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會做題不會講課?

魯世榮


其實講課的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不斷練習出來的。會做題,證明專業知識很好;但是不會講課,我覺得還是練習的較少。下面我說說我練習的經歷,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 你要鍛鍊演講能力。大學的課餘時間也是比較充沛的,利用沒有課程的時間自己到空教室去練試講。最開始你可以自己嘗試著寫一個稿子從一點點的讀開始,再過渡到利用提綱半脫稿最後達到脫稿。我記得,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練的時候,也是不敢大聲說,時間長了以後,我的聲音就開始慢慢變大了。這是我最開始練試講時自己照的照片,儘管說講課的邏輯上和板書上還是有不足,但是至少有點老師的樣子了。

  • 你試講也要有備課。我感覺在講課之前把本次課所要講的東西準備好,甚至一些關鍵的表示邏輯關係的語句要有草稿,這樣對於自己講課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還有一點,你可以模仿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講課方法,經過多次練習,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改進。至於先講哪個後講哪個,就是一定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之上,並且能夠接受吸收的了。比如說對數的概念和對數函數,那肯定是先將對數概念再講對數函數。還有現在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講課的時候要細緻一些。我就看見過高一的同學一元一次方程不會解,一次函數不會畫的情況。所以說,我們對於這樣的孩子既要完成新課的教學,還要讓他們知道本節課可能涉及到哪些以前的知識點,讓他們課下學習。
講課的邏輯我認為一是從備課上先講什麼後講什麼要規劃好,二是一定要有關鍵詞的出現(比如首先,其次,最重要的是······)。
  • 講解難題的時候,一定要先說簡略的思路,告訴大家這道題我大致是怎麼做的,比如說證明線面平行時,我在平面之中我找到了一條與這條線平行的直線;之後再去詳細的說明這條線是怎麼去找的。記住我們預想的難點往往不是孩子真正不會的,有的孩子我們覺得的難點都會,不會的恰恰就是我們最簡單最基礎的東西。

  • 知識點首先要讓同學們有印象,有實際例子的可以從實際例子入手,然後與同學們一起去構建推導(不是進行閱讀)這個概念,構建完成後,通過例題進行訓練,之後再提高對於概念的認識。舉個例子:導數新課教學,從身高變化率的例子開始導引出導數的概念,之後與學生一起嘗試著去給導數下定義,再去不斷的修改得到正確的定義。我們再去用定義去解決一道例題,最後再來推導導數的意義等等。

講課的時候思維要和孩子保持一致,孩子們習慣硬套公式。比如說二次函數一般式他們往往不細看就把題目中的ABC代入,有的時候就會出錯誤還以為是題目出錯。
還有一次孩子問我A+B=C這是什麼公式?我想也沒有這個公式,我問他是在題目中出現的嗎?他說是的。結果這個“公式”是題目求證的結果,那我不看題怎麼能想的出來呢?

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與學生培養好默契,讓他知道如何問問題,如何進行課堂互動等等。

謝謝大家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林林的小屋


在我的二十一教學生涯中,確實見過不少自己讀書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但做老師卻總不得勁的人。

首先是每個人的領悟能力不一樣,有些人的領悟能力非常好,老師一講他就懂了,所以當他成為教師的時候,也以為別人也一樣,這樣做,這樣做就可以了,結果會發現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其次是因為沒有注重條理性和細節。作為一名教師,想上好一節課,首先就要備好課,要知道這節課的前因後果,前面學習了些什麼,現在要學的是什麼,另外還要知道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心裡面要熟知這節課的流程,也就是從這個知識點到那個知識點。最為重要的是要學會提問題,能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理解。再就是細節,細節一定要弄懂,不能直接跳過,不然學生也很容易搞混了。

總之,做老師要多學習,既要備好課本,也要備好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上好一節課。

如今網絡如此發達,可以上網去找些優秀課例看看,看看那些優秀的老師是怎麼上課的,多看,多思,總會進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