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一章《昔日王孙》

公元384年,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慕容垂建立后燕,定都中山,后迁往龙城。公元395年,参合陂之战后,后燕被一分为二,从此衰落。公元409年,后燕为北燕政权所取代,共历七主,享国二十四年。此后后燕皇族慕容后裔,历代皆誓以复国为奋斗目标,但随着北魏太武帝强势横扫北方,慕容家族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被迫南迁东晋,最后落居姑苏,在姑苏城西三十里外的洞庭苇塘深处燕子坞建庄安身。昔日后燕、北魏“参合陂之战”被慕容世家引以为耻,故此庄建成时起名“参合”,意在励志雪耻,故名“参合庄”。如此五百年之后,五代之末,姑苏慕容家,参合庄内诞生了一位被看作是有复国大望的公子,以当年先祖迁都龙城之荣光,志在复国,取名为慕容龙城。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一章《昔日王孙》

慕容龙城自小就展现出他超凡的天赋,文武双全,到十八岁那年,已是闻名姑苏的一代少年英侠。此时的姑苏为南唐所辖,南唐中主李璟继位后对外大力用兵,强势消灭了楚、闽二国,南唐实力空前强盛。慕容龙城时刻铭记祖宗遗志,但此时家族寄居之国如此强盛,想起大事无懈可击,因此拜别家中父母,北上游历,寻访名师,增广见闻,结交江湖侠义之士,笼络人脉,为日后起事打下坚实基础。

此后几年,慕容龙城在北方游历,亲眼目睹了契丹灭后晋和后汉建立的乱世政权更替,大大增强了自己复国的信心,也结交了不少江湖好友,其中有一人跟他日后复国大业大有牵连,也是慕容龙城的命中克星。

这一天,襄阳城外一处古寺,慕容龙城有感离家多年,思念家中双亲,便来寺中上香为父母祈福,并许下他日复国大业事成,必当来此修缮古寺,重装佛陀金身的还愿承诺。祷告后自大雄宝殿而出,看寺中并无过多游赏之处,便径取山门,打算下山而去。此时,方丈禅房中出来一人。此人容貌威武,器度豁达,像慕容龙城这般有见识之人一看之下,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秉着一直以来结交能人异士,拉拢人脉的一贯做法,当下上前拜谒。

此人见慕容龙城风度翩翩,一身贵族之气,知此公子定是非凡之人,马上还礼。两人寒暄一番,互透来历当然慕容龙城并没有透露他是后燕皇族,原来此人就是赵匡胤,没错,就是后来大宋开国太祖皇帝赵匡胤。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一章《昔日王孙》

原来此时的赵匡胤跟慕容龙城一样,到处游历,这几天刚好在此古寺寄居。两人此时年纪相仿,又同处江湖,一样到处游历,兴趣相投,两人也皆是胸怀大志之士,再加上慕容龙城有意笼络,在听赵匡胤说完他日前“千里送京娘”的这段佳话后,忍不住对赵匡胤拍手称赞,慕容龙城大赞赵匡胤为人高义,实让他钦佩不已,当下请求与他结义金兰。

赵匡胤也是慷慨豪爽之人,见慕容龙城风度不凡却如此高看自己,两人亦是意气相投,于是两人前往大殿,在佛祖座下,相互交拜,结为异姓兄弟,当然自是少不了同生死共富贵的誓言。此时,赵匡胤年长,是为大哥,慕容龙城也随即改称他为大哥。

赵匡胤告诉慕容龙城,他说昨夜寺中方丈为自己看相,告诉他要往北边而去必有奇遇,方丈还将所有钱财都资助给了他。

慕容龙城在跟赵匡胤的交谈之中知道他深谙兵法韬略,将来肯定是将帅之人,倘若义兄能统领一方兵马,日后自己起事,对自己将有大用处。于是跟他说:“大哥乃是出身武将世家,今大汉(后汉)枢密使郭元帅郭威乃是雄才之主,大哥何不奔投于郭元帅帐下,谋取功名!”

赵匡胤本来就有投军的念头,被义弟这样一点拨,当下欣喜定下主意,他对慕容龙城说:“为兄正有此意,我看二弟也是人中龙凤,他日必有一番大作为,到时我们兄弟俩共举大事,天下当有我俩一席之地!”

此话正中慕容龙城心意,说道:“大哥所言极是,今日能够结识大哥,当真要痛饮一番以作庆贺!”

于是两人离开古寺,到城中购买酒肉,再往城外一处破庙交杯换盏,好不痛快,喝得兴起,两人皆有切磋武艺之意,比划起来,此时慕容龙城的武学修为高于赵匡胤,经他指点建议,赵匡胤近来摸索的一套拳法逐步明朗,两人一边饮酒一边论拳,一夜天明,赵匡胤拳法既成,这就是后来有名的“太祖长拳”。

两人依依惜别,慕容龙城取南归家之路,而赵匡胤就向北而去。赵匡胤这一去当真是大奇遇,他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参与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屡立战功。三年之后,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因功升迁副指挥使,后来又跟到了后周世宗柴荣的身边,成为他日后成就大业的奠基。而慕容龙城在南归的路上也遇到了一位奇人,是他一生最大的奇遇,助他参悟透彻,创出“斗转星移”的成名绝技,让他一跃享誉江湖。

这位奇人乃是饱学之士,深谙道学,行为怪异,但此人有一道号,在后世当是如雷贯耳,他就是逍遥子,没错,就是逍遥三老的师父,逍遥派的创始人逍遥子。这逍遥子原名叫潘阆,逍遥子是他入道之后的道号。他出生于五代乱世的后唐年间,书香世家的他自小熟读儒家经典,一心出仕入世,辅佐明君治平天下。奈何时值乱世,政权更替频繁,中原腹地,石晋灭唐,晋立却未能改变乱世,纷纷扰扰,几经波折,终不得实现心中所想。仕途不顺,意志消沉,在而立之年,转儒入道,学魏晋风度,避世于山林,取号逍遥子。不过虽成修道之人,行为却日益疏狂放荡。

道书读得多了,反而大彻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缘法,又参透了清净虚无的妙诣,于是更加苦心潜修。此后逍遥子在道藏中参透“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正言若反”、“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因此而悟出一套道家武功原理,凭此武理,融汇贯通,慢慢竟创出了辉煌后世的“逍遥派”武学。道学既成,逍遥子之名,声名远播,后晋朝廷几次请他出山入仕,都被疏狂的他所拒绝。后来慕容龙城游历北朝南归燕子坞之时,于途中闻得逍遥子大名,于是寻山问林拜访了他。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一章《昔日王孙》

逍遥子见慕容龙城谦谦君子,刻意为难他几次,慕容龙城照旧对他恭敬如初。于是开怀接纳他,与他谈经论道,授他大藏道法,整整七天七夜,慕容龙城学到了他一生曾未涉及之学,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加这些年的江湖阅历,融会贯通,对武学之理豁然开朗。

逍遥子潘阆更是将他创立“小无相功”的初衷原理与之相告,慕容龙城当下就有所领悟,再经自己七七四十九天的糅合,在“小无相功”模仿他人武学招式的基础上创出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借力打力的绝技“斗转星移”。

慕容龙城武学功成,在拜别逍遥子之后,路见不平匡扶正义,几次用“斗转星移”的绝技亮相,开始声名鹊起,慕容龙城之名,响誉江湖,江湖中人皆以见证“斗转星移”为幸事。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一章《昔日王孙》

倘若慕容龙城没有身负祖宗遗志,以他的武学天赋和才智,他把全部精力都注在武功之上的话,他的武学修为肯定会越走越远,最终跟逍遥子一样,成为一代宗师,但他为复国大业所累,他注定是想成就大业的人。

此时在江湖中享有声誉的他听闻南唐中主李璟开始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南唐奢靡之风日盛,国力下降,在大周皇帝柴荣的威吓下竟然去皇帝尊号,称江南国主。慕容龙城感到起事的时机到了,于是他返回姑苏,开始聚积钱粮,纠合志士,招兵买马,以图大计,而且从他跟结义大哥赵匡胤的来信中所知,他的大哥已经掌握有一方兵马,只要自己起事,大哥定会助他一臂之力。可就在慕容龙城这两年正为起事而作准备时,后周发生了一件让慕容龙城怎么也想不到的大事,直教他措手不及。

正当壮年,开疆拓土战绩煌煌的雄才皇帝柴荣竟然驾崩了,周世宗驾崩之前,因曾有“点检作天子”的传言,于是命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接替之前的都点检张永德。赵匡胤一下子军权在握,随后他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突然就成了开国之君,这就是有名的“陈桥兵变”。

结义大哥突然成为一国之主,这让慕容龙城万万想不到,他知道赵匡胤胸怀大志,再不可能为他统兵领将了,这一突然之事对他打击甚大。但慕容龙城很快就冷静下来,深思熟虑之后确立了新的目标,他决定面见赵匡胤,实行他的另一番计划。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一章《昔日王孙》

慕容龙城是这样想的,当其时赵匡胤只是取得大周天下,只要说服他出兵攻打南唐,自己在南唐为内应,灭了南唐,分南唐给自己,成为江南国主,自己向赵匡胤的大宋称臣,奉为宗主国,世代朝奉,赵匡胤若念及结义之情,应当会应允。于是动身前往汴梁,朝见已是皇帝的赵匡胤。

兄弟俩再次重逢,分别已达十几年之久,身份也是天差地别,一个是九五至尊,一个是没落贵族。赵匡胤知道慕容龙城世居江南,为了一统大业,也是想笼络人心,希望在这个义弟身上获得良机。兄弟见面之后,行过君臣之礼,慕容龙城便开始说服赵匡胤出兵南唐,告诉他自己愿为内应,大事必成。赵匡胤巴不得慕容龙城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他听到慕容龙城有意于江南国主时,他明白他的义弟终究不是池中之物,他日定会与自己争夺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但他也觉得此事却是良机,当下打定主意,何不先答应他,到时事成,我大军开进江宁府,他慕容龙城手无兵马,能奈我何?江南之地还是我大宋江山。就这样,兄弟俩各怀心思,达成一致,计划时日,准备起事。

慕容龙城回到姑苏之后,觉得大事将成,也忍不住祭告列祖列宗,成竹在胸。当下大小事务,亲自检查一番,准备妥当,一方面暗中联络自己招募的志士,一方面等待宋军的到来。

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天龙篇”:第一章《昔日王孙》

公元975年,宋军宋军破溧水,继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大败南唐军队,直逼江宁城。可是让慕容龙城再次想不到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才子却不是个能君,软弱无能,听宋军一到,慕容龙城还没起事,就听到李煜献国投降了。宋军毫无阻挡就开进了金陵,南唐就这样灭亡了。是的,南唐灭亡了,慕容龙城精心准备的一番起事军资毫无用处,自己的窃据江南的计划也是付之东流。就像李煜后来说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悲凉,慕容龙城应该是最深有体会的。

慕容龙城的梦想破灭,南唐也成了大宋的领土,自己同样也成为了大宋的子民。此时的慕容龙城也是自知要为自己想退路之时了,他知道他的结义大哥赵匡胤也不可能轻易放过他,日后肯定会找他的。因而他给赵匡胤修信一封,先贺喜他开疆拓土功成,然后说自己突染恶疾,决定归隐养病,表现出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威胁到他了。

赵匡胤看到来信之后,也想到了他的义弟会有此一招,此时的他正雄心壮志,要一统南北,根本就不会有心思去关注一个慕容龙城。也令慕容龙城再一个想不到的是,第二年,赵匡胤就驾崩了,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赵光义根本就不知道有慕容龙城这一号人物所在,而且他的大业是要继承太祖遗志一统南北,因而慕容家算是逃过一劫。

慕容龙城自此隐身于燕子坞,修建了一处还施水阁,将自己毕生所学,详加抄录,合成秘籍,加上自己在江湖中得到的武功典籍,尽皆收藏于此,以传后人。随着大宋一统河山,人心思定,他也没有能再起事的机会,祖宗遗志只能再托后人。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