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兩個貧困村的兩條脫貧路

仲夏時節,鄰水縣各地的脫貧攻堅“夏季攻勢”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王家鎮的脫貧攻堅戰也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作為該縣較偏遠的鄉鎮,王家鎮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產業落後,全鎮轄14個行政村、兩個社區,其中貧困村有5個。

面對自然條件差、脫貧任務重的現實,該鎮如何才能做到在2018年底讓所有貧困村都能“摘帽”?7月27日,記者走進該鎮兩個具有代表性的貧困村——松林村、會龍村,感受當地在脫貧增收過程中採取的不同脫貧辦法和發展路徑。

 松林村:完善基礎設施是脫貧的關鍵

松林村是典型的山區村,自然環境優美,被喻為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然而該村卻因為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村民生產生活條件艱苦,經濟發展一直滯後,屬於典型的貧困村。

對於松林村以往的貧困現狀,該村黨支部書記楊文麗的感觸最深。“交通不便,長期缺水,村上的產業幾乎為零。”楊文麗認為,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該村194戶貧困戶脫貧。

要致富,先修路。5月25日,松林村通往王家鎮的4.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完成,解決了大家期盼已久的出行問題。“終於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楊文麗說,以前到鎮上趕場要走一個多小時,現在村民坐車去鎮上也就10多分鐘。

脫貧攻堅,完善基礎設施是關鍵。松林村基礎設施建設逐個推進:搬遷27戶住房困難的貧困戶,CD級危房改造47戶,專門打了54口飲用水井,修建4口蓄水池……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讓松林村村民實現了多年的願望:有好路走、有安全房住、有乾淨水喝。

“基礎設施好了,發展產業具備了條件。接下來,我們將因地制宜,發展以種植、養殖為主的家庭小微產業助農增收,今年松林村‘摘帽’完全沒問題。”楊文麗信心滿滿地說。

會龍村:因地制宜謀劃產業發展

7月27日下午,記者從王家鎮政府所在地沿著嶄新的通村公路前往會龍村。會龍村地處銅鑼山脈,全村846人,其中貧困戶多達165人,而在家的村民總計只有380人,並且多為老人和小孩,勞動力十分缺乏。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這是對會龍村黨員幹部的一個巨大考驗。

車行半途,遠遠就看到3排圈舍整齊排列,村民們正在碼石、壘土……

“這是今年新修的養豬場,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附屬設施建設,預計這個月底就能投入使用。”正在現場督導建設進度的會龍村文書林樹和說。

貧困村民龍長左從池塘邊走過來接著說:“村上今年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養豬產業,部分村民有每畝50元的土地流轉收入,我在修建現場務工,每天有60元至120元不等的收入。”

養豬產業只是會龍村所有產業中的一個產業。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該村佔地42畝的小龍蝦養殖基地已經修建完畢,正準備投苗;佔地60多畝的垂釣園也在加緊修建中,目前已經完成過半;栽種的200畝板栗和100畝脆紅李已經掛果……隨著一個個富民產業的落地生根,該村正演繹著產業發展齊頭並進的脫貧大戲。(劉偉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文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