大殿,在佛祖座下,相互交拜,結為異姓兄弟,當然自是少不了同生死共富貴的誓言。此時,趙匡胤年長,是為大哥,慕容龍城也隨即改稱他為大哥。

趙匡胤告訴慕容龍城,他說昨夜寺中方丈為自己看相,告訴他要往北邊而去必有奇遇,方丈還將所有錢財都資助給了他。

慕容龍城在跟趙匡胤的交談之中知道他深諳兵法韜略,將來肯定是將帥之人,倘若義兄能統領一方兵馬,日後自己起事,對自己將有大用處。於是跟他說:“大哥乃是出身武將世家,今大漢(後漢)樞密使郭元帥郭威乃是雄才之主,大哥何不奔投於郭元帥帳下,謀取功名!”

趙匡胤本來就有投軍的念頭,被義弟這樣一點撥,當下欣喜定下主意,他對慕容龍城說:“為兄正有此意,我看二弟也是人中龍鳳,他日必有一番大作為,到時我們兄弟倆共舉大事,天下當有我倆一席之地!”

此話正中慕容龍城心意,說道:“大哥所言極是,今日能夠結識大哥,當真要痛飲一番以作慶賀!”

於是兩人離開古寺,到城中購買酒肉,再往城外一處破廟交杯換盞,好不痛快,喝得興起,兩人皆有切磋武藝之意,比劃起來,此時慕容龍城的武學修為高於趙匡胤,經他指點建議,趙匡胤近來摸索的一套拳法逐步明朗,兩人一邊飲酒一邊論拳,一夜天明,趙匡胤拳法既成,這就是後來有名的“太祖長拳”。

兩人依依惜別,慕容龍城取南歸家之路,而趙匡胤就向北而去。趙匡胤這一去當真是大奇遇,他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參與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屢立戰功。三年之後,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因功升遷副指揮使,後來又跟到了後周世宗柴榮的身邊,成為他日後成就大業的奠基。而慕容龍城在南歸的路上也遇到了一位奇人,是他一生最大的奇遇,助他參悟透徹,創出“斗轉星移”的成名絕技,讓他一躍享譽江湖。

這位奇人乃是飽學之士,深諳道學,行為怪異,但此人有一道號,在後世當是如雷貫耳,他就是逍遙子,沒錯,就是逍遙三老的師父,逍遙派的創始人逍遙子。這逍遙子原名叫潘閬,逍遙子是他入道之後的道號。他出生於五代亂世的後唐年間,書香世家的他自小熟讀儒家經典,一心出仕入世,輔佐明君治平天下。奈何時值亂世,政權更替頻繁,中原腹地,石晉滅唐,晉立卻未能改變亂世,紛紛擾擾,幾經波折,終不得實現心中所想。仕途不順,意志消沉,在而立之年,轉儒入道,學魏晉風度,避世于山林,取號逍遙子。不過雖成修道之人,行為卻日益疏狂放蕩。

道書讀得多了,反而大徹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緣法,又參透了清淨虛無的妙詣,於是更加苦心潛修。此後逍遙子在道藏中參透“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正言若反”、“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因此而悟出一套道家武功原理,憑此武理,融匯貫通,慢慢竟創出了輝煌後世的“逍遙派”武學。道學既成,逍遙子之名,聲名遠播,後晉朝廷幾次請他出山入仕,都被疏狂的他所拒絕。後來慕容龍城遊歷北朝南歸燕子塢之時,於途中聞得逍遙子大名,於是尋山問林拜訪了他。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一章《昔日王孫》

逍遙子見慕容龍城謙謙君子,刻意為難他幾次,慕容龍城照舊對他恭敬如初。於是開懷接納他,與他談經論道,授他大藏道法,整整七天七夜,慕容龍城學到了他一生曾未涉及之學,憑藉他的聰明才智,加這些年的江湖閱歷,融會貫通,對武學之理豁然開朗。

逍遙子潘閬更是將他創立“小無相功”的初衷原理與之相告,慕容龍城當下就有所領悟,再經自己七七四十九天的糅合,在“小無相功”模仿他人武學招式的基礎上創出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借力打力的絕技“斗轉星移”。

慕容龍城武學功成,在拜別逍遙子之後,路見不平匡扶正義,幾次用“斗轉星移”的絕技亮相,開始聲名鵲起,慕容龍城之名,響譽江湖,江湖中人皆以見證“斗轉星移”為幸事。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一章《昔日王孫》

倘若慕容龍城沒有身負祖宗遺志,以他的武學天賦和才智,他把全部精力都注在武功之上的話,他的武學修為肯定會越走越遠,最終跟逍遙子一樣,成為一代宗師,但他為復國大業所累,他註定是想成就大業的人。

此時在江湖中享有聲譽的他聽聞南唐中主李璟開始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南唐奢靡之風日盛,國力下降,在大周皇帝柴榮的威嚇下竟然去皇帝尊號,稱江南國主。慕容龍城感到起事的時機到了,於是他返回姑蘇,開始聚積錢糧,糾合志士,招兵買馬,以圖大計,而且從他跟結義大哥趙匡胤的來信中所知,他的大哥已經掌握有一方兵馬,只要自己起事,大哥定會助他一臂之力。可就在慕容龍城這兩年正為起事而作準備時,後周發生了一件讓慕容龍城怎麼也想不到的大事,直教他措手不及。

正當壯年,開疆拓土戰績煌煌的雄才皇帝柴榮竟然駕崩了,周世宗駕崩之前,因曾有“點檢作天子”的傳言,於是命趙匡胤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接替之前的都點檢張永德。趙匡胤一下子軍權在握,隨後他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發動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突然就成了開國之君,這就是有名的“陳橋兵變”。

結義大哥突然成為一國之主,這讓慕容龍城萬萬想不到,他知道趙匡胤胸懷大志,再不可能為他統兵領將了,這一突然之事對他打擊甚大。但慕容龍城很快就冷靜下來,深思熟慮之後確立了新的目標,他決定面見趙匡胤,實行他的另一番計劃。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一章《昔日王孫》

慕容龍城是這樣想的,當其時趙匡胤只是取得大周天下,只要說服他出兵攻打南唐,自己在南唐為內應,滅了南唐,分南唐給自己,成為江南國主,自己向趙匡胤的大宋稱臣,奉為宗主國,世代朝奉,趙匡胤若念及結義之情,應當會應允。於是動身前往汴梁,朝見已是皇帝的趙匡胤。

兄弟倆再次重逢,分別已達十幾年之久,身份也是天差地別,一個是九五至尊,一個是沒落貴族。趙匡胤知道慕容龍城世居江南,為了一統大業,也是想籠絡人心,希望在這個義弟身上獲得良機。兄弟見面之後,行過君臣之禮,慕容龍城便開始說服趙匡胤出兵南唐,告訴他自己願為內應,大事必成。趙匡胤巴不得慕容龍城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他聽到慕容龍城有意於江南國主時,他明白他的義弟終究不是池中之物,他日定會與自己爭奪天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但他也覺得此事卻是良機,當下打定主意,何不先答應他,到時事成,我大軍開進江寧府,他慕容龍城手無兵馬,能奈我何?江南之地還是我大宋江山。就這樣,兄弟倆各懷心思,達成一致,計劃時日,準備起事。

慕容龍城回到姑蘇之後,覺得大事將成,也忍不住祭告列祖列宗,成竹在胸。當下大小事務,親自檢查一番,準備妥當,一方面暗中聯絡自己招募的志士,一方面等待宋軍的到來。

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天龍篇”:第一章《昔日王孫》

公元975年,宋軍宋軍破溧水,繼與十萬南唐軍激戰於秦淮河,大敗南唐軍隊,直逼江寧城。可是讓慕容龍城再次想不到的是,南唐後主李煜是個才子卻不是個能君,軟弱無能,聽宋軍一到,慕容龍城還沒起事,就聽到李煜獻國投降了。宋軍毫無阻擋就開進了金陵,南唐就這樣滅亡了。是的,南唐滅亡了,慕容龍城精心準備的一番起事軍資毫無用處,自己的竊據江南的計劃也是付之東流。就像李煜後來說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中悲涼,慕容龍城應該是最深有體會的。

慕容龍城的夢想破滅,南唐也成了大宋的領土,自己同樣也成為了大宋的子民。此時的慕容龍城也是自知要為自己想退路之時了,他知道他的結義大哥趙匡胤也不可能輕易放過他,日後肯定會找他的。因而他給趙匡胤修信一封,先賀喜他開疆拓土功成,然後說自己突染惡疾,決定歸隱養病,表現出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威脅到他了。

趙匡胤看到來信之後,也想到了他的義弟會有此一招,此時的他正雄心壯志,要一統南北,根本就不會有心思去關注一個慕容龍城。也令慕容龍城再一個想不到的是,第二年,趙匡胤就駕崩了,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趙光義根本就不知道有慕容龍城這一號人物所在,而且他的大業是要繼承太祖遺志一統南北,因而慕容家算是逃過一劫。

慕容龍城自此隱身於燕子塢,修建了一處還施水閣,將自己畢生所學,詳加抄錄,合成秘籍,加上自己在江湖中得到的武功典籍,盡皆收藏於此,以傳後人。隨著大宋一統河山,人心思定,他也沒有能再起事的機會,祖宗遺志只能再託後人。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